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利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研究

2017-10-09 11:48张祥庭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利津县科研院所社员

张祥庭

近年来,山东省利津县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成为推进农村快速发展的最新动能。

一、利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利津县现有登记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56家,平均接近每村一家。社员1.99万人,注册资金105322.245万元,带动农户4.43万户。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9家,市级示范社37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的216家、从事畜牧业的89家、从事林业的39家、从事渔业的22家、从事服务业的75家、从事其他行业的15家。2017年新发展合作社10家,新增社员900余人,新增注册资金2980万元。

2.依托优势产业。利津县是农业大县,肉羊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棉花、蔬菜、瓜果种植等产业在利津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依托这些优势产业,诞生了盐窝镇的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陈庄镇的临河瓜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利津县大印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它们围绕本地特色产业自发而成,同时助推本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绝大多数合作社都能够围绕主营业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良种、技术、农药、化肥、加工、购销等方面开展服务。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全方位服务,无偿进行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示范、信息服务等,微利供应化肥、农药、饲料、种苗等农资,组织成员统一销售产品,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合作社上接市场下联农户,聚集闲散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在扩大规模上和提高技术含量上下功夫。

4.创新经营模式。政府积极引导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超市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社员”、“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社员”、“超市+专业合作社+社员”等经营模式,实现了公司、科研院所、经销商、合作社与社员的共赢。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对接,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质量,为企业供应农产品。企业直接收购农副产品,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减少社员和农户的市场风险。有的合作社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农民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能力不强。有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技术培训、信息获取等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有的甚至形同虛设。有的农产品市场前景暗淡,但合作社不能洞察市场风险,仍然让社员生产,给社员造成不小的损失;有的合作社品牌意识不强,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过硬,销量很大,但就是不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没有加强宣传的魄力,导致市场知名度不高,发展动力不足。

2.运行机制不规范。许多合作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合作社成员之间关系比较松散,没有明确的分工;很多制度只限于贴在墙上,社员对制度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认可;不少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场地和办公设施,每次开会都临时占用农户家庭办公,运行十分不畅。

3.合作意识淡薄。很多合作社成员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缺失,有的合作社的发展主要由牵头的龙头企业或能人决定,在决策上往往由一个人说了算,一般社员只是跟着跑,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民主,成为“一人合作社”;有的合作社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4.管理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民带头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一般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农村经济管理知识匮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三、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合作社观念深入人心。努力让百姓群众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新农民学校等新闻媒体和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深入宣传我国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把相关法规张贴在农村公告栏上,让农民对合作社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认真总结推广成功典型和能人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召开表彰奖励大会,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和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

2.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合作社成功运作的保证。明确合作社成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官方要进行审核和监督。要建立民主的决策程序。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应依程序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成员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坚决杜绝独断专行的现象出现。建立监事会制度。合作社的运营只靠成员的自觉监督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功能独立的监事会,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合作社资金科学管理,兼顾股份分红的盈余分配制度,以保证社员获得收益,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3.培养更多的合作社发展人才。鼓励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的合作社工作,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能力。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合作社担任技术指导,普及农村经济管理、网络宣传营销、农业专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合作社管理和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社员的思想境界、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在合作社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资金互助合作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务。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各类合作社,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积极开展企业、科研院所、经销商等与合作社的对接交流,主动牵线搭桥,引导合作社不断更新技术,拓展市场,进行标准化生产。

猜你喜欢
利津县科研院所社员
神奇不倒翁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儿童画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The colour of my life
利津县黄河特大桥围堰水下浇注混凝土封底施工技术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