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共青团改革思考

2017-10-09 11:48庄丽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

庄丽

摘要:中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中学共青团担负着引导中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中学共青团工作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中学共青团改革既是全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团改革的基础。应从把好入口源头、优化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现中学共青团“强基固本”。

关键词:中学共青团;强基固本;改革创新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杭州实际,杭州团市委也将出台《杭州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在共青团面临变革的重大关口,推动中学共青团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增强做好中学共青团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升改革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杭州中学共青团工作简介

目前,杭州市共有初中249所,高中77所,中等职业学校43所;共有中学生约40.6万,全市常住人口约918万,中学生人数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二十二分之一;中学团员数169375名,全市团员数410318,中学团员占41%;中学基层团委286个,全市基层团委数1138个,中学团委占25%;团总支159个,全市团总支数897个,中学团总支占18%;团支部5934个,全市团支部数18115个,中学团支部占33%。从百分比来看,这个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既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能否确保广大中学生按党的要求健康茁壮成长,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与否。

二、中学共青团改革意义

1.从需求分析:中学生处在13-18岁之间,处在从少年向青年、从未成年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时期,处在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的青春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强烈的全面发展需求、组织归属需求和权益维护需求,需要团组织开展有效服务,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观察能力,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2.从性质分析:共青团工作最有力的时期在中学,工作对象和工作力量最集中的也在中学。中学共青团承担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团的启蒙教育的职责,担负着为包括高校在内的各条战线输送合格团员的任务。中学共青团改革既是全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团改革的基础,具有固本培元、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

3.从作用分析: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既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能否确保广大中学生按党的要求健康茁壮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才,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与否。

4.从问题分析:团建的“第一粒扣子”能不能扣好,团的基础阵地能不能建设好,既关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直接决定着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当前学生团员先进性不足,既有数量过多、团学比过高的原因,更有团员发展的质量有待提升的原因。控制团员数量不是目的,提升团员质量和先进性才是目的。既要通过调控比例控制学生团员发展数量,更要通过加强团前教育、严格发展标准、规范入团程序提升学生团员发展的质量。

三、中学共青团改革建议

(一)把好入口源头,着力实现中学共青团“强基固本”。

严格发展团员制度。可从现有初一、初二和高一年段开始控制团员人数,用3年左右时间控制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初中以学校为单位,校内毕业班团学比例控制在30%以内,高中以区域为单位,辖区内毕业班团学比例控制在60%以内;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认证制度并推动认证结果进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记载的服务时数作为团员评议的重要量化指标;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灵活设置团的组织,推进校区建团、社团建团、活动建团、寝室建团等新型团支部建设,明确各类新型团支部的功能划分。

(二)優化运行机制,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各级教育局团工委由局党组织分管领导直接分管,学校团组织由校党组织分管领导直接分管。区、县(市)以上团委具体指导辖区内中学团建工作;完善团学组织制度。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中学团学组织格局。扩大学校团代会代表的参与渠道,推进提案制及大会发言制度,提升中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和团组织建设的意识和实效;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开展好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初一开始建立少年团校,初二起普遍建立少年团校、团课制度。建立中学团干部、优秀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学生人数在1500人以上的可增设副大队辅导员1名。

(三)强化保障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探索完善考核机制。提高中学共青团工作在团市委对区、县(市)团委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比重,市教育局团工委每年要对区、县(市)教育局团工委进行考核。积极推动将班级团支部建设成效与班主任工作考核结合;优化资源保障机制。各学校应将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按青年教职工人均每年至少60元、在校生人均每年至少30元的标准划拨校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完善团干部选配使用机制。完善中学团干部队伍“专兼”配备机制,力争在3年内实现团委书记岗位专设,按学校中层干部配备和管理。团的工作按不低于50%比例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刘俊彦.关于中学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2,(13):11-13.

(作者单位:杭州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初探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