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及防范措施

2017-09-30 01:13吴冠忠
商业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公司财务经理层利益

吴冠忠

[摘 要] 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造假现象,不仅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和投资人在投资决策时带来风险和隐患,还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企业信用危机。究其原因是利益驱使、结构缺陷、审计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详尽分析了上市公司在收入、交易、会计以及财务四方面的造假手段。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健全法律法规和转变职能,同时,上市公司应该发挥审计作用并全面提高人员素质,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定和繁荣。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0-0163-03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

(一)利益驱使

利益驱使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首先,对于那些还没有上市但急于上市的公司来说,企业为了能够取得上市的资格,不得不在资产额度上造假,以匹配行政审批通过的上市额度。因此,出现了经营改制,下属部门拼凑子公司等办法。

其次,上市后的公司为了能够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在大众面前展现企业的经济实力,通过财务管理人员或会计人员经手的财务报表、审计报表等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形式,采取做假账、虚报收入、关联交易、改变条件、调节费用等多种违法违规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掩盖事实真相,欺骗股东和广大投资人。

最后,基于上市公司内部竞争的压力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很多难以完成指标的业务部门或财务会计会选择弄虚作假的方式欺骗企业,以便部门或个人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二)结构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结构由多方组成,共同监督和管理。其中的构成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理会、经理层多个组织,他们互相制约,保持平衡。这样的结构属于双权结构,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共存的结构。

事实上,这两种权力结构却形成了分离的态势。经营权都归公司的经理层把持,会计部门的财务报告与资产评估等核算信息也都掌握在经理层手里。所有权却以股权的形式被大股东所控制,大股东的股权占有比越高,对这种所有权的控制也就越多。而许多中小股东几乎得不到任何權力和信息。即使想要得到信息,也要从公司以外的渠道获得。这样得到的信息很难保证真实有效,自然会造成小股东利益的损失。

信息的不对称会让投资者只能依靠财务报表的数据来对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进行评估和预判。一方面,一旦这些重要的数据出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会使报告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损害投资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上市公司就会因为这些不良的影响产生严重的信誉危机,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可信度。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评价也会大打折扣,更加难以判断上市公司信息的真伪,因此很难做出有针对性的投资决策,无法承担上市公司带给他们的高风险隐患。

然而,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风险越大,回报也就越大。为了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的公司愿意以身试法承担高风险。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控制在经理层和大股东手中,很有可能被他们利用,以不正当或违法的手段行使有利于他们的契约。当原本公正的契约天平倒向了一方,自然会失去原有的利益平衡,带来违规造假的隐患,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很多上市公司的前身是国企,改制后还保留着国企的一些管理弊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去管理和运营。所谓的董事会几乎就是经理层,权力完全的集中,缺乏有力的监管和制约,致使制约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事会完全被架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缺乏审计

在经理层和大股东权力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财务部门披露的财务报表和相关的公司经济状况等信息几乎都操纵在经理层和大股东的手中。监事会失去监管权,形同虚设,自然也没有机会得到财务部门披露的真实数据和真实信息。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名存实亡,早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营私舞弊的温床。

内部审计已经沦陷,剩下的只能寄希望于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然而,在目前经济体制大环境下,外部审计的公允性也不容乐观。很多上市公司因为证监会或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强制性措施或强力要求,不得不聘请外面的会计事务所来负责审计。但是,这也不能让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完全放心。主要的原因是,外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来聘请的,话语权依然还存留在上市公司的手里。上市公司和外聘的会计师事务所形成聘用关系,发生经济往来,存在利益关系,会利用经济上的制约来诱惑和控制外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让外聘的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帮助上市公司一同舞弊,无视虚假的财务报告。这样的结果,不仅起不到审计的作用,还放任了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同时也助长了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歪风邪气,降低了外部审计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敢于造假,敢于违法的原因,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最核心的一个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其本质源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

正是因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才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的空白,利用法律监管的漏洞,有恃无恐的违法犯罪,谋求暴利,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市公司违法犯罪的成本太低,没有得到有力的打击和震慑。在巨大的利益和微小的处罚面前,上市公司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无视法律法规,无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稳定。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

(一)决策失误,调控错位

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严重地影响到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以及对上市公司经济走势的预判,造成决策上的重大失误,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另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的造假还影响了市场的股价以及金融体系的波动。这些波动对政府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产生了影响,造成错误的判断和错位的调控,容易引起整个市场的动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阻碍市场经济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来快速实现和稳步推进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合理利用决定了经济的构成和发展趋势。我国的金融市场格局已经形成,能够影响格局的最大因素就是上市公司的行业指标。上市公司一旦出现造假问题,会极大的影响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行业指标。这种经济动向的改变,会给行业市场造成地震效应,辐射到周边的金融领域,引起更大规模的巨变。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权益和上市公司的利益,也极大的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职业道德缺失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职业道德问题。首先,作为大股东和经理层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没能将广大股民和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完全失去了作为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其次,监事会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管职能,又不去揭露大股东和经理层的卑劣行为,选择明哲保身或无可奈何的态度,是职业道德的缺失,是对公司和广大投资者的不负责。

最后,还有某些没有职业道德操守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人员。正是这些人员的徇私舞弊,才帮助上市公司逃避审计和监管以及弄虚作假的行为不被揭露,给国家和人民都带了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进步。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一)收入造假

隐瞒和虚构上市公司的收入,故意增加或减少公司的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常见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有很多种实现形式,有白条入账的,有虚开发票的,有提前确认的,有推迟确认的。有些手法从表面上看,很难发现问题,但是知情人却深谙里边的奥秘,只要一经细查,都会发现违法违规的痕迹。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准则还不完善,都是借鉴国际惯用的公认的会计准则。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环境有其特别之处,如果一味的依靠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来指导我国目前会计准则的空白之处,肯定会有失偏颇了以及有所不适应,造成难以判断的主观评价和主管臆测过多,给上市公司的弄虚作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交易造假

当年轰动一时的“银广夏”事件,就是交易造假的典型案例。“银广夏”通过伪造合同、虚开发票、虚构各种票据和文件等手段实现交易造假,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在这个案例中,“银广夏”使用交易造假的方式,虚构了自己的交易对象和交易凭证等相关数据与信息,以牟利而非经营的目的进行造假,欺骗了广大股东和投资者,操纵股价,获得了大量不当得利,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平等与公信力,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损失。

(三)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具有专业性和隐蔽性,一般很难察觉,等到发现的时候,却为时已晚。会计的造假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原始凭证的篡改、记账凭证的编制和会计账簿的造假三种手段。

原始凭证的篡改主要是对原始凭证上的关键地方,如金额、日期、单价、数量等重要关键词进行删除、涂抹、修改等操作,改变原始凭证的内容。记账凭证的编制主要是在没有原始凭证、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条件下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造假有无视记账凭证的造假,会计账簿本身的弄虚作假以及结账、挂账和冲账的会计账簿的造假。

(四)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挂账。企业发生的任何费用,都应该计入当期损益。但有的企业为追求利益,使用挂账的手段来减少计入的损益,产生获得利润的假象,欺骗广大股东和投资者。

很多企业应该收回的账目搁置较长,没有被收回,按照规定应当以坏账处理。但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发,并未将这些账目以坏账处理,而是将这部分应收还没收的账款以挂賬的形式加入已收的账目中公开,造成一种收回的假象,严重欺骗了股东和投资者。

还有的企业将上市公司的财产损失和在建的项目也通过挂账的方式来处理。对外既减少了损失,又增加了利润,原来的亏损变成了收益,减少了当期的成本,增加了当期的效益,达到财务造假和虚增收益的结果。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

目前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首要对策是健全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不给别有用心、投机倒把、谋取私利之人以可乘之机。一方面,通过不断对财务造假事件的收集和积累,在实践中寻找真理,不断探索法律的真空地带,健全法律法规,有效的弥补漏洞。

另一方面,必须提高法律的监管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要扩大法律的覆盖范围,并将法律的规定条款写的准确细致,对于每一条一款都有明确解释和说明。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实行严厉打击,重拳整治,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和留情,这样才能起到对金融市场的警醒和保护作用。

(二)转变政府职能

要调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给企业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宽松透明的市场环境。政府要有的放矢,不能干预过多,要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打造一套标准统一的职业规范。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的监管和教育工作,定期检查或抽查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经手的案件,确保不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有效,让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无所遁形。

(三)发挥审计作用

对于上市公司的审计主要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两种审计。

1.对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审计制度,形成一条高效可靠的审计流程,确保审计人员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杜绝内部的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事件发生。

2.对上司公司的外部审计。主要是提高相关部门对审计机构的监管能力,做到长效机制,确保警钟长鸣,审计有效。

(四)提高人员素质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导致财务造假的环节众多,牵涉的人员庞大。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群体进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外部审计人员和政府执法人员进行包括专业知识、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在内的全方面素质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谢晋东.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成因及防范措施[J].会计师,2015(4):8-9.

[2]翟庆琳.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造假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8):263.

[3]关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74-75.

[4]袁小雅.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15):172-173.

[5]赵晓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J].商,2016(32):182.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公司财务经理层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
关于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董事会监督下经理层行为选择研究
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再造
I Love You, Dear China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数报告(2016)发布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