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017-10-09 13:45颜朝洋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待遇理论

颜朝洋

教师面对日益变化的学生,面对新的教育思想,面对新的教育技术,如何才能适应这些新情况呢?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呢?笔者认为有四个途径不可忽视。

一、不可忽视教学科研

从教学与教学科研的关系看,教学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就像备课与教学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教学工作是教学科研的开始,教学科研是教学工作的继续,教学科研始于教学工作,以教学为源泉又转过来促进教学。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整体观念,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培养自己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断依据教学科研所获得的信息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讲,教学科研是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不可忽视。探索的过程,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研究精神,发挥创造潜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加强从教后的再学习

教师要完成历史、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不断学习,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雄厚的文化底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同理,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一句空话。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雪崩”式增长的新纪元,知识的陈旧率非常大,老化过程加快,很多新的概念已经取代了旧的的概念,许多曾一度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已经开始动摇。人类的知识不仅在横的方向高度分化,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同时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日益膨胀。教育战线也和科技战线一样,不仅各门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网络,就是教育科学和教法体系本身也日益丰富,港汊纵横,同一学科内也是各种流派林立。形成告诫我们,任何一名才智出众的教师都不可能穷尽当今任何一门学科。无论是新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都必须加强从教后的再学习。

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参已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难以满足现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传授知识智能化,已成定势,作为教师,如果没有紧迫感,再不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必须因其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有负历史的重托,被历史所淘汰。因此,无论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師,都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名师。

三、重视授课后的备课

授课后的备课,是指教师在上完课后,针对课堂上讲授和训练过程这所掌握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或缺憾,明确改进的方法,以期再教授此类内容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对教课前的备课,广大教师已经充分重视,无需赘言。值得一提的是授课后的备课,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授课后的备课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忽视不得。首先,它有利于推动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至为密切。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伴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授课后的备课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再认识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的再认识,因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它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教学相长。授课后的备课面对的是教学的已然,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哪些是失利的教训,什么方法最适宜,什么路子最便捷,都已在教学中实践感悟至深,认真加以梳理、总结,及时修改教案,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授课后的备课,可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形式。集体备课是指教研室集体对课堂上的得失成败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备课形式,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学习教学理论,认识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艺术,有利于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发现、克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大面积的提高教师的素质。个人备课的形式很灵活,可以以实录的形式如实记录教学中的某些情况,权衡得失、记喜录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无论是集体形式的授课后备课,还是个人形式的授课后备课,在积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方面的作用都是授课前的备课所不能替代的,必须充分重视。

四、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已经快三十年了,当初它给许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不小希望,但目前却仍然只是希望。教师被说成蜡烛和春蚕,但是教师首先是人。就目前四十岁左右的教师,他们绝大多数人是中师(当时绝大多数成绩好的学生先考中师中专)和大学毕业,而同期进入政府部门的,特别是县级和乡镇级别的政府部门,他们的起始学历小学初中居多,连高中毕业的都很少。但是他们的待遇,据不少人声称现在是老师的二至三倍,真让人感到困惑。若干年来,都只有教师去考公务员,还从来没听说公务员改行当老师,这足以说明二者待遇的差别。在国际上,我国教师的待遇在全世界也只排名倒数几位。古人云,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我们广大教师期望教师待遇的改善,希望教师法能够早日真正实现。我想,到那时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成为不少人羡慕的职业,再来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也许更切实际些。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待遇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PAMPERED POULTRY 享受“高级待遇”的文昌鸡
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