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2017-10-09 11:43张艳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院所理想信念思想

张艳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院所青年大多出生于80年代以后,他们成长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思想文化不断碰撞,国内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导致青年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处理事情的角度上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多种价值观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信念。青年在“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可能会出现盲目跟从的现象,这些样就不利于青年个体以至群体的成长,甚至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确立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导的体系来指引院所青年员工,并将这个体系作为标杆来审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员工抵制错误思想,构建符合社会和青年自身发展的理想信念。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加强院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青年员工思想现状研究

为了解院所青年的理想信念现状,对基层青年职工做了“青年理想信念现状”思想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青年的社会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四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青年有理想、有信念,对理想信念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较客观地认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心系院所、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积极关注院所的改革和发展,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展示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但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部分青年员工还是受到了西方的一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理想信念出现了一些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在政治层面上,部分青年思想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远离政治”、“放弃崇高”等错误观念,长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政治信仰和基本的政治鉴别力; 有的青年不能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把新事物尚不完善、健全的地方误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病; 有的青年在政治上过于功利,把入团、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并不愿意真正承担起团员、党员的政治、社会责任。

在道德层面上,部分青年的道德约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不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诚实守信意识;有的青年只注重个人发展,凡事强调“实惠实用”,把追求个人利益作为行动指南,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缺乏为国家、民族、人民服务的远大目标和责任意识;有的青年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严于对人、宽于律己,崇尚自我、急功近利,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坚持原则;有的青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有的青年从小生活在人造的“理想”环境中,骄傲自大,极端自私,缺乏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观念。

在生活层面上,部分青年受到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诱惑和侵蚀,一味追求享乐,丧失了远大的志向,缺乏进取精神;有的青年思想消极、心灵空虚、好逸恶劳,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青年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容忍力和超越力,一旦工作不顺、爱情失意或人际关系紧张,常常表现出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缺乏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夯实教育点,促进理想信念提升

要在青年中大力开展形势目标责任任务教育,通过深入宣传院所各项发展思路,让青年了解院所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大力加强团队精神教育,把建立融洽舒畅的同事关系、积极健康的工作形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使青年群体成为推动院所发展、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的积极因素。通过报告会、研讨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途径,从帮助青工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二)坚持思想教育为主导,充分重视青年的物质利益

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人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同利益息息相关。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也同样受到物质利益的支配。因此,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建立在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之上,为青年谋利益的宗旨上。要积极引导青年认识他们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之所在,使他们看到未来和前途,从而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自觉地做出积极的努力,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理想、前途、利益融进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坚决反对个人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同时对青年的正当权益要保护,实际问题要关心,要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学习、深造、锻炼的机会,切实地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组织的所作所为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是一致的;要合理运用物质鼓励,对那些先进分子在给予精神褒奖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赏,对落后的青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家庭困难等,并给予积极的帮助。

(三)依托立体化网络阵地,拓宽青年工作渠道

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发挥互联网的特征优势,用直观生动的影像教育引导青年,使网络成为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新课堂。发挥院所文化的软管理作用,为青年营建具有感染力和内聚力的文化氛围,依托网络阵地,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信仰、道德和价值观念。

(四)以推进党建、团建工作创新为基石,夯实基础点,促进青年工作组织建设

以党建、团建工作创新为基石,延伸工作手臂,强化青年队伍建设,规范组织日常工作制度,不断夯实组织工作基础,进一步促进组织建设。活动开展要创新。实际出发创新工作项目和工作品牌,深入挖掘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影响。把纪念“五四”、建党等系列活动与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学习宣传先进青年事迹与青年成长成才相结合等等。调动青年的工作热情,全面活跃组织的生活,不断增强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五)分清不同層次青年的情况,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

要针对不同类别青年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和引导方法,做好有针对性的、细致的工作,将思想引导的目标要求具体地落实到不同青年群体身上。关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小事”,注重探索系统的、有理论说服力的、有实践支持的结合方式,注重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融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将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有效地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做人的思想工作,一靠真理,二靠人格。特别是人格的力量,最能感染人、激励人。青年人富有激情,崇尚典范,最容易在高尚的道德品格中接受某种思想观念。要树立一批典型,让青年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榜样。八十年代的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跳下粪池救老农的张华;九十年代的抗洪英雄高建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孔繁森;在新世纪歼-15战斗机自主研发过程中,奋战于研发试验前线的研制总指挥罗阳等就是青年的一面旗帜。因此,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是坚持正确理想信念教育的可靠保证。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又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反面教材也不可忽视,警示教育有其独特的作用。

综上所述,做好青年工作形势紧迫,任重道远,要紧紧把握青年群体的思想脉搏,不断增强院所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青年队伍,发挥青年的主力军、生力军和突击队、战斗队作用,为服务院所中心工作、推动院所长远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湖北 荆门 448035)

猜你喜欢
院所理想信念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思想与“剑”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