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极端民族主义与其对少数民族青年成长的影响

2017-10-09 18:00王位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长中国

王位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事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中国逐步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这一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使少数民族在各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平等,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维护了中国的统一,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文化融合的不到位、宗教势力的影响以及境外势力的干预导致中国目前依旧存在极端民族主义,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少数民族青年同样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消除中国极端民族主义、消除极端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青年成长的不利影响,对中国整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少数民族青年;成长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少数民族实现了民族的平等和团结统一,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着极端的民族主义,当然这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即使在本民族中也是占少数的,但他们的影响却极大。本文谈到的极端民族主义是指“小民族主义”,即部分少数民族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采取的分裂国家的行为的民族主义,以下简称“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分裂国家是严重的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一、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

(一)以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为主要表现

通过暴力恐怖事件已达到“民族独立”和分裂国家的目的是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以期通过暴力恐怖事件向党和政府示威,宣传自己的政治要求,希望获得所谓的民族独立,实际是分裂国家的暴力恐怖行为。他们通过打砸抢烧等行为,对普通民众的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制造恐怖袭击等表现他们的民族主义行为。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都是极端民族主义采取的暴力恐怖行为。他们采取暴力恐怖袭击的方式表现极端民族主义思想。

(二)以境外游行示威为次要表现

在中国境内进行分列民族的游行示威是行不通的,所以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把这种游行示威移到了国外,企图利用国际舆论和其他国家人民的支持而獲得其不合法的民族独立要求。当然,这与境外势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境外游行示威是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次要表现。以达赖为首的藏独集团多次在境外组织游行示威活动,企图通过国际舆论等给中国政府造成压力以达到他分裂国家的目的。

(三)以“怀柔”的民族仇视为浅层表现

这里说的“怀柔”是指在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没有实力发动暴力恐怖袭击和游行示威时采取的一种相对缓和的行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对主要以汉族为主的其他民族的仇视行为,通过偷盗等简单行为表现他们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这些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即使采用简单的偷盗而损害了汉族人的利益也是对本民族有利的。当汉族人走在某些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他们的小孩敢于光明正大的把手伸进你的包里,而当你做些什么的时候换来的是他们民族集体的维护,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是他们的英雄。

二、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出现的原因

(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相对偏远的边疆地区,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使他们远离现有的经济、政治中心,而且由于交通运输等的不方便也造成了其各方面发展的落后性。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大扶持,给与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其发展还是远远比不上东部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这种“远中心”的处境也造成了这些地区经济、政治的落后。拿中国目前极端民族主义表现突出的西藏和新疆地区来说,他们就处于这种“远中心”的境地,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他们的经济、政治得以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但是,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他们还是及其落后的。再加上这些地区本身就资源缺乏造成了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不平衡。处在这种情况之下少数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就会泛滥。他们认为他们的境遇是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只有民族独立,才能促进本地区的发展。而少数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也正是利用普通民众想要更好的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来宣传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

(二)文化融合的不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但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又多在边疆聚居等因素,造成了文化融合的不到位。尽管边疆民族对中原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但地域空间的距离以及文化心理上的疏离感,造就了边疆民族相对独立的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空间,即便与边疆以外的其他民族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也使边疆民族在保持和传承边疆民族文化上,与主流文化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1]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就会产生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他们认为文化的差异性就是民族的差异性,本民族的文化既然与汉族的文化有着极大差别,那么本民族与汉族必定也有着极大的差别。那么,他们必然想要获得所谓的民族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如果说中国各族文化能够很好的融合的话,那么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就会大大减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某一少数民族的人不懂汉语,就不能生活下去的话,那么他自然而然的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所以说,文化融合的不到位也是中国极端民族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宗教势力的影响

民族和宗教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社会现象,它们分别以不同的属性或形式标注人类社会的群体。

[2]而少数民族与其信奉的宗教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某些少数民族就是依靠宗教而形成的。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宗教往往成为特定群体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民族间相互区别、民族内相互认同的标志之一。所以,宗教势力在民族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宗教的影响是朝着团结统一的方向时,那么这个民族就朝着团结统一的方向发展,如果是朝着分裂国家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就会产生极端民族主义。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宗教也众多的国家。这就使宗教对民族的影响更大。藏独势力就是在达赖喇嘛的影响下建立和发展的,是宗教影响下的产物。宗教为极端民族主义提供宗教支持,利用宗教权威宣传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极端民族主义中。宗教还通过直接组织和干预政府施政等方式帮助极端民族主义。总之,宗教势力对中国极端民族主义有着极大的影响力。endprint

(四)境外势力的干预

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绝对不止是内部原因,境外势力的干预也是极其重要的。达赖喇嘛为什么能在境外发动多次游行示威活动?恐怖袭击事件的经费、人员训练从何而来?思考这些问题就不能发现,如果没有境外势力的支持,中国极端民族主义不会这样猖獗。为什么他们能够发展,就是因为境外势力的支持。境外势力为了达到其自身的目的,不止对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给与舆论上的支持,在经济等方面更是大力支持,才造成了目前的种种状况。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认为这是在帮助他们获得民族独立。殊不知他们只是境外势力用来达到其别有用心的目的的旗子而已,即使获得了所谓的民族独立,他们的境遇只会是回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压迫时代。境外势力这种做法一举多得,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境外势力的干预是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青年成长的不利影响

(一)使少数民族青年价值观扭曲

少数民族青年大多生活在本民族地区,当本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泛滥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青年的价值观。少数民族青年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是影响少数民族青年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青年长期生活在极端民族主义的环境下,他们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扭曲,自觉的认为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才是正确的,他们应该奉行的价值观。最终导致他们加入到奉行极端民族主义的行列。一方面,他们的加入会逐步壮大这种错误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加入又会对他们的后代产生重要影响。最终,整个民族都可能沦为极端民族主义的工具。同时,当少数民族青年受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影响之后产生的价值观扭曲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看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但是,受影响的少数民族青年将不会奉行这种价值观,也就是说他们不会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而是会采取暴力恐怖袭击等行为危害社会的发展。

(二)使少数民族青年国家认同感降低,不利于自身成长成才

受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蛊惑,少数民族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降低。国家认同是将国家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其核心内容是政治认同建设和文化认同建设。[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个民族团结统一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但是,少数民族青年受到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蛊惑后,这种国家的认同感就会降低。他们不承认统一的中国能带来更好更快的发展,相反却认为这样是束缚了他们的发展,他们不认同中国现有的政治和文化。当少数民族青年的国家认同感降低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再学习这种正确政治和文化,相反他们更偏好于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宣传的政治和文化。对于少数民族青年的自身成长成才来说,他们不认同现有的正确的政治和文化,那么他们就不会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他们的爱国意识就会淡薄。最终导致他们脱离社会正常发展的轨迹,自身价值和才能得不到发掘。

(三)使少数民族青年在身体上受到威胁

少数民族青年中的大部分还是热爱国家和民族的,他们坚信中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大繁荣大发展,坚决反对这种破坏国家、民族统一的极端民族主义。但是,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却仇视这些有思想有道德的爱国青年。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他们是民族的叛徒,是宗教的叛徒,所以对这些青年他们会采取过激的行为。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发动恐怖袭击的时候往往不考虑这些爱国青年的死活,甚至他们会采取各种方法逼迫这些爱国青年去充当炮灰。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在历次极端民族主义发动的恐怖袭击中,都有少数民族青年受到人身伤害的报道。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既然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宣传的是为了本民族的利益,那么为什么却不在乎本民族人民的生命或身体呢?答案是中国极端民族主义只是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子干着为自己牟利的事情。中国极端民族主义不仅在思想上更在身体对少数民族青年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如何消除极端民族主义对中国少数民族青年成长的不利影响

(一)彻底消除中国极端民族主义

对少数民族青年成长的这些不利影响根源在于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存在,所以要想消除它的不利影响,首先就要消除这种思想。那么,如何消除这种思想呢?首先,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开发力度,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政策的倾斜,坚持东部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建设。只有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让少数民族人民享受到发展带来利益,他们自然就不会加入到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行列,反而会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其次,加强文化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在维护个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以中华民族为基础的大文化,这种大文化换句话说就是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产物,只有实现文化的大融合,各民族才会认同其他的民族,认同中华民族,以中华民族的利益来作为价值判断。再次,要处理好民族和宗教的关系。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的长期的基本政策。但是要加强对宗教的引导工作,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力量。最后,要坚决阻止境外势力的干预。阻止境外势力的干预首先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受到诸多干预。其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只是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任何国家和地区带来威胁,只能带来利益。

(二)加强民族认同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除了依赖国家强力手段的维持以外,国民的国家认同与国际社会对该国的外交承认更为至关。国家认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4]由此可见,民族认同感加强,少数民族青年受到的影响就会降低。尽管“多元一体化”是一个趋同的价值认同,但其合理性是建立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上,还需要很长一段消化、吸收、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的经济、物质方面的“共生互补”关系需要向更高的层级递增,即在原有的历史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增强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意识形态上认同的“共生互补”关系,而这种关系有助于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国家认同感。[5]通过加强民族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加强民族认同感的同时,还需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政府1991年推出并获得国会通过的《共享价值白皮书》内容为:“①国家高于共同体、社会高于个人;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③共同体支持并尊重个人;④以协商取代冲突;⑤种族与宗教和谐。”《白皮书》为新加坡人民确立了这五大共享价值观,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6]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可见一斑。所以,当少数民族青年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后,他们就能自觉抵制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侵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三)加强治安管理,保障少数民族青年安全

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没有把本民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眼里。但是中华民族却把本民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心上。任何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为都将得到严厉的打击。所以,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治安管理。充分利用警察、街道等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猖獗的地区,可以发挥军队的作用,切实做到任何势力都不能威胁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超.我国边疆民族主义及其治理[D].2011.

[2]廖杨.民族—宗教问题:概念、类型和实质[J].世界民族,2010(3):8—16.

[3]沈桂萍.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2.

[5]许宪隆.张龙.论少数民族公民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04期.

[6]转引自许宪隆.张龙.论少数民族公民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04期.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學法政学院,天津 3003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长中国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