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良性文化生态的构建途径

2017-10-09 23:09许再佳林燕霞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良性构建

许再佳+林燕霞

摘 要:良性文化生态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依托,是高校蓬勃发展的孵化器。本文主要围绕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意识形态安全保障、诚信廉洁的人文环境等三大维度,讨论并分析构建高校良性文化生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文化生态;良性;构建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形象为外部表现,以校园规范为活动平台,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内容,为校园人所创造、所拥有、所认同并受之以濡化,与社会文化紧密互动的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良性和谐的文化生态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依托,同时是高校蓬勃发展的孵化器。离开了阳春甘露般文化氛围的浸润,校园发展势必枯木难春。本文拟从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意识形态安全保障、诚信廉洁的人文环境等方面,具体分析构建高校良性文化生态的有效途径。

作为基石的自然生态环境 安全文化是“人们在生存理念与安全理念之下對于自然与社会长期认识、适应和改造而形成的,是人类第一需要的文化表现”。个体身心的安全保障是校园安全文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断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等五个循序递进的层面,其中的“安全”紧随“生理性需求”之后,足见安全保障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类比马斯洛理论,在校园安全文化所囊括的范畴内,健康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属基石性的保障。

正确认识良好的自然环境对师生安全保障的基础性作用,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安全生产无小事,大到校园的规划用地,小到每一处绿植的栽种,都体现着领导层、决策者对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的注重。整体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依据不同功能恰当区分学习区、宿舍区与试验区;公共区域大量栽种绿植,净化空气、美化校园;注重校园内部的排污工作,以免洪涝、台风等天气影响造成校园内大量积水,有效抑制登革热等蚊虫疾病、细菌的滋生繁衍。合理配置办公设备,全面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代替纸媒,杜绝高校办公用纸挥霍无度的现象。逐步培养树立起全校教职工、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用电,循环用水,杜绝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倡导师生群体自制购物袋、自提便当盒,自觉实现垃圾分类,从点滴行动中爱好校园环境,真正做到“校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当前许多地方院校都在积极倡导向技术型高校转型,乘着这股东风,诸多理工类学科成为教学热门,由此而导致试验品残余量剧增。故此,严格规范化学试验品使用,对危险的化学品残余务必做到有效安全合理地回收、封存,妥善处理及销毁试验残余化学品、重金属等也相应成为有效治理、建设良好校园自然生态的关键。防范于未然是营造健康平衡生态环境的关键,与此同时,高校领导层也应从制度层面完善相关体制建设,修订校园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安全责任制,制度规范与责任追究双管齐下,对校园内出现的危及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行为及时制止,查摆原因,并从源头上杜绝该现象的再次出现。

作为本源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 高校校园安全涵盖政治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层面,具体的对象包括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群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上述群体的身心安全成为构建校园和谐文化生态的基础。除健康的生态环境外,政治安全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镇。

首先,应增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提升各级党建工作者的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通过积极参加“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同时带动党员师生积极参与党团建设活动。其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制度,使“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类似活动常规化,拉近与教师、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使得思政教育的理念、行动常态化。作为各级党建组织,二级学院的书记和辅导员、班主任等群体应以身作则,躬身垂范,经常性地深入课堂、课间、宿舍等,加深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及时引导、规范其不良言行。同时,高校还不能忽视对校园内传播宗教活动的打击。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表征理应得到尊重,但校园是传播科学知识、构建理性思维的地方,在此传教是绝不能被允许的。加之,社会上一些邪教和变相传销的组织往往给自身披上宗教的外衣,利用学生尚未完全独立成熟的特点加以怂恿、拉拢。故此,高校保卫处等职能部分及时加强对校园内宗教组织的调查、对邪教组织的打击等不仅是确保高校政治安全的一把利刃,同时也是形成高校良性文化氛围的重要屏障。

作为根坻的人文精神环境 高校不仅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更具有研究和创造文化的责任,它不应成为与世隔绝的真空地带,或者是高蹈、跳脱于尘世的象牙塔。诚信廉洁的精神净化,能在潜移默化中渗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进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前社会交流日渐开放与包容,从繁荣学术的角度考量,这种现象无疑是助推科研的燃料剂,但社会不良风气是无孔不入的,高校领导及教师群体也同样面临金钱诱惑。因此,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同时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惩戒和惩治力度尤为必要。具体而言,即针对学校基建工程、采购、项目经费、学术成果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廉政风险防控、让每个任务的责任人签订风险防控承诺书;建立台账,实行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人的“一条龙”监督机制等。此外,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加大惩戒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诚信廉洁教育,从而 提高师风师德建设工作。

校风是一所高校在历史发展中日积月累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乃其本职,而其中的传道,则是更为根本的一点。因此,需重视并逐步实现廉洁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齐头并进的强盛势头,以校风促进廉洁、以廉洁推动校风,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正能量。

诚信廉洁的胚胎生长需要与之相适宜的文化生态。高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党委宣传部作为依托平台,开辟诚信廉洁作品宣传栏,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台,校园网站,学报,系报等校园常见的媒体,大力加强校园诚信廉洁文化宣传,多方面着手营造出焕然一新的文化氛围。最后,将躬身践行作为构建高校诚信廉洁文化的着陆点。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切身感受诚信廉洁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活动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亦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结论

良性和谐的高校文化生态对整个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文化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高校良性和谐的文化生态构建可谓任重道远,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学生群体共同努力,从自然生态环境、意识形态安全保障、诚信廉洁的人文环境等三大维度笃定砥砺,上下求索,才能使高校良性文化生态蔚然成风,成为在全社会弘扬、传播正能量的一面锦旗。

[参考文献]

[1]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2]胡源春\刘江华.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实践与创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夏云强.构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管理机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张凌林\李建洪\高德群.文化视域中的反腐败与廉政文化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期。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良性构建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