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价值意蕴

2017-10-09 13:46陈丽闵意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话语权文化自信一带一路

陈丽+闵意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创举,“一带一路”战略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拓展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视角。文化自信提升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话语权,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力量源泉,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一带一路;话语权;力量源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条“丝绸之路”古已有之。陆上丝路跨越历史2000多年,由西汉张骞首次开拓,起于西汉都城长安,最远到达犁轩(今埃及亚历山大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 于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明初达到顶峰,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等。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作为“第四个自信”提出来,并将它作为前“三个自信”的基础,其影响深远,尤其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今,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目标的确定,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我們应抓住契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深刻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东西方交通和贸易的重要走廊,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传播了中国文化,让世界越来越多国家了解中国,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一) “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丝绸之路作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平台,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长期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和平进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以及“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梦想,顺应了世界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这本身就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表现状态,其最深层次的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国家实力是支撑文化自信的直接基础。习近平主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融、文化包容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体现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中国,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 文化自信拓展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视角

“一带一路”战略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谋划国家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战略,它将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既有的交流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一带一路”战略是用文化将历史、现实与未来,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国面向全球化、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战略架构。它在一种文化主体性的意义上提出了自身文化与社会经济传播的取向和范围,而且明确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观念,从陆上与海上两个文化地理空间维度上,将中国与整个世界的文化领域联系在一起,并保持着和而不同、彼此尊重、互利共赢的文明之间往来互动的动态,因此,中国不再仅是一个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而是更具世界意义的中国。

在习近平主席的两次重要讲话中,处处透露出文明交融与文化自信的内在精神,强调“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不仅仅是发展外贸往来,也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而是文化、经济与政治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最终消除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不理解与误会,减少文明冲突,实现文明之间的交融和长治久安,为地区长期繁荣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文化自信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灵魂,是支撑今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底蕴。“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通过这个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灵魂与底蕴,成为和平外交、经济共赢、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全球战略再平衡的有效平台,以文化自信带动民心相通,从而夯实各国互联互通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文化自信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视角,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基础。

二、 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

(一) 文化自信助力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话语权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中国的发展存在片面认识,他们还在用冷战思维和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把中国看作是竞争和斗争的对象,而不是伙伴和朋友。在此背景下,他们自然会对中国的政策和发展提出质疑。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各种可能的质疑,中国要主动出击,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提升中国话语权。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3]中国人千百年来奉行“和合”文化,注重民族融合和教化的作用。“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进一步弘扬和践行“和合”思想,使其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之源和力量之石。“现在是中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发出中国声音的时候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过程的开始,从长远来讲也是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开始。”[4]我们要通过文化的互动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沿线国家真正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彼此认同。认同是属于观念范畴的内容,马克思曾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我们要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在实践基础上,以文化自信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核心精神,向世界展示“一带一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延伸与传承,是符合各国人民合作共赢意愿的发展之路。要通过文化自信阐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扩大势力范围,谋求地区主导权;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更不是中国在推行“新殖民主义”。通过观念的互动,汇聚各国共识,不断深化和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交流,逐步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肆意扭曲和固有偏见,树立当代世界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交往中提升话语建构的主动权,树立中国的崭新形象。endprint

(二) 文化自信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力量源泉

在21世纪经济政治格局日趋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而文化自信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奋斗,在积极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海纳百川,包容汇通,学习借鉴各种文化,创造了令人自豪和自信的发展道路和理论、社会制度和文化。“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6] 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成功开辟出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水到渠成的坚定文化自信。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唯有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民族和人民思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的持续前行。

在“一带一路”日益走向沿线国家人民的过程中,需要以文化自信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采展示出来,把中国老百姓真实、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示出来。[7]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创新中华文化表达方式,向沿线国家充分展示中国大国担当的良好形象。

(三) 文化自信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文化产业是20 世纪末兴起的特殊产业,是文化与商业经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一带一路”进程中,文化產业的发展是题中之义。我们应当利用现有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稳定和牢固的官方文化交流平台,坚持与各国深入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我国文化品牌,将中国元素和价值观念始终贯穿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研究沿线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习惯和风俗特点,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针对性地开展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文化名牌,使中华文化不但能“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同时,不断增强文化企业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提升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供应链管理和品牌打造能力。

到2035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那个时候的“一带一路”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软实力、硬实力兼备,而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在此背景下,要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做好,需要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顺应历史大势,努力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让中国文化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从而为国家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5-5.

[4]郭可.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 重要讲话精神 [N]. 文汇报,2013-09-2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杨柳.让文化自信助力“一带一路”开启新征程.长江网,2017-05-11.

(作者单位:1.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南通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话语权文化自信一带一路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