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10-09 11:32杨志茹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打工成为农村劳动力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必由之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对当地的经济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对缓解家庭贫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力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性资源的流动与重组,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及农村市场的深化。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大量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使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增加,而且对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流转困难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了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等。上思县许多村屯中多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青壮年劳动力多进入大城市打工,尤其以广东和深圳为主。本文旨在分析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并采取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分析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上思县的脱贫摘帽战略及现代农业的起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背景及现状

我国农民人均耕地太少, 国家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农民人均耕地仅0.087 hm2,仅达到世界农民占有耕地人均水平的1/4 ,加之农业生产力低, 导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同时, 农民的收益比较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城市第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使得农业比较效益更低,从事农业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仅几百元,而打工至少2000元。这让农村缺地、少地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在缺地、少地农民的带动下,即使耕地有余的农民也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原因纷纷外出打工。我国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趋向于年轻化,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向往城市生活,大中城市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输入地,并且有着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 也较为容易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而外出打工被他们称为“铁秆庄稼”、“富民产业”,这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国务院研究室牵头完成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表明,目前,全国外出进城务工农民约1.2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思县地处广西西南部,防城港市的西北面,位于十万大山北麓,与防城港的防城区,钦州的钦北区,崇左的宁明县、扶绥县和南宁的江南区、良庆区连接,不沿海、不沿边,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全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4乡4镇,83个村、4个社区,2016年底总人口2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0.24万人,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人去大城市打工。

上思县经济发展起步晚,自身基础薄弱,是广西“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思县扶贫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3976户16473人减少到2016年的2700户10839人,贫困村由2015年的32个减少到2016年的26个,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8.14%降至2016年的5.35%,但新阶段农村扶持贫困对象达5777人,并且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多分布于条件更差、基础更弱的地区,扶贫开发面临严峻挑战。而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减轻了对农村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压力,实现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业投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但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总之,由于农民人均耕地有限、农民收入和农业比较效益低以及脱贫致富等原因,导致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当然也不排除新生代农民厌农需要外出务工另谋出路、外出务工农民的成就吸引农民外出务工以及政府的导向作用的可能。从现状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目的地,方式上以异地转移为主。由于现有城乡二元化制度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限制, 农民工难以在城市定居, 而是候鸟式的往返于城市和农村。本文主要探讨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二、上思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农村带来的积极影响

(1)上思县农民外出打工能够增加农民收入,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外出打工对于上思县贫困村农民的生计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外出打工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减轻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2)上思县农民外出打工既能够减轻劳动力过多对土地的压力,又有利于实现耕地的规模化经营。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之后, 减轻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有利于耕地的持续利用,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 外出劳动力将自己的土地租给未外出的农户耕种, 有利于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

(3)增加了农业投入, 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 绝大多数以改变家庭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的, 其打工收入有相当部分用于农业投资, 如购买化肥、农药、农膜、种子、良种、畜禽、农机农具和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等, 一些农民外出打工后将有限的土地资源自愿、有偿地流转到一些善于经营的农业大户用来种植澳洲坚果、板栗、药用植物、蔬菜等, 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4)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 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一是语言沟通能力明显提高, 与外地交往的语言障碍逐步消除。据我们对天堂屯、玉学屯以及平江村等进行的调查,有些外出打工时间较长的农民,已经会说普通话,有的还能说几种不同的语言。二是劳动者素質有所提高, 商品意识有所增强。外出打工的农民经过多年打工、经商的磨练,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许多人利用劳务收入办商店、做买卖、购汽车、搞运输、办公司、包工程,说明他们已经懂得依据经济效益原则选择其投资方向。endprint

2.上思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农村带来的消极影响

(1)对家庭的影响。

①不经济性。当前的研究者对农民外出打工的经济效应大多持乐观态度,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研究往往只看到农民的现金收入与务农时的现金收入的差别。他们把农民外出打工所得现金收入减去因打工而付出的直接成本和农民务农时的现金节余作比较而得到一个乐观的结果。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因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隐性成本与机会成本。把这些成本一并算入,可以得到一个与当前研究相反的结论—农民外出打工并不经济。农民进城务工在现有的政策背景下, 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国家统计局公布, 2004 年全国农民工月平均收入 539元。而农民工外出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往返交通费用, 路途用餐费用,寻工费用, 打工期间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通信费用,返乡后的土地复垦费用, 房屋修缮费用等。农民外出打工后 ,家居环境得不到较好的维护,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回来后不得不花费时间、金钱对房屋、周边环境进行修缮。农民工返乡后,将面临缺乏生活资料的窘境,往往就连大米、蔬菜都要从左邻右舍那儿购买 ,这导致了又一笔费用。另外, 农民外出打工还要面对机会成本问题 ,把农民进城打工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一起算上足以说明农民进城打工并不经济。

② 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问题。出于婚姻稳定角度考虑, 现在的年轻农民往往选择夫妇同时外出打工 ,留下孩子和老人。这将不利于留守孩子的成长和老人的晚年生活。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可是,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农村的留守孩子越来越成为社会之痛。现在,这些孩子要么跟着爷爷奶奶要么跟着亲戚生活。爷爷奶奶通常年龄较大, 没有足够精力照顾留守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将导致孩子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特别是在像上思这种教育落后的县城 ,无疑会使农村后继无人,导致恶性循环。留守孩子还有可能养成金钱至上的心理, 因为打工父母为了弥补内心的不安, 往往会给孩子寄钱寄物以滿足其物质方面的需要,这使得一些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不光使打工父母的不经济性更加显著, 反而会给孩子的未来留下后遗症。选择夫妇双双外出打工的农民, 通常都把尚幼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 从而也把家庭的重担交给了年事已高的老人。根据对上思县为期一周调查研究的分析, 农民夫妇外出打工后给自己年老的父母造成至少以下不利影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通过促进土地流转来减少家庭耕地面积,留守老人不得不用较多的时间来从事生产劳动和家务, 所以他们劳动强度可能增大,身体状况恶化;由于子女一般都是集中在春节才回家, 平时老人只能以思念来聊以自慰, 因此留守老人多数存在情感寂寞。在我们对天堂屯、玉学屯以及平江村等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留守老人在其村屯门口坐着,虽然老人家精神矍铄,但是依然能感觉到老人家的孤单寂寞和对孩子的想念。

(2)对村庄的影响。

①由外出农民的土地引起的问题。上思县农民外出打工会导致自己家的土地相对充裕,这让留守农民对这部分土地有需求。但是,当前农村土地的流转制度不完善,外出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方式往往简单化:一是无偿赠予留守农民耕种,返乡后收回;二是有偿转让经营权;三是让留守老人自己耕种;四是选择撂荒。不论哪种方式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偿赠予的方式存在赠予谁的问题, 这影响村民的团结。由于缺乏评价标准,有偿转让将存在转让费用多少问题,过高费用损害留守农民, 过低费用损害外出农民。留给留守老人自己耕种会加大留守老人的劳动强度, 而且由于老人的身体原因, 他们必然选择广种薄收的方式, 这不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撂荒更是浪费农村资源, 而且还产生农民返乡后的土地复垦费用。

②上思县农村的建设问题。上思县农民外出打工后将使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主体, 留守的老人孩子难以承担该重任。当前的上思县提出要加大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可是村屯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了, 许多村屯家庭出现“空巢化”, 村屯出现“空穴化”, 这必然加大建设难度, 增加建设费用, 有的项目甚至会因为主体缺位难以实施, 例如乡村公路的修建, 农村一家一户的沼气池建设, 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的参与, 这些项目通常难以实施从而选择放弃, 这与上思县城建设的方向背道而驰。

③社会风气问题。上思县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挣到钱后往往选择回家进行房屋建设,这在农村都需要当地村民的帮忙,由于外出农民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没能帮助别人,自己回乡后找人帮忙可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而且很多年轻人回家办完自己的事后又外出打工, 这让留守村民对外出打工的农民缺乏信任感,从而导致留守农民与外出农民之间的矛盾。在上思县有的村屯甚至出现外出农民回家办喜事丧事都要花钱雇劳动力。这给淳朴的农村风气注入了不和谐的因子。农民工在城市由于没有足够的收入享受城市文明成果,也因为城里人对农民工的偏见,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这些使得农民工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相当部分农民工往往选择赌博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这样的风气还会随着农民工的返乡带到农村。眼下上思县部分村屯赌博成风,一方面由于村屯文化设施落后 ,农民的业余文娱生活缺乏;另一方面就是春节期间由于农民工返乡赌博带来的后续影响。

(3)对村屯社会的影响。上思县农民外出打工增加了他们的现金收入, 可是他们在现有政策背景下回乡投资、创业的环境限制很大 ,选择在城市定居或创业又因为收入太少难以实施。同时因为他们在村屯还有老人孩子,另外,还有难以合理转让的土地,这些都使他们最终会回乡重新从事农业,他们的打工收入也仅仅是他们后期从事农业的生活保障费用而已。对于缺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情形会更突出。正是因为农民工打工回乡后难以在当地投资、创业, 导致农民工大多选择把收入存入金融机构, 而金融机构又把农民工的收入转手流向城市。这就使得农民工不仅把劳动成果留给了城市而且把打工所得收入也变相地向城市投资,使金融机构和城市居民获得绝大部分投资收益, 而农民工只得到很少的银行利息,这会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村屯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村屯建设越来越滞后, 从整个社会来看, 农村中的“能人”、“精英”到城市去从事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职业 ,而没能在上思县村屯发挥其长处,带动村屯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损失。endprint

三、结论及对策措施

上思县大量村屯劳动力外出对当地的经济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村屯劳动力外出务工是现代化发展过程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现象,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和频次的增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能都得到消解,企图阻止这种外出务工现象几乎是徒劳的,而且促进上思县村屯经济发展 ,增强农业生产力, 提高上思县农民生活水平,必须把上思县村屯劳动力,特别是村屯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村屯,让他们成为村屯建设内源力量的主力军,上思县村屯劳动力转移应以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为辅。否则城乡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村屯只会越来越落后,农业越来越弱势,农民越来越苦。因此,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和改革:建立土地托管机制,确保土地流转不撂荒;加强村屯社会管理,解決弱势群体忧与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强化人员技能培训,促进外出务工上层次等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来促进上思县村屯劳动力转移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村屯建设才能顺利进行,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瑜:“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基于农村金融资本视角的分析框架”,《农村金融研究》[J],2010:15-16。

[2]岳希明,罗楚亮:“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与缓解贫困”,《世界经济》[J],2010,(1):84-98。

[3]敖德玉,黄雪梅,周相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对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的分析”,《安徽农业科学》[J],2006,34(23):6376-6377。

[4]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经济纵横》[J],2008(11):3-8。

[5]柳建平,张永丽:“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基于甘肃10个贫困村调查资料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J],2009,(3)。

[6]蒋红梅:《广西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7]程姝:《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8]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作者简介:杨志茹(1992-5-),女 ,汉族 ,河北省保定市人,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亟需政策红利
农地处置意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