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2017-10-09 09:13郭俊聪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农村

郭俊聪

[摘 要]我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十二年来,一直被“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困绕着。它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首先要求我们老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讲策略,最重要的是转化“学困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重要。“学困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数学“学困生”,要解决“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只有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 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从近几年中考成绩看,是高分率低,低分率高,的确令人担忧。因此我对所在学校学生近三年学习数学的情况作了研究,并对三个班级进行了跟踪调查:

在一个60人的教学班级中,喜欢数学的只有15人,只占25%,不喜欢数学的25人,高达41.7%;

在跟踪调查的3个班级中,测评的平均成绩表现为:七年级在40分上下,到了八年级在45分上下,而到九年级60分上下(满分120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呈下滑趋势,学困生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环境下,一部分学生因数学差而丧失信心,家长看了子女的数学成绩也心灰意冷,无心培养,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挣钱,造成学生辍学。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来自于数学本身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特别是应用题。而这些学生中有的属于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属于先天不足,很多问题总参不透、理解不了。本身数学强调的就是严谨、缜密,这样有的学生恰恰在这个方面缺乏毅力、缺乏信心,对数学问题总不能细致分析,老是考虑不周、漏洞多。缺乏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意志力,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便逐渐产生怕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从而就逐渐放弃了数学。

2.来自于学生自身

首先,“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分不清哪个概念是研究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研究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 更不会画图形的对称性;又如,学困生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容易记错混淆;其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速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来自教材内容的编排

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还比较落后,而新教材与农村现行的办学条件还不匹配,达到教材编排者的要求还存在一段距离,这也是导致农村数学“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说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数學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要比老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化,如圆的知识与相似三角形关系很密切,而圆这一章教材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而相似形却安排在九年级上学期,教学时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就造成了他们连续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积累,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的分化。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正确理解,认真对待“学困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一般来说,“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并非都是治理的问题。然而,当问题出现时,不要急于给予批评和指责,更不要污蔑自己的学生,而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如此,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深层次地去寻找原因何在?为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要用心去理解他们,同情他们,不要把他们当作是班里的包袱。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要真心地去爱护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接受教育和管理,你会发现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求上进。其实“学困生”与优秀生相比,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到冷落,他们一般都很焦虑,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相当的敏感,外表不善于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信任和鼓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多多理解“学困生”存在的原因,认真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

2.做好换位思考,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

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体会到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就能够清楚地告诉我们 “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障碍。因而,教育者要善于“移情”,要多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他们的心去理解世界。虽然每一位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挨批评已成为家常便饭,老师们对于他们的表扬显得吝啬了很多。由于“学困生”的特殊经历和思维方式,他们更容易把别人善意的批评歪曲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多用表扬的办法来对待他们。

3.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学困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都听不懂,如果教师不注意到这一点,不顾教学实际,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统一标准去要求学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给他们降低一定的难度和目标,作业布置上开一些“小灶”,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

有句话说得好:“孩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有迟开的,哪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结出果实。”让我们共同携手,以辛勤的汗水,恒久的耐心,火热的爱心,来精心培育那些迟开的花朵吧。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相信他们一定会绽放的,也迟早会鲜艳的。

参考文献:

[1]“学困生”心理和转化策略初探[A]. 全昌武.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 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