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路径探索

2017-10-09 12:31罗文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

罗文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无可比拟的优秀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德传统。道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底线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风貌的窗口,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综合体现。” [1]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都高速发展的同时,道德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民的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现象不断拷问着我们的灵魂,这一切都引起我们沉重地思考。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設;面临的挑战;路径探索

“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样都属于“软实力建设”,它如同房屋的地基一样,基础打得牢不牢,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文化公关、道德建设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明显迟缓于经济建设,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公民道德失范的情况频发,严重地干扰了我国的道德建设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务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在于内在的自觉为主,而不是对社会制度的教条式遵守。

一、道德建设主要面临的主要挑战表现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总体形势上比较乐观,但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公信力滑坡、社会公德缺失

近年来,我们伟大的英雄人物不断遭到攻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黄继光堵机枪事件是假的,邱少云为国甘于献身是骗人的,近段时间网络上疯传的家长来信《请刘胡兰离我们的孩子远点》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如鲠在喉,我国的道德建设教育遭受巨大挫折。一系列事件也从侧面说明了家长的国防教育不能松动,孩子的价值观念教育有待提升。

2.职业道德失范、家庭美德迷失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交易中出现了一些漏洞,有不法分子钻空子进行商业欺诈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部分人们诚信缺失严重,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道德遭到了严重的滑坡。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着我国国家、社会、公民的道德规范,然而还是有部分人却将这些无形资产消耗殆尽,将中华民族传承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迷失了。小官巨贪、医德医闹案件不时出现,层出不穷的明星离婚争夺财产案件、尊老爱幼的作风迷失这些都严峻考验着我们国家的执政能力。

3.贪腐问题泛滥、利己主义滋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有部分同志却放松警惕,从个人主观意志出发,在权利和金钱面前放低了身段,他们不惜铤而走险挑战国家的法律法规,运用手中权力胡乱作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长,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拷问着中华民族的毅力与决心。

4.网络环境模糊、违法犯罪成本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2]网络世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大世界,它既能传递的正能量,也能为违法犯罪提供平台。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在不良网站上观看不雅视频、电信网络诈骗案不时出现、大学生深陷校园贷款案件、网络上虚假信息发布等各种各样的网络违法犯罪事件不时展现在大家眼前。

5.环境意识淡薄、铺张浪费盛行

我国该国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地区采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而没有从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保护环境,造成环境的污染严重。甚至很多人在物质丰盛之后便开始了铺张浪费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就不可胜数。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就会造成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频出,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公民道德建设路径探索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共同治理

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中心环节,它关系着国家兴衰成败。我们不仅要弘扬以德治国的精神,也要完善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协同推进。

(1)弘扬法治精神,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道德建设是关乎国民兴衰的大事件,我们要以法治精神为准绳,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能自觉从行动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美德,让大家能够真正将法治精神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发挥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广大党员同志要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需要我们要牢牢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服务大局的道德风尚。时刻加强学习,发扬党员同志大公无私、服务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不断增强自我个新的能力,要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道德文明建设。

(3)肃清网络环境,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

“互联网+”作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快车,在前进的路上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违法成本低的特性,我们要鼓励网民厘清网上消息的正误性,积极参与网上舆论斗争,肃清网络环境,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同时我们传播网络正能量,守护好我们的网上精神家园,让我们的道德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4)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江泽民谈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味的强调物质文明时,导致了我们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就处于了劣势地位。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道德文明发展。

2.加强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他们多参加道德建设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加强对公民的道德建设教育引领,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呼唤着我们要加强道德建设引领。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4]

(2)动员公民多参与道德建设活动,树立远大理想

俗话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之日起,就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社会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明确地要求。我们应该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终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动员全社會力量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3)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节俭绿色生活

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保护从我们的身边小事做起。我们要拒绝“剩宴”,拾回“粮心”,接力“光盘”,厉行节约风尚,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道德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基。中国社会建设离不开道德建设的牵引,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弘扬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抓好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我们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正确地舆论引导和教育促进,使每个公民将道德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呼唤公德[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01.

[3]江泽民:《发展要有新思路》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65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建设
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探索
落实思想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