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绘本创编教学中图像阅读实践的研究

2017-09-29 02:33许海燕浙江省临安市博世凯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绘本美术创作

■文/许海燕 浙江省临安市博世凯实验小学

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高中小美术教育专业论文评比三等奖

【引言】以前是扫除文盲的时代,现在是扫除图盲的时代。

“观看”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阅读”也是“观看”行为的一种。阅读 (reading)是指从文字(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图像的阅读较之于文字的阅读更为直观,观者能很快做出反应,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很重要的感觉方式。而绘本不是简单的“有很多图的书”,它是以图像为主,以图像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特别强调图像与文字的互动关系,即图文合奏。因此,在读绘本时更需剖析图像,理解图像语言。艺术史家也认为图画应被“阅读”,因为图像并非自然不证自明的,而是依照必须加以破译的视觉语言创造的。而绘本是以图像为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特别强调图像与文字的互动关系,即图文合奏。阅读绘本,如果不懂图,就不可能真正地走进绘本世界,因此在读绘本时更需剖析图像,理解图像语言。只有在“图像阅读”中感知、想象,并结合生活经验,召唤相关的思维来响应图像的信息,阅读才能由外而内,成为属于自身的心智活动,并能将图像转化为自身的意象。

绘本创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图像语言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语言和图画的关系,使图画成为通过语言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中介。如何在绘本创编教学中,引领学生在“图文合奏”式阅读中形成视觉经验,在多感官解读视觉信息中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绪、所表达的意蕴,在从“看见”到“洞见”的阅图过程中想象遨游,心灵共鸣,真正认识图像语言,以此来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储备阅图、绘图、创图能力,思绪驰骋,思维共舞,真正学会运用图像语言绘出心中的故事?

一、用美术的眼光“阅”读绘本,洞见图像阅读的力量。

绘本读物中图文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绘本教学时,文字能直接转换成语言朗读,但插画需要依赖学生个人的视觉经验把图像转译为语言。但因为每个人对插画诠释有不同的切入观点,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对插画的阅读充分地了解图像的信息,除了需要累积视觉经验外,还必须依靠教师的引导。那么作为美术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以“美术的眼光”更清楚地了解图像所传达的意涵。

何为“美术的眼光”?丰子恺先生谈道:眼光直的,即看见物象本身的姿态,是真正“看见”;眼光曲的,即看见物象的作用和对外的关系,是“想见”。如面对一个花瓶,我们看到的是它的颜色、造型、外轮廓的线条和它的材质等等,这就是眼光放直;若看到花瓶大概值多少钱,是在什么地方、在怎样的一个情景中买到的等等,这眼光便是曲的。再如用非美术的眼光看花,所见的只是果实的成因、植物的生殖器等,而美术的眼光看到的是花本身的姿态。当然,也可以从花本身产生联想,如梅花的“暗香浮动月黄昏”、桃李的“嫁接清明桃李笑”等,但不想梅子、桃子和李子等花本身,这就是美术的眼光。具体到一个苹果如图1,它在乔布斯、医生、牛顿、农民、画家塞尚的眼中折射出了不同的图像诠释。

对于一个图像的解读,要从外在的表面浏览提升到个体行为内在的思考、想象等心智活动,将图像上升为图感(即从表层图像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思维),从中领悟到图像的主旨与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生成,智慧发展。

(一)从“图像”到“图感”,品读图像形式美。

学语文时教师一再强调要注意培养语感,其意义不言而喻,就是要通过语言感悟文学的美。图像阅读说白了就是“看图”,就是“你看一本文字书,说你能马上发生变化不太可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但是,一组醒目的图片(如汶川地震图片)放置你的眼前,可能马上会有变化,情感上一下会受到冲击的经验,这种经验在他看图片之前是没有的”。这不能说图片比文字更强,或者说能替代文字。但是,由于儿童的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这样的视觉形象更容易被孩子阅读与记忆。

成熟的绘本创作家眼中,一本绘本就像一幅活的动画,它是有生命的。优秀的绘本创作者除了要有构思创意,也需要将对图像的精确掌握作为传导感觉与思想的媒介。绘本图像是绘者从点到线,由线造型,安排构图,设色组成画面整体;或者运用夸张、细节处理等手法,让想法可以更清晰地传达出来。那么如何才能感知到这些图像信息合成画面所传达的情绪、氛围、思想、情感呢?这就需要“图感”的培养,即在阅读“图像”中,由视觉植入大脑,经过感知触动进行感受、思考、想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唤醒学生大脑中相关的图形、影像、记忆来响应,牵动情感共鸣,从而接收到图像所传递的丰富的视觉信息,感受到画者所要传递的情绪与思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图感呢?

1.赏读色彩美,建构第一好感。

当伫立在凡·高的《向日葵》前,总会被画面色彩所表达的生命热情所打动与鼓舞,并情不自禁地受其感染。这就是美术作品带给观者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一本优美的绘本也姓美,其画面的视觉力量是一切的基础。绘本画家以其新奇的创意、趣味的情境、新颖的技法、和谐的版面、美感的造型、独特的风格,为读者提供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特别是色彩,是画家用来沟通的重要工具,对强化故事情绪与气氛,引发读者解读图像,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如图2。

儿童绘本图像的色彩并不需要很写实,如图3:树可以是蓝色、红色,小猫可以是彩色,大象艾玛可以是花格子。

如何调动学生的感官,欣赏图像色彩美,以此建构对图感的初步好感,体味画家在用色上的美感?

(1)说说图像色彩给予的第一视觉感受。

(2)赏读分析图像的色彩好在哪里。

(3)闭眼遐思,感知图像色彩的独特美感。

(4)创意表达,同样的作品我可以怎样用色来表达。

2.品读意境美,体味画面情趣。

中国绘画历来强调意境,宋朝画院考画师的考题曾为“踏花归来马蹄香”(图4)。当时第一名的画者表现画面,以特有的意境充分反映了主题,一目了然。绘本图像更不能仅仅是文字的图解,而更应注重以特有的、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画面意境来征服小读者。如:《梨子提琴》《月光长廊》中的图像,画风清新,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与朴实淡雅的情调。

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品读意境美,以此体味画面情趣,理解画家在构思上的氛围营造?

(1)从第一页画面开始读图,感知画家是如何以引人入胜的意境吸引你的眼球,把你带进故事中的。

(2)细读画家设计了怎样生动、幽默的图像效果,展开与深化主题,令故事情节生动。

3.研读节奏美,感悟图像生命。

节奏与韵律的概念来自音乐,是视觉艺术中体现形式美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线条、色彩、图形,按一定条理、秩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变化。绘本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图像中节奏的表达要靠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来实现,如画面的大小、虚实、疏密,以及高低、快慢、深浅等形式的变化,画面各元素的组合排列方式等。这就需要把绘本插图当成具有生命力的画面来看待。要有意识地把每幅图设想为一个动态的画面,看出隐藏在其背后的信息。也就是从每一幅画面展开动态阅读,就像蚂蚁搬家一样,用粒粒沙子去堆积出一个蚁窝,为的是在此寻得安全与发展,这种动态想象看似单调,实则有益。因为通过对它们的巧妙运用,将视觉节奏感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完美融合,可以引起读者的生理感受从而产生共鸣。

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研读节奏美,以此领悟图像生命,理解画家在节奏上的动态设计?

(1)研读图像中排列组合产生的律动美,重复节奏感。

(2)研读图像中画面大小、色彩变化的设计,体味情节发展与节奏步调造就的律动美。

(二)从“图感”到“语感”,研读图像内容美。

从头到尾读图画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每处都为读者献上了精美的图像。正如认知心理学博士贝蒂·爱德华研究时所说:脑中的信息若能经过右脑的感知图像,再传达到大脑的语言系统,那么接收到的语言文字信息就不再只是概念的输出,而是经由感觉与情绪交流后的体会,有共鸣,也就是掌握了“语感”。就能在图像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图文的理解不仅是看到、读到,更能在字里行间产生自我联想,在丰富、深刻的体会中切实感受到。这就培养出了敏锐的“语感 ”。

1.读封面图像,体会内容的图意美。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如图9《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它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读环衬图像,体会内容的意蕴美。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安东尼布朗以他一贯的幽默风趣,对最最平凡的英雄人物父亲致敬。借着想象力十足的童言童语,让穿着格子睡袍的老爸,化身为十项全能的超人。这本绘本是以孩子的眼光为出发点,因此绘本里的父亲是巨大的,用仰式的角度表现孩子崇拜的眼光……《我爸爸》(图10)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蚯蚓的日记》(图11)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

3.读正文图像,体会内容的情境美。

毋庸置疑,正文一定是学生精读的部分。绘本的正文部分图像就如导演设计电影画面一样,画家利用分镜图计划把整本书的图像、文字作整体的内在架构,把节奏、构图、色彩等元素结合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分页分画面呈现。因此需要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图像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思考,学会多元地观察与体会,一步步去发现蕴藏于图像中的内容,发现生动图像背后的奥秘。且通过翻页整体感知,探究不同角度的思维与观点,获取图像信息,读懂整个故事的含义与整本书的主旨,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阅读的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心中。

例:图12《母鸡萝丝去散步》

通过正文图像阅读,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图画中藏着的故事,引导学生以口语初步感知表达,用顺口溜形式把文字中没有提到的狐狸的遭遇描述再现,把学生想象的阀门打开,有趣的文字就从他们的思绪中奔涌而出。将绘本原先的文字和学生的创作整合,就成了这样一首妙趣横生的小诗。再通过故事创编,图像创生,一则《母鸡萝丝去散步》也就应运而生了。

如上所述:在图文双向阅读中,如若学生能从外在的图“像”、字“迹”,发展到内在的神游(就如我儿子说的我闭上眼睛,也能在脑中放动画片),就在于是否有图感与语感可以触动孩子内在的思维与感受,洞察到图文信息,从“图感”接引“语感”,深层感受心领神会的阅读乐趣,体味图像阅读触动心灵的力量。

二、用美术的语言“创”编绘本,展现图像阅读的力量。

常锐伦曾说:“在美术教育中,儿童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中的形象变成可视形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可视世界。”每个孩子都以他们不同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有属于“我”的个性经历和情感。儿童的美术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形态是其“特有”的,这种“特有”不单表现在儿童美术所独有的外显形式,也表现在达到这个形式的过程中。儿童的绘画作品会以自己的心理去表现自己的生活。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流程,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图像,以自己的心灵理解图像,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语言、表现手段去展现图像,呈现生活。

(一)临“图像”,感悟表现风格。

儿童的美术语言,不仅有其独属于儿童的符号形式,而且有其独属于儿童的调动这些符号的内在法则。任何一幅儿童作品都包含了其对表现对象的理解,不同的儿童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品,临摹也可以成为儿童以自己的美术语言感受绘本“图像”表现风格的好方法。

1.仿临“图像”,复制美术语言。

所谓“仿临”图像,就是对照一幅画,照着它的样子画下来。在模仿画时,要求在形、色以及用笔刻画上尽力保持与原作一致,并注意把握好图像特征与画面美感。学生在进行电脑绘画时,原作为学生提供了画面色彩协调、造型可爱的绘本图像。如图13为绘本《你很快就会长高》里面的画面,图14是学生电脑绘画仿临上图人物图像后的作品。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蓝本,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临摹图像。如图15是学生用马克笔仿绘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2.创临“图像”,生成美术语言。

在临一幅图像的过程中,临者的思想会产生变化,于是他手中的画也会随机经历变化。因此在学生临摹“图像”时,要引导学生在读懂图像的基础上汲取画家图像的优势,变换美术语言,即造型、色彩、主题内容等的处理,以自我喜好的形式创临,追求自我表现,张扬美术个性。

(1)添临补空白

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寓意,这是绘本图画的“空白”。这种“空白”给学生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绘本中,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读图,给画面补白,可能会收到别样的精彩。如图16《一片叶子落下来》的补白练习。

(2)变临营想象

想象是属于心灵的,它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可以说学生的想象是其原始生命意识的流淌和波动。在图像变临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滋生想象的土壤,营造激发想象的意境,就需要引导学生找准图像中的某一特定角色或场景,通过联想添加,变换创造,在临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表达出极富个性的生命言说。如图17。

(3)创临觅真情

情,既是图像生命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存在性创作的一个根本动力。

在图像阅读教学中,作为学生,应该有双重身份,即自我身份与作者身份。要真正读懂图像,就必须以作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与另一个自己对话,与图像中的角色对话,才能获得与图像相谐的最大程度的认同。例:《糟糕!身上长条纹了》创临设计:创设了我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设身处地地去体味角色的心境。把自己作为主角,选择当时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展现到画面创作中,这种源自学生切身体悟的感受,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创临比生硬突兀的范画来得更为有效。

(二)创“图像”,展现图像力量。

通过读图与临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视觉素材,充实了学生的美术语言,补充了学生的编绘技能。创“图像”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关注适合学生创作的素材,结合教学,随时给学生提供创编的机会,培养学生动笔绘图的习惯,说一遍、看一遍不如让学生动笔画一遍。在创图的方法安排上要巧取材,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创编的图像素材,结合优秀绘本图像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表达,绘画创作自然水到渠成。

1.借“内容”,变换图像。

借“内容”即根据图像阅读对象的主题或内容,展开独立创作,创作与阅读内容一致。这就需要抓住创作时机,即在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和自然童心在图像阅读中被引发之际,把孩子们表现生活的激情引导到绘本创编上来,是促使图像创作兴趣萌芽的最佳状态。如老师可以在上完导读欣赏课《我爸爸》《我妈妈》之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也来画画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学生的作品情节生动有趣,想象丰富,令人难忘。例图18章沈康眼中的《镇长爸爸》,图19、20于艾眼中的《长辫子妈妈》。

2.借“方法”,升华图像。

读一本绘本图像,就要把学习所获用画面“表达”出来,表达得出来,才算“读懂”“读透”“读好”。可以说,创“图像”不但能有力地强化对图像阅读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阅读图像运用的迁移效应。借“方法”即让学生运用优秀绘本图像的构图、情节设置、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让学生运用自己喜好的绘图手段与媒材展开再创作,令他们在新的创作理解中拥有新的感受与体验,促其创作能力不断迸发。

(1)个体创作,移情主角,融入情境,展现自我。

绘画创作是画家的生存性选择,更是其存在性选择,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创作,是存在的言说,是生命的情性与理性、感性与智性的独特表达,是对人自我存在价值的确证。人,作为创造性动物,我创故我存。如图21童妍《给天使一对翅膀》个人创作的《给我一对翅膀》。

(2)集体创作,紧抓主角,以关键点,一角多创。

学生以自我意识创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以不同身份的人物介入后,使原本固有的形象有了温度,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和图像表达为依托,在图像的解读中灌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和智慧,于是,主角在学生的心中将深深地烙上个体的生命印记。就在这样的图像阅读和创作实践中,学生的创编能力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如图(22)学生上绘本创编课《给天使一对翅膀》之《我是小天使》。图23中四(2)班《给天使一对翅膀》集体分角色创作的《我是小天使》。

3.借“形式”,创生图像。

绘本创编教学中的图像阅读与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在用画笔与图像的对话中,发现图像阅读力量的同时,也在创图中发展着自我,发现着灵魂深处那个最为隐秘的自己。这是一个不断敞开自我创作的过程,一个不断使自己的心与绘本图像共舞的过程。借“形式”,即借鉴绘本的表现形式,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启蒙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绘本童年。

(1)借形式,换事物。

“借形式,换事物”就是根据一本绘本图像的形式,寻找哪些事物可以替代、延伸。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想象逃家小兔的每一幅图像场景,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把图像角色二度创作,用自己的画笔创生图像,使学生聆听到了“内心图像的言说”,传达出“个性化”的图像表达,实现了图像阅读的突围。

案例1:借《逃家小兔》的形式,学生纷纷改创为《逃家小猫》《逃家狐狸》《逃家小孩儿》等,如图24朱佳怡改创的《逃家小猫》。

案例2: 借《我有友情要出租》的图像形式,学生以自己的自画像设计替代图像中的人物,如图25胡馨的《我有友情要出租》。

(2)借形式,创经典。

“借形式,创经典”就是根据一本绘本图像的形式,寻找哪些经典作品可以用绘本的形式创编。学校诵读领域安排了《弟子规》《三字经》背诵,那么作为一个美术老师,如何让孩子更轻松地理解与领会?我想到了借绘本的“形式”,先让学生设计《弟子规》主角松鼠——小豆豆,就是它……让孩子们做那个可爱的小豆豆,用自己的故事去诠释《弟子规》,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孩子们就用“小豆豆,学魔术”这样有趣的故事来画。孩子们用画笔传诵《弟子规》,学得轻松,画得愉快,从中体验到的不是枯燥,而是更多的乐趣,如图26。

(3)借形式,绘生活。

“借形式,绘生活”就是根据一本绘本图像的形式,描绘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画我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如范文的借绘本作为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与班主任老师之间一条红围巾的故事《红围巾》图27)(如张婧之的借绘本作为表达方式表现了小猫与自己之间的故事《我和我的主人》图28)

综上所述,说到图像阅读中的创“图像”,这是培养学生绘本创编实践的绝好途径,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学生的美术语言发展与创作表达的欲求和冲动牢牢地置于心间,及时捕捉适合的创编素材与时机,让学生敞开心扉,想我所想,画我所想,畅达地以图像言说自我的生活体验。

结语:

图像阅读不仅是为了吸收,更是为了表达。吸收是为了将他人的图像语言作为自己创作发展的营养,使自己也能进行有价值的图像创造和绘本创编实践,把对生活的感悟交付给美术语言,用图像展开、延续生命。这样的图像阅读和创编实践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生在畅达言说自我的图像阅读与创编实践中,不断触摸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悟,触摸图像生命的体温,不断在图像创造中收获快乐,释放情怀,这种直抵生命呼唤的创图活动,将给学生的绘本创编实践带来源头活水,将给学生的绘本童年带来无限亮丽的生命底色。

猜你喜欢
绘本美术创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