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017-09-28 19:54廖荣德
教育界·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任务形象诵读

廖荣德

【摘要】教者巧妙利用文中插图,尝试运用所学刻画人物群像方法镌刻狼牙山五壮士屹立顶峰群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使学生经历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形式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从而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关键词】诵读;任务;形象;方法;情感

一、深情诵读,重点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将课文分为了五部分,分别是——

生齐说(见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选择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师:我们还初步了解了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有三幅画面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来深情地读一下课文的第2、4、5自然段。(配乐)

教学意图:通过深情诵读,重点回顾了五壮士“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这三个感人画面,再次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为后面学习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做好了铺垫。

二、明确任务,激发情感

师:这就是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写人的课文,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比如《小英雄雨来》《西门豹》,都是刻画一个人物形象,我们今天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与这些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生:写了五个人。

师:我们可以将这五个人称为一个——

生:团队。生:集体。生:群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刻画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群体人物形象的。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本篇课文和以往学习的写人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从而聚焦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群体形象的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三、感悟形象,探究写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五壮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默读,思考;抽生汇报交流)

生:我觉得五位壮士很勇敢。生:我觉得他们很英勇。生:五壮士还很顽强。

(师相机板书:英勇顽强)

师: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用笔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批注你的感受。

(生勾画,批注;抽生汇报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从“绷得紧紧”“全神贯注”体会到两个小战士虽然年龄小,参军仅几个月,但仍然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杀敌,他们是英勇顽强的。

师:(PPT出示该句,并强调“绷得紧紧”“全神贯注”两词)你抓住了胡德林和胡福才的神态进行体会,真是个好方法。

生:我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中的“沉着”以及课前收集的资料知道他们五人面对的是三千多敌人,居然下令让敌人走近了才打,体会到马宝玉很冷静,足见他的英勇无畏。

生:我从“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中葛振林边打边大吼,感受到他对日寇充满了憎恨,一点也不惧怕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

师:他们的满腔怒火来自什么?

生: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日寇在我们的国土上实行“三光政策”,将我们的房屋烧光,吃的、用的抢光,见人就杀光,真是太可恶了。

生:我还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光是南京大屠杀就持续了40多天,近1000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消失一个生命。看到这组数据时,我的心在滴血,我们的同胞就这样被这群恶魔无辜杀害!我真恨日本人啊!

师:将我们的满腔怒火融进文字中读出来吧。

(生情绪激昂地齐读该句)

师:还有谁关注了宋学义的表现?

生:“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我刚才抡了抡,体会到宋学义想要使出最大的力气,将手榴弹扔到敌群中,炸死更多的敌人,好一个英勇杀敌的宋学义。

师:刚才,同学们关注了每一个壮士的表现,让我们看看从五壮士共同的表现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出示:“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生齐读)

生:我从“一次又一次”知道了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拖住敌人,他们拼死抵抗,将不停冲上来的大批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生:他們为了完成任务,坚持与敌人战斗到底,这就是英勇顽强的五壮士。

师:是啊,面对杀我亲人、毁我家园、辱我祖国的可耻侵略者,五壮士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消灭他们,将他们赶出我们的家园!就让我们通过朗读将五壮士英勇顽强的形象刻在心里。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将五壮士英勇顽强的群体形象刻画出来的呢?

生:作者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师:既然写的是五壮士,是否就可以这样写——(出示)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他们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他们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们的满腔怒火。他们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他们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生:不能这样写,因为他们五个人的表现不一样,所以必须一个一个地写。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见。(出示)作者在刻画人物群体形象时,对每个人物的不同表现进行一一的描写,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逐一刻画。(板书:逐一刻画)

师:这是刻画人物群体形象时的一种重要方法。咱们接着默读“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两个部分,看看又能从中感受到五壮士怎样的群体形象?想想作者在这里的写法与第二部分有什么不同?

(生默读,思考)endprint

师:咱们交流一下吧,你读出了五壮士怎样的形象?

生:他们在枪弹用尽的情况下,还要用石头砸,我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生:在最后关头,他们宁可跳下悬崖,也不做俘虏,感受到他们不怕死。

生:我想补充一下,我从他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昂首挺胸地跳下悬崖”,口中喊着“壮烈豪迈的口号”,感受到五壮士面对死亡,毫无惧色,视死如归!

师:(板书:视死如归)是的,作者将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作者在这里刻画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方法与第二部分有什么不同?

生:不是一个一个地逐一刻画,只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生:我想补充的是,作者也不是只写了马宝玉,还写了其他的战士,但写得很简略,只是一笔带过。

师:既然对其他战士的描写这么简略,能否将描写其他战士的语句去掉呢?

生:不能,因为课文刻画的是五壮士这一群体,去掉对其他战士的描写,就变成了只刻画马宝玉的个体形象而不是群体形象了。

师:(出示)在刻画人物群体形象时,选取群体中的一个或几个典型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这种方法就叫典型刻画。(板书:典型刻画)

师:都是刻画五壮士的群体形象,这里为什么不一个一个地逐一刻画,而进行典型刻画呢?

生:他们都在“砸石头”“跳悬崖”,表现相同,所以作者就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班长马宝玉来写具体写。

教学意图:凸显文本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既对五壮士的整体形象感受深刻,又对五壮士每个人的不同表现了然于心。

四、运用方法,升华情感

师:是呀,作者正是恰当运用了逐一刻画、典型刻画的方法,让五壮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活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心中(出示课文插图)。让我们细细地看(放大图片,课件依次出示五位壮士的名字)。

師: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站立的姿势、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眼神,想象他们此时可能的心理和语言,选用今天我们所学的一种方法试着写一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群体形象。

(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生练笔5分钟,师巡视)

师:同学们,此时,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生:班长马宝玉稳稳地站在悬崖上,衣服已经残破不堪,左手紧握着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枪,目光坚定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副班长葛振林高昂着头,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战士宋学义头上缠着绷带,脸绷得紧紧的,侧身瞪视着敌人。胡德林双目圆瞪,怒视着不断往上爬的敌人,做好了再次冲锋的准备。胡福才抓紧双拳,随时准备和冲上来的敌人搏斗。满山的敌人被五位壮士震住了,一时竟无人敢上前。

生:班长马宝玉稳稳地站在悬崖上,衣服已经残破不堪,左手紧握着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枪,目光坚定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似乎在说:“连长,我们不负重托,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永别了,亲爱的战友。”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师:两位同学分别运用逐一刻画和典型刻画的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五壮士屹立顶峰的群像,我们还可以运用此方法去刻画身边的群体形象。下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形象诵读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