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017-10-09 21:46李良勇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课堂教学

李良勇

[摘 要]长期以来,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而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或注意。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来不得半点浮躁。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便不难看出隐藏在上述两类课堂现象背后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浮躁心理:急功近利,满足于浅显的实用!这种状况真让人担忧。

课堂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肩负的责任告诫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现象是有害的、不能容忍的。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点想法,希望能够对于上述现象的蔓延多少能起点阻挡作用。

一、课堂教学形式——必求“得意忘形”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对于这类课堂教学形式,有人把它形象地比作“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其实问题不在于课堂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还是“呆板单一”,而在于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形式能真正给学生带来什么。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应该追求的是“得意忘形”。

课堂教学时要实现“得意忘形”的理想结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次登上“得象忘形”“得言忘象”“得意忘言”等几个台阶。如知识的传授,应依次经历如下三个台阶:首先,摆脱有关知识所承载的客观刺激物,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刺激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其次,用语言文字将知识表述出来,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最后,把用语言表述的知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起来,真正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避虚就实”

课堂教学时要做到避虚就实,必须既在宽容中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向与社会相协调的正确方向发展;又在控制中引入鼓励,实现学生潜能素质的整体提高。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就应该注意以下两个角度:一是允许学生对人对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不能无原则地放纵,须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二是在引导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的时候,也鼓励学生在不违反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价值判断体系。

三、课堂教学策略——务求“弃佳求适”

而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则看到教师一般采用讲解策略,也就是教师往往运用如下课堂教学进程来完成教学内容: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透视上述两种课堂教学,我们不难看到其中存在着这样的思维: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策略有着最佳的搭配关系,应巧妙搭配以追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诚然,在不同的课型下确实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的事实,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潛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交流,让学生的个体能够得到尊重。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耐性,让学生能够安静下来。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融入社会团体中。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不忘记教育教学的灵魂理念——教书育人,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克服课堂教育教学中的浮躁现象,以助学生真正有所发展,回归课堂教学的真谛。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课堂教学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