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我完善的班级管理目标

2017-09-27 09:02张建全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班级管理

张建全

【摘要】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而完善,文章试图从制定目标,为集体发展积蓄心理动力;用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健全集体的情感生活;在活动激励中建立学生的自然人性,进而升华为教育者所期望的美德;用评价来影响学生自我认识的功能,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等四个方面阐述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完善;人际关系;自然人性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组织,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学生的学校生活又是在具体的班级中得以体现的。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的主体。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运用社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方法来管理班级,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制定目标,为集体发展积蓄心理动力

目标对班级而言,就是要把班级办成什么样子、朝怎样的方向发展的问题。目标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能够发挥对集体动力的启动、导向和激励等多种功能。一个明确而又具体、切实可行而又合乎集体需要的目标,能够鼓舞人心,激发动机,起到吸引和推动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作用。

根据班级实际需要,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目标。譬如对待一个刚组建的新班级,目标的重点就要落在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健全组织机构方面,而且要尽快形成群体规范,作为学生行为准则优劣的评价标准,并逐渐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对待涣散的班级,目标的重点就要在形成群体规范上,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这种对集体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学生的内驱力。这样,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才会形成。

对集体奋斗的目标要不断更新。一个集体只有在为自身的目标进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维持和发展。所以,当原有的目标达到时,就应该提出新的目标,指导学生为新的目标而努力。在集体目标的建立中有常规性目标、临时性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区别,只有做到主次兼顾,远近统筹,才会形成集体发展的心理动力。

二、用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健全集体的情感生活

健全的情感生活是促使集體的维系与巩固,形成内聚力的一种核心因素、一种精神力量。情感影响着学生相互交往时的态度,它使集体的舆论和班风染上积极或消极的色彩;情感具有增力作用,它促使学生以巨大的热情投入集体之中,从而使集体的统一行动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相加,而是个体力量在集体情境中汇合成为新力量。在班级建设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适学生的集体情感。

第一,以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支撑,营造师生、学生之间多边化的沟通氛围。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是“我教你学,我给你收”的这种被动关系,旧的师生关系也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氛围中产生的。诸如教师高高在上,有绝对的优势来操纵学生的行为,并且权威地任意评价学生,甚至常常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学生的情感。这样就加深了师生间的隔膜,使得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不能勇敢地面对教师。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时代发展对社会的要求,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中对师生关系的新的定位。在此方面,我的做法是:1.教师和学生“大手拉小手”;2.设立知心话信箱,通过各个侧面感知学生的精神世界;3.优秀队员与后进队员“红心结”,每天共同做一个游戏,共同解决学习上的一个问题,共同讨论一个话题,每周互致对方一句勉励的话,每月共同读一本好书等;4.为学生过集体生日。上述活动催化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为形成良性发展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向往感。对集体的向往感就是对集体的热爱之情,是对集体所确立目标的认可与追求,对集体友谊的认可与满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优质的课堂、优秀的学生成绩、良好的教师形象、集体的荣誉获得,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对自己所在的集体产生肯定的态度,并确信自己的集体具有先进性,具有强大的前进力量。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所接受的奋斗目标和能给他们带来荣耀的集体荣誉吸引学生;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和友谊来温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集体的心理相容度,激发起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关注和向往。

第三,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投入感。集体主义精神来自学生对集体的热爱,表现为能主动关心集体,爱护集体,为集体的利益愿付出实际行动。小学生个人行为能力弱,在对待人、物、环境等与集体范畴相关的方面缺少觉悟和主动性。于是我先从学生认识集体入手,给每个队员分派一件力所能及的任务,长期坚持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所做的事,恰恰就是集体日常事务中的方方面面,只不过进行了合理巧妙地分解。在三个学期的锻炼中,学生互相交换任务,变换在集体中的角色,真切地参与到了集体生活中,满足了自己对学校生活的需要,并对集体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告诉他们,这就是集体,集体需要每个成员为它付出,有了大家的合力,才会有集体向心力和凝聚力,队员对集体也就产生了归属感。这样以学生的自觉性为中介,把他们的个体感情与集体连接起来。

三、在活动激励中建立学生的自然人性,进而升华为教育者所期望的美德

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是集体发展的活力。

(一)教育性活动

集体活动追求综合性教育效应,即寓德、智、体、美等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参加一次活动就受到一次全面的教育。如针对重大节日、庆典而设计的活动、中队主题队会、各类学习竞赛、科技文体活动等。

(二)趣味性活动

少年儿童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持久性都与兴趣密切相关。集体活动的设计就要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做到生动活泼,形象有趣,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心理需求。如,“智力大拼盘”“中队游戏龙虎榜”“趣味故事会”“我和月亮做同桌”等形式新颖、内容新鲜的活动深受学生喜欢。

(三)浪漫性活动

此类活动能满足学生涉猎好奇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现实活动中感受遐想与生活真实地碰撞,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体验现实生活。这种活动一般与中队临时目标、近期目标结合,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服务,如“飞虎特别行动”“追击××的行踪”等。

四、用评价来影响学生自我认识的功能,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

让学生从班级群体态度中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力量,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据此来检查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敦促自己对班集体的服从与认同,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对于班队管理中的评价,我主要是建立“操行记录卡”,要求人手一份,将全班队员按小队分组,小队中每个队员为本队其余队员进行评价,然后由小队长和记录员汇总,记入本人操行记录卡。第二步由本人将操行记录卡带回家,请家长写两句希望的话。第三步是教师寄语。第四步才是自我评价与想说的话。这些都在操行记录卡上记录下来。每两周搞一次,让队员通过操行记录卡来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认识并进行自我评价。在这种积极良性的评价环节中,集体的教育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对自己在集体生活中产生服从感和认同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班级管理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