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

2017-10-09 09:20李富云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微课信息技术

李富云

[摘 要]信息、物质、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只有信息是取之不尽的,人类寻求发展需要在信息领域投入更大的精力,钻研有关信息领域的技术。显而易见,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信息技术也是国与国之间角逐的重要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是否强大的重要指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总书记在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这句话表明了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少年强则国强,而要使“少年强”则必须强教育。所以我认为要实现“三个现代化”,教育本身就要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信息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则是教育达到现代化的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素养;任务驱动; 微课

为了推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这一通知,其中制定了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安排。国家也大力的为各地创造条件,在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上给了我们支持,推进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作为一名基层信息技术的教师更是要责无旁贷的把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刻苦努力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有效果、效率和效益。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养

师德素养:学识高才可以当老师,道德品质高尚才可以当别人的榜样。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清晰的印在学生的大脑里,学生都在或多或少的受着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我们对待崇高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也应该认真负责,展现自己的价值,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充满爱心。

业务素养: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也是空前的,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固步自封知识止步不前的话,慢慢的只会变成“井底之蛙”,那么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下一代只能“坐井观天”。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在学习中不断的汲取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大脑里注入“新鲜血液”,除了掌握好自身的专业技能外,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和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

信息技術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一部分人也遭受着信息技术的困扰。特别是对学生而言:过早的使用手机,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浏览网页上不健康的内容,在网络中上当受骗等等。信息技术是一种服务于人的工具,信息技术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是要看使用它的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制力和是非分辨能力都不强,急需对其加以引导,而这个重要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利和弊,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是非分辨能力,使学生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使用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些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这个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有很多自身的特点:操作性强,理论和实践并重,需要很多的硬件支撑教学,理论知识抽象、枯燥等等。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和其他传统科目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应该根据学科的特性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实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欢快的教学环境一定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只会死记硬背,那么就会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就会变得缓慢,忘记的也会很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生学习打字的过程中,我使用《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学生在玩“拯救苹果”、“激流勇进”、“打地鼠”这些小游戏的过程中熟悉了键盘,让学生爱上打字,寓教于乐,从中学到了扎实的打字基本功。

2.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只会按部就班的表述课本上抽象的内容,那么学生只会越发的被动。因为知识只有在他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才能展现出知识本身最真实的最直观的一面,所以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知识相对应的情境中来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任务”的好坏关乎着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我们在设定“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课题的教学目标,只有课堂任务目标和教学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享受到了完成任务的满足感,也潜移默化的掌握了execl的基本操作。

3.组成协作式学习小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各学习小组,把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小组,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协作学习,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及时的帮助操作能力较差的同学,培优补差。教师课堂上提出教学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合理组织,对各学习小组实时监控,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及时做出正确的调整和引导。

4.采用“微课”,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前我就把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成一些简短视频,在上课时发到每一个学生的电脑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中遇到不能理解的操作就可以及时的观看视频,加上教师的指导,掌握本堂课的操作知识。学生体验了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种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种工具,也是当下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每个学生重要性,努力探究出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得更高效。我们更要认真负责的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并教会他们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育评价[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苗逢春, 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