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兰因 艺蕴深“潛”

2017-09-29 03:21廖冬梅汪建华
今日华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水墨女士海洋

廖冬梅+汪建华

山为画,水为画

画尽百态,万里江山皆能入画

山为水墨,水为水墨

水墨巅峰,世界万物皆可为水墨

执笔蘸墨,听从心底最真诚的声音

淘洗心情,沉淀升艺术之美

寻奇探秘,如鱼翔海底,碰触灵魂

与水交融,流转不息生命旋律

至真至纯艺术梦

2017年8月3日,“全球水墨画大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画家共同参与,书画爱好者可享受一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墨盛宴。旅美画家虞兰因女士以她的水墨画作品《海底世界》惊艳了这场盛宴。

艺术,是她今生最美的遇见。从7岁到70岁,从西画到国画,从传统山石的笔墨手法到现代水墨的实验性,从素描到各种拓印、流淌、洒泼、滴溅、水拓等技法,从具象到抽象,她把世界之美带进意境之中,收获锦簇花团,累累硕果。

虞兰因女士出生於书香世家,她的父亲虞君质先生为台湾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家庭的渊源,让她从小深受艺术的熏陶。她自幼喜好书画,曾先後师从黄君璧、高逸鸿、孙多慈等多位台湾国画名家。19岁台湾大学毕业之後,她赴美深造美术史,获得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双硕士学位,並掌握了西方当代抽象艺术。扎实的传统中国画技法功底、系统的中西艺术理论学习以及数十年的旅美经历,使虞兰因女士在长期的中西文化艺术浸染中,做到了对中西艺术手法的运用自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开创了别具个性魅力的新画风。

虞兰因女士常常会被问:“在艺术创作时,你是用英文思考还是用中文?”她回答不出来。“绘画艺术不同於其它,例如要做一个扬州炒饭,需要鸡蛋,米饭等材料,十分固定,无论是谁来做这道扬州炒饭,所需的材料都是这些。而在画画的时候,我到底是用中国的方法还是西方的方法,哪一笔是中国的、哪一笔是外国的,对我来说没有什麽界限可言,也不会去想这个界限在哪里。我只要对自己很诚恳,觉得很自由、很舒服就行,你是什麽样的人,就是什麽样的画。那是很自然的融合,如水乳交融,似血脈相连。”她说。

对於艺术她就是这麽一个意念,至真至诚至性。她曾说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像女性经历分娩,作品一旦完成就与“母亲”脱离了关係,因此她对每个“孩子”都精雕细琢,赋予“孩子”们独一无二的灵魂。

虞兰因女士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内心,艺术在她的心里慢慢成熟,她逐渐找到了属於自己的东西,然後没有约束、没有捆绑让它发挥出来。

对於绘画艺术,虞兰因女士可谓喜爱了大半辈子,执著了大半辈子。纯粹地行走於艺术之路上的她是幸运的,因为她不需要为生计发愁、奔波,她可以毫无负担地将绘画当做自己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並能夠自由地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且心无旁骛地享受这种生活,全情投入其中,与精神的本能融合。这让虞兰因女士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满足。

精神的本能融合,是很深层次的修炼,需要在人生丰富的历程中慢慢领悟,而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将自己的精神层次提高。虞兰因女士如此认为。也因此,她的每一幅艺术创作都是从她的灵魂出发,将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东西、最想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引起观者共鸣。“如此,这一辈子活着就有意义了。”虞兰因女士说。

极趣极妙海底美

虞兰因女士曾说:“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自己先思索,去发掘挖掘自己身上那独特的、天生、适合自己的东西,非常关键。”她一直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也从未停止思考与探索,於是,在近四十岁的时候,她选择了潛水,於潛水中改变自己,扩大格局,升华艺术造诣。

1985年,虞兰因女士作为美国第一位华人艺术家个人潛水爱好者开始在海底世界寻奇探秘,从恐惧,到安静,到自由,她体会到“天人合一”的感受,“海底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角落是不一样的,奇妙无穷,潛入海底,对於鱼来说,你也是鱼。当你没有攻击性的时候,鱼亦不会攻击你,人与自然得到和谐相处。”虞兰因女士说。

如鱼翔海底,灵魂游动,与浩瀚广博的大海碰撞、交融,整个人突然变得豁达了、包容了、大气了。“那是一种如海洋一般博大精深的浩瀚。”虞兰因女士说,“潛水与海洋让我比较能夠跟自然和谐相处,也能夠跟自己比较好地相处了。”

得益於潛水与海洋给自己的改变,震撼於海洋瑰丽变幻、无形之美。虞兰因女士对自己说,总有一天要把自己在海底看到的、感受到的很专心、很系统地画出来。如此,也算是给自己、也给海洋的一个回馈。从此,她踏上了绘画海洋的征途,为中国的传统绘画史延续了新的篇章。

“在开始画海洋之前,我画过各种题材,也尝试过不少方式。潛水之後,我才突然意识到,世界70%都是海洋,是我们生命的起源。很多人都说,不管你用什麽概念,生命的起源是从水、是从海洋开始的。”虞兰因女士说。二十多年来,她一直在一边探索海底的神秘,一边用手中的画笔将海底搬出水面,呈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她用艺术家善於发现美的眼睛定格每一秒都在变化的海底之美,用大脑记录这无数瞬间之美、无常态之美、动态之美,回到陆地之後从大脑中搜索出要表達的重点,接着艺术创意的手法,进行第二次创作,将刻在灵魂深处的东西,表现出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墨女士海洋
水墨
水墨人物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当代水墨邀请展
喂猫女士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