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发展

2017-10-09 19:13虞强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信息化

虞强

[摘 要]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变革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旋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拓宽受教育的渠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发展

对地域广阔而发展又差异很大的中国而言,发展教育信息化,既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享用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先,在资源建设方面,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其次,在建设标准方面,构筑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推出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为异构系统互连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可能。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开设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和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信息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性大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差距,这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据中国调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较低,校校通尚未完全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应用水平不高;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初步实践了网络办学,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形成。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硬件环境大投入应用效果的低产生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存在,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将信息资源与课程整合,因此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缩短区域、城乡、学校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这无疑是一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使命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缩小区域之间、校际和学生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均衡,最终实现普遍均衡。教育规划纲要认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能够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促進教育在一个底线基础之上,各具特色地动态均衡发展。2012年,中国发布了第一份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规划,明确到2020年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问题越来越被关注,突破地域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均衡教育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合理配置好信息化的教育资源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异,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制度安排日益完善的良好局面;用“八个坚持”系统阐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1.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针对这一现状,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配制的途径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观念问题也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无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校长、教师、学生,都应在观念上进行一次革命。除硬件设备外,主要是师资水平差距,师资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教学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除了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学资源,还有大量的学习、培训机会。教师培训可以加强不同地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教师更好地理解信息化教育,更好地运用教育技术开展信息化教育,加强数据、资源与服务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形成覆盖城乡,满足学校、社会、家庭需求的远程教育网络。学生、教师及职工、家长构建了一个统一而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传统教育在空间和时间的瓶颈被彻底打破。

2.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与学模式,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合校内外学习,支持个性化与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与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秀课程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和保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完善,使偏远地区的师生也可以获取最优质的资源,教育公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破教育“围墙”的壁垒,使优秀课堂内容随手可得。打造可轻松实现高效沟通的互动课堂,让优秀教育资源的分享真正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达到1+1=3的价值突破! 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和基本价值。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实现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将知识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因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一条有效途径,它涉及到国家经济投入、教育资源配置、学校教育实施和教育管理等环节。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通力协作,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先龙 中国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1.

[2]周欣 浅谈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3]翟博 教育均衡 人民教育出版.2008.1.

[4]刘荣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究 中国电化教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信息化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