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幻灭”—柏拉图的问责思想

2017-10-09 15:48王成龙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柏拉图

王成龙

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理想国》是其思想的重要体现,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其朋友们的对话借苏格拉底之口,以探讨正义为由,创制了一个极尽他心中之美好的理想国度。其中的很多思想对世界的政治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问责思想就是其中一项。柏拉图在书中提出的问责包括道德问责、法律问责、制度问责等。

关键词:柏拉图;法律问责;道德问责;制度问责

十八大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反腐问责的高潮,许多官员在政府高压的问责体系下纷纷落马。问责是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意即权责对等,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当前的政府权力还是很大的,政府官员也存在滥用职权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问责,对于政府形象还有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都有很大的损害。李克强总理就说过“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王岐山认为“动员千遍,不如一次问责”这都体现现阶段我国政府对问责的重视。柏拉图在很早的时候就对问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表现有道德问责和法律问责,其中的很多思想还是对现阶段的我国极具借鉴意义的。

一、关于法律问责

法律是国之重器,在国家机器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法律问责相对于其他问责的方式更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和道德哲学基础之上,是一种理性的法治思想。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法律问责体系。他认为,人只有在法律的强迫下,才能走到正义的道路上。接着,他又对涉及到文化风俗、教育、军事、护卫者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具体问责主张。具体表现如下:

1、文化风俗方面

关于文化风俗柏拉图提出了很多的具体的问责措施,比如他认为诗人和艺人应该在他们的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品格形象以保证护卫者从小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防止近墨者黑。否则“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我们中间存在下去”。同时他还认为“一个尚在壮年的男人与一个尚在壮年的女子苟合,未得到治理者的准许,这是不合法的”。他还认为外城邦的人到他们的城邦耍聪明,朗诵诗篇等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2、教育方面

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因此,他在教育方面特别提出了一些问责的主张。他认为理想国中有公民身份的男女儿童的教育从音乐和讲故事开始,歌词、曲调和故事内容都要经过严格审查,禁止不健康的东西。他认为“我们的孩子必须参加符合法律精神的正当游戏。因为,如果游戏是不符合法律的游戏,孩子们也会成为法律的孩子,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品行端正的公民了”。另外对于诗歌和创造者也像上文所有有极高的要求,必须树立良好的艺术形象。

3、军事方面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对“护卫者”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他认为“一个士兵如果在战场上勇敢超群,英明远扬,他应当首先收到战友们的尊敬,然后再受到少年和儿童的致敬。”但是“如果任何士兵开小差逃跑,或者丢掉武器,或者由于胆怯犯了其他类似的错误,这种士兵就应该被下放去做工匠和农夫”。同时他还把战争分为对外战争和内讧,在分析内讧时他认为应该给护卫者制定一条法律“不准蹂躏土地,不准焚烧房屋”。

二、关于制度问责

要使问责制度常态化,并成为悬在每个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让官员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民本意识,切实依法行政,心有忌惮,减少乱作为、不作为。同时也要防止大量被问责官员风头过后移地为官的制度化安排,就要使问责制在构建官员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中发挥作用。

1、关于能上能下

只有“能上能下”,才能真正发挥问责的监督制约作用。这一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护卫者的培养中有很好体现,柏拉图认为“必须寻找坚持原则孜孜不倦的为他们所认为的国家利益服务的那些护卫者”。他认为“我们必须从他们的幼年时起,就考察他们,要他们做工作,在工作中考察他们。而且必须选择那些不能忘记原则的,不易受骗的护卫者,而对其余的人予以舍弃甚至应该予以排斥”。这其实就是“能上能下”制度的一种原始的表现。

2、关于优胜劣汰

政府部门不作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的淘汰机制不健全,这也导致了现在的政府机构存在大量的懒政和怠政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有针对性的问责思想的体现。他将当时的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统治者、辅助者(军人)、农民。并以黄金、白银、铁和铜给予其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绝不能姑息,应该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農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有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她,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者辅助者中间去”。这也是实现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的体现。

三、道德问责

道德问责虽不像法律和制度问责那样,具有强制力和稳定性。但是其强大的舆论导向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慢慢发挥着其独到的作用。问责在现实对道德领域尚未触及。目前,对官员的问责制无论是圈定的范围,还是问责的规范,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待于在实践中充实与拓宽。完善的问责制是确保政府官员依法从政的制度保证。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下,官员的从政道德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问责制在完善过程中,拓宽到道德领域,既表明道德在从政中的特殊地位,又丰富了问责制的内涵。关于道德问责柏拉图也有涉及,他主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阐述道德问责。其中的个人问责是社会问责的重要前提。

1、个人角度

在个人角度,柏拉图主要提出了“节制”的主张。柏拉图认为“节制就是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他认为“一个节制是一个人的美德,一个节制的人应该是理智起到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三个部分彼此和谐友好”。同时他还认为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主宰自己,使自身内秩序井然,并对自己友善。只有个人很好的管理好自己,这个社会才能有不紊的运行。

2、社会角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给予道德建构和道德的政治功用以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展现了系统精微的德治思想。比如他认为对于那些编造丑恶假故事的人和现象必须痛加谴责。对于谎言也必须迎头痛击。另外他还主张“对于完全不正义的人应该给他完全不正义,一点儿也不能打折扣;我们还要在不正义者旁边,按照常理树立一个正义者的形象,如果大家把他看作正义的人,他就因此有名有利”。同时,“应该从小教导孩子们对于父辈要表示尊重,照顾他们并顺从他们,反此行为是违天背义的”。他认为,道德不是一项最好法律,而是一项次于最好的法律,可以强迫公民们留意道德。

四、“神话的幻灭”

《理想国》,作为正义的源头,学者与政治家的必备书,尽管它的评价史上毁誉参半,其历史地位始终不容动摇。就其不足说,对于法制,柏拉图认为,治国靠人治,法律的条款固然能限制国民的行动使其不向阴暗面发展,然而人类自身的贪欲是任何制度都难以根除的,故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人类应该从人性善恶的本源入手,控制人自身的贪欲,致力于建立一个有节制的城邦。他自己对于法治的态度自己也是比较矛盾的,比如他对文化军事等方面提出要坚决的问责,但是对于商品经济的态度却又含糊不清。他不同意在商品经济领域设立太多的法律,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商品经济长期发展不利。其次,也应该看到柏拉图的严谨和精到主要表现在理论架构上,实际上,其道德理论对古希腊历史与现实的反映都是有限的,其中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柏拉图的种种设想看起来总是完美的,也的确充满卓越智慧和无数真理颗粒的道德设想,最终并未对希腊城邦建设发生太多影响,因此导致神话最终幻灭。

但是,柏拉图的很多思想,特别是上述的问责思想,在今天看来就具有可很大的现实意义。正如拉斐尔的传世名作《雅典学院》所绘,以手指天的柏拉图与以掌向地的亚里士多德,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两大支柱,那么,作为支柱之思想精华的《理想国》,定当与它的作者一并,长存人间。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柏拉图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知识与权力
柏拉图之灵魂观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关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研究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柏拉图的椅子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
柏拉图《法律篇》土地与农业法条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