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慕课发展问题的对策思考

2017-09-27 13:12张守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慕课发展现状

摘要: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短时间的迅速兴起,对传统的书本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以美国为主导的这一新兴课程模式迅速传遍世界,如同风暴迅猛席卷全球,呈现出了未来教育的趋势。随着慕课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也引进了此种课程模式,并于2013年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与西方等国的风靡相比,我国这一模式却显得稍微冷清。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慕课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慕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慕课;课程模式;教育;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4

MOOCs(慕课)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意指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慕课即为这类课程的一个平台。尽管2013年慕课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对许多人来讲,仍旧是一个生僻的词语,并且对于这一模式,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慕课在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如何权衡利弊?如何迎接这一新的课程模式?是否将其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为教育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慕课的发展概述

(一)中外相关研究

自2011年慕课在美国等地大规模兴起,学者专家对这一课程模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反对者对此感到惊恐,认为慕课是过分吹捧起的教育性泡沫,是将教育商业化、对经济进行剥削的工具,将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公平,担心将会争夺教授的饭碗,圣何塞州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们认为慕课不能够提供给学生如同传统课的体验,是一项不能够确保效果和质量的风险性投资,会加速教授的空心化;米切尔·邓奈尔认为慕课将对大学的经济状况带来威胁;阿姆斯特学院因其产生的风险及收益存在巨大未知,对其提出了反对观点。慕课的支持者认为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革新,将会给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是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拉里·库班认为慕课只是传输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还需教授指导;詹姆斯·马诺认为慕课不单单是为了盈利,并且不会带来教育上的不公平;殷丙山和李玉认为慕课尽管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将会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给教育带来活力。慕课在我国的兴起,引起国内学者广泛的讨论,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在承认慕课存在许多弊端的同时,认为慕课是教育的一项革新,对慕课这一模式给予了肯定。

(二)我国慕课的发展现状

慕课经历2008年开创之初的鲜有问津到2012年的风靡全球,其喷发式的发展也吸引了国内高校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创的正处于发展期的课程模式,国内各高校也纷纷加入进行探讨,我国慕课是在2013年兴起,因其在这一年得到迅猛发展,我们将2013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 ”,随着清华和北京大学两所国内顶级高校于2013年5月加入世界三大慕课平台之一——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加入到了另一大平台——Coursera,此平台为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慕课平台,紧接着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与Coursera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并且10月由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这一慕课平台也已向全球在线开放,成为了规模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为世界学者打造了优秀高质量的中文课程。同年,由上海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西安交大、台湾国立交大这五所交通大学创立的ewant落户于台湾国立交大,成为台湾知名且规模较大的慕课平台。我国国内顶级高校的纷纷加入,为我国慕课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与指导性作用,尽管其他高校尚未加入,但是随着慕课近两年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教授在授课时也会向学生传播慕课这一课程模式,高校学生对这一西方词汇由陌生到熟知再到使用。总之,慕课在我国逐步地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二、我国慕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慕课,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这一课程模式的主体——学生,因属于在线学习,没有教师的监管和同学之间的相互督促,完全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正因为此,相关的学者专家对这一课程模式不断提出质疑,比学校教育显著偏低的通过率、高的放弃率、低质量的知识吸收率和低的完成率,致使相当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反对意见。2013年圣何塞州立大学开发的三门低收费慕课的通过率分别为51%、44%和29%,如此低的通过率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开设的16门课程调查出的完成率仅仅为4%,带来相当大震撼。因慕课对学生的自身控制能力要求较高,没有学校的监管,知识的吸收性差,因此,有很多老牌高校对其保持观望态度,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世界很多著名院校纷纷加入这一模式之时,仍旧对此保持质疑,可见,慕课的效果并未得到普遍肯定。

(二)教师的授课能力

慕课与传统教育的课程模式有明显的不同,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同地域学生,而慕课是面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所谓众口难调,每位学者接受方式各异,课程放到网上,面向世界学生,与传统授课相比,对课程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给慕课教师的课程设计带来了极大困难,教师需花几倍于传统教育的时间设计、准备、讲解课程,加之校内工作任务繁重,这大大加重了慕课教师的负担,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并且花费大量精力准备的课程也会因质量不达标而被取消,正因为此,很多高校教授拒绝进行慕课讲授。再者,因为慕课将资源提前传授给学生,会削减教师在校作用,并且进行慕课讲授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校,学生奔着名师去学习,会造成学校级别分化更加严重,且给中等院校的教师带来了压力,教师授课内容的正确性、讲课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挑战,尽管近些年,高校教师开始博士化,教师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美国等国家教师相比,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心理学知识仍旧欠缺,这使得学生在听过名师的讲授后,对课堂教师的水平产生质疑,难以控制。

(三)技术的支持能力

慕课仅从2013年在我国兴起,技术等方面都受到制约,学生之间、学生老师之间在论坛的互动能力,以及对成绩纠错的反馈能力都有待提高,论坛上的学生和任课教授之间本有的互动,因教授时间等的限制,变成了学生与所带博士、青年教师等之间的互动,甚至在论坛发帖子无人回复,因此,无法准确的将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课程教师,致使论坛较为冷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常被人拿来与网络公开课相比。相比传统课程,因其技术要求较高,我国慕课成本相当高,设备购置、视频录制、视频剪辑、后期处理等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而由于我国相比2008年就开始慕课的其他国家相比,相应的慕课录制技术尚未成熟,处于探索实验期,相关数据指出,每种课程的平均费用在10万—20万之间,相比我国大学生对慕课的冷谈态度,高的费用支出并未受到显著成效,因此,关于我国慕课平台现存的问题,需要相关技术的研发对其进行约束和支持。

三、促进我国慕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世界各地众多名校都纷纷加入慕课平台,顺应这一大趋势,我国各大顶级高校也纷纷响应,作为教育的又一发展趋势,我国慕课发展有着自身阻力,就其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给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首先,尽管慕课收费较之传统教育相当低,但是因其需靠学生自身的控制力进行课程学习,未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为了加强学生对其学习重视程度,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合作,2014年10月在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中指出高等院校需对将慕课进行学分制认证,并且清华大学等少数院校已采取慕课学分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如果仅靠慕课自身进行发展,那么,慕课将会极大可能演变为网络公开课,失去自身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慕课需得到高校教师的支持,很多教授因其在学校任务繁重,并且因慕课方式与传统教育不同,因此不愿进行慕课的录制,即便进行录制,对后期的工作完全忽视,学生缴费仅进行了课程的听讲,而所谓的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的论坛如同虚设,对此,要求授课教授能够对论坛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因此,慕课平台在请教授进行讲授录制时,可以签订相关的协议,对此进行约束。

最后,我国国内关于慕课平台中的课程录制工作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作为课程的支撑——录制,没有良好优质的技术人员,不仅会影响课程的效果,而且反复录制将会造成很大成本,因此,关于慕课的技术方面的工作急需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姜明文,李兴洲.“慕课热”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3]张烔强.复旦首门慕课课程上线,“大数据与信息传播”四月开讲[N].新民晚报,2014(1).

[4]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5]陆赛茜.慕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新媒体与社会,2014(1).

作者简介:张守红,女,山东人,副研究员,工学学士毕业,现在天津商业大学教务处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慕课发展现状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