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寝室的几点思考

2017-10-09 05:15林燕霞许再佳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校园文化

林燕霞+许再佳

摘要:寝室是每一个大学生离开家庭走进校园的另一个港湾,是学生离开家庭步入到社会的第二个课堂,但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个体的差异、心理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的紧张、摩擦、矛盾,如构建和谐的寝室,需要各方主体的高度重视及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寝室;人际关系;校园文化

当今是网络时代,新闻铺天盖地而来,从2004年马加爵事件,再到前几年的复旦投毒案,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学生在寝室唱歌遭到杀害事件,这一件件发生在寝室之间触目惊心的案件,让人寒心,也让“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成为热点关注。虽说这只是网友的调侃,但这调侃背后,却让我们开始重视一个问题,即大学寝室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问题。

寝室是每一个大学生离开家庭走进校园的另一个港湾,它跟家庭有着同样重要的属性,是每一个学生的阶段学习和生活,回归到本我的一个重要场所和基本单位。一个寝室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感及健康发展,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因此,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同聚集到全新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大学生寝室关系正成为大学生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 大学生寝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的紧张映射出了交往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教育缺失,它导致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缺少必要的弹性。其中,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现在是应试教育,使得教育更加的功利化。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更多以考试高低去区分,忽略了对学生个人的人格素质、品格素质的培养,在大环境下学生更多倾向于对个人的智商的学习,而忽略了情商的塑造。

苏霍姆林曾说指出,对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教育影响最重要是家庭,家庭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很多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使得孩子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短板,相处中不懂得谦让,也不礼貌,再加上偏执、极端的处理方式,最终酿成悲剧。

(二)个体的差异

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聚集于一个较为封闭且狭小的空间里,大学寝室不单只是一个休息的场所,它成为了一个放大镜,把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放大,必然也会引起这样那样的摩擦和矛盾。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细节等方面。[1]其中,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事情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使大学生个人的消费观念存在差异,容易造成学生爱好面子问题,形成攀比的现象,成为宿舍矛盾的潜在引发点;个体的兴趣爱好的不同也可能导致他们之间缺少共同的話题,缺少沟通及互动;个体在生活习惯和细节的不同是现在大学寝室矛盾爆发的直接原因。如作息时间的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早睡早起,有的同学喜欢当“夜猫子”,在作息上不易统一,使得寝室休息会互相干扰到对方,久而久之,隐忍的问题会在某个事件为导火线直接爆发出来。

(三)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正是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与认知阶段,无法妥善处理个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自卑与自傲、谦虚与嫉妒、闭锁与猜忌等心理特点,从而个体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2]现在很多90后、00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中的独立自我思想较为根深蒂固,在群体的生活存在着各种 不适应的症状,个体在相处过程中缺少对他人的包容、尊重、体谅、理解,长期独立甚至是狭隘的思想观念容易成为了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催发剂。

二、 构建和谐寝室的对策

(一)学校的责任是构建和谐寝室的关键

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形成和自身的良性发展,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确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都是重要的途径。第一,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教育健康、寝室文化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及相处之道,提高学生的情商及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第二,建立帮扶制度,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建立学姐学长一对一的宿舍帮扶关系,以便能时刻的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以后带新生的换位思考都是自身学习的重要渠道。第三,学校也应该重视对于校园文化、寝室文化的塑造,可以举办一些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让学生在德体育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寝室集体感及归属感、荣誉感,将寝室赋予更多的特质,让学生回到寝室有回到“家”的感觉。第四,创新寝室管理模式,提倡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做一个广泛的调查,将学生个人的一些需求进行归类,形成寝室类型,让学生在开学前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特点自由的选择其需要入住的寝室,这种自由化、人性的化的寝室选择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摩擦及矛盾。

(二)家庭的教育是构建和谐寝室的根本

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成果,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差异,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现在的家长比较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学习状况等,却常常会忽略了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关注。家长应该转换思维,要正确的引导、教育小孩,让小孩了解到真诚,宽容,理解,和善,互助都是个人修养重要的体现,是我们相处之间的润滑剂,是我们人与人相处中可贵的品格。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时刻的注意到学生个人的心理状况,要了解自己小孩的心理动态,及时的沟通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可以随时的跟辅导员联系,关注小孩在校的基本情况,及时跟进,将问题发现并解决于萌芽状态。

(三)求同存异是构建和谐寝室的保障

学生是寝室人际关系中的主体,学生如何看待寝室关系是问题的关键之点。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尊重室友。寝室成员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着其各自的生长背景,这也就决定了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习惯,但其实很多差异之处并无所谓好坏之分,生活中难免产生摩擦、分歧、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同寝室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学会谦和忍让,我们要拥有一个开放的胸怀,有容人之量,和睦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及时沟通是重要的桥梁,如果有问题,可以找学长学姐沟通,疏导,也可以找辅导员倾诉心声,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可以及时帮助澄清误会,也可以开阔视野,避免闭目塞听、走极端。大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室友相处、友好往来,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对自己日后步入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3]

三、 结语

戴尔·卡耐基曾说: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寝室就是学生离开家庭步入到社会的第二个课堂,是学习相处技巧的重要的场所。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向于成熟的时期,特别需要其他人的理解、认可、接纳,来获得归属感,消除孤独感,以缓解心理的压力,因此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一环,需要各方主体的高度重视及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关莹、刘志国、吴暇,浅析如何构建和谐大学宿舍关系[J] 教育艺术,396页.

[2]陈露.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J].读与写杂志.第13卷第1期,51页.

[3]魏彤儒.余婷婷. 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11月上总第124期.第190页.

[4]黄燕姿. 浅谈高校寝室人际关系的问题. [J].琼州学院学报. 第 18 卷 第 4 期 2011 年 8 月.第73页-75页.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