小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改进

2017-09-27 16:31于慧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教学

于慧杰

摘要:笔者发现小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弊端需要改进: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尤其对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孩子,“搭车”现象很普遍。笔者经过分析认为在分组方式、任务分配和综合评价这三个教学环节更加有效的设置可以减弱小组教学法的弊端,并通过8个课时的对比教学得出结论:三个教学环节更好的设置确实可以使信息水平价差的孩子得到相对更多的参与机会,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更加积极和平等。这种改善虽不是十分明显,但是笔者认为持续不断的使用这个方法,一定会将小组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关键词:小组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一、小组教学法在使用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使用小组教学法,主要有两个优点:1、信息技术科目较其他科目,学生初始水平相差较大,并且知识密度小、操作性強。小组教学法有利于优等生对差生的帮助。2、信息技术课程中合理设置小组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内化知识。

在笔者不断使用小组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小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尤其对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孩子,“搭车”现象很普遍。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几点:1、分组方式应更有效,针对不同任务确定小组成员数量,分组成员中的优秀和较差两个层次的学生应特别关注;2、任务分配应更加具体,例如:搜集材料、组织材料、使用计算机技术记录、对小组成果的陈述等;3、评价应更为全面,不仅对作业进行评价,还要对相对较差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做抽样检查和评价。

二、使用对比实验法验证“解决方法”是否有效

为了检验笔者的想法,笔者建立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比班,进行八个课时的对比试验。

基本条件:1、两个班为普通班级,入学时的升学成绩基本一致,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成绩基本相同。2、时间是高一年级第二学期。3、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word和Excel的常用功能,第一学期教师为同一人,使用同样的教案和方法。

学习任务:学习PPT的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十张旅行计划的幻灯片,幻灯片中必须使用合适的模板和内容版式,有文字、链接、图片或视频,旅行计划的内容包含:旅行的原因、人员、行程安排、航班的选择、预算和需要准备的东西清单。

分组方式:对比班(50人):2人/组,自由组合,大多数都是上个学期已经稳定的分组方式。实验班(51人):分组人数指定为每组2人,由于总数为基数,所以只有一组为3人。分组原因:1、“旅行计划”这样一个主题,内容量较大,一个人完成较困难;2、这个任务又不需要很多的讨论和意见,两个人方便任务的分配,同时方便任务的评价。

分组原则:首先要准确的找出班级里使用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的五位学生和能力较好的五位学生。笔者使用上学期的教学反馈和PPT学习前两节课来确定目标学生十人。然后要求这十位学生以优差结合的方式组成互助小组,其他学生自由结合。

任务安排:对比班:要求有分工,并在作业报告中标明各自的任务和完成情况。实验班:A人与B人的设置:小组大多数是两个人,设定为A人、B人,而作业的主要评价也是两方面:PPT的制作和呈现效果;信息搜集和整理的程度。所以笔者对小组的任务分配有以下要求:

1、要求两个人中有一个人主要负责信息搜集和整理,此人设定为A人,这个过程需要两个人共同商责PPT的制作,PPT的制作中一定要有一个人是操作者,设定为B人,两人必须共同在电脑前进行PPT的制作,在制作中出现一些在制作PPT时,内容呈现方面如果有分歧,听从B人的意见。量完成,在商量的过程中出现分歧,听从A人的意见;

2、另外一个人主要负,大多数小组不做强制要求,只对五组互助组做要求,比较优秀的孩子设置为A人,较差的孩子设置为B人,在制作PPT的过程中,A人要尽可能的帮助B人完成任务,才可以拿到高的分数。

评价方式:对比班:主要是针对作品和报告相结合,对小组进行评价,并结合报告给小组成员分数。

实验班:不仅要进行小组的评价,还要进行抽样检查,抽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那五个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是否对于PPT制作基本掌握。具体实施办法是:在第八课时公布成绩之前将PPT制作的几个关键点做6--8个问题操作,作为回顾重点问题随机提问。笔者不采取只针对这五个孩子提问的方法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虽不能全部提问那五个比较差的学生,但是至少可以提问其中的2—3个相对较差的孩子,而且要注意这次的课程中提问过的孩子在下一次就尽可能避开重复提问。

实验对比方法:为了对比两个班级的教学结果,笔者使用实验班的方法在对比班选出5位信息能力较差的同学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并且在最后也进行小组评价和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给这5位同学进行评价。

结果分析:在以上这个对比试验中,笔者使用了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教学法三种方法进行了教学。在实验班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小组教学法中的分组方式、任务分配和综合评价这三个教学环节做更加细致的要求。

根据小组评价并结合抽样检查,笔者发现在实验班级中五位信息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小组评价及抽样检查要略优于对比班级,说明在实验班级中这五位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这次课程中的参与度,受到过帮助的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好。笔者还惊喜地发现试验班级的其他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也在提高,由于设定了小组中的A、B角色,小组合作时的冲突减少,不需要每次都听从一个人的意见,所以小组成员合作更加积极和平等。

三、反思

这个对比试验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实验过程中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也在影响实验结果,改进后的教学效果虽有进步但也不是非常显著,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继续不断的改进,许多个小的进步才能最后化为大的飞跃。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断的学习、尝试、改进教学过程,才有可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机会。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在中国,由于国情,班内学生数量是国外班级学生数量的很多倍,作为教师,依然要努力让一个班级内为数众多的孩子们都可以有效的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对于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就都要有清晰、具体的操作方法,而且教师在使用任何教学方法时,都应该清晰地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弊端,并且结合自己的科目、知识类型、知识密度等方面进行慎重的选择,尽可能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刘向永.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电教,2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