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减贫脱困生态圈

2017-10-09 12:48刘昉昳
中国扶贫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生态圈石油群众

刘昉昳

江西省横峰县地处丘陵山区和深山区,土地瘠薄、干旱缺水、人均耕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完全依赖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农产品商品率低,增收方式少,素有“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之说。

中国石油自2012年定点帮扶横峰县以来,瞄准当地交通瓶颈问题,仅在司铺乡就投入资金1240多万元,先后援建了司铺至牛桥乡村公路,解决了3个行政村9000余人出行难问题;王家坞万亩灌溉工程,灌溉面积1万多亩,受益人口 1万余人;司铺乡水厂,解决了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较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当地群众高兴地说,自己走着幸福路、用着致富渠、喝着安全水、感恩中石油。

21年前,中国石油就开始定点帮扶5个贫困县,为其提供帮扶资金和扶贫项目。致力于扶贫开发事业,既是中石油作为一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责任担当,又是中石油做优秀企业,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选择。仅在 2006-2015 年间,中石油的扶贫开发工作就覆盖了新疆、西藏等 23 个省(市、自 治区)的 212 个县(市),累计投入资金13.38亿元,帮扶项目1474个,选派挂职干部500多名,培训各级基层干部、专业工作者、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众数千名,受益群众超过百万人。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石油帮扶项目从之前重点援助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瓶颈问题,坚持“六个精准”,重点扶持帮扶当地特色产业经济,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中石油的扶贫开发之路渐行渐宽广,已成为央企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不懈探索者与积极践行者——坚持扶贫开发与多方合作相结合、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整体脱贫规划,联合相关企业、专业机构和当地居民共同构建减贫脱困的生态圈。

一、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构建扶贫生态圈的基础

通过多年实践,中石油深切感受到,做好扶贫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啟示:一是要有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多年来,中石油帮扶工作建立了立项审批、投资决策、项目实施、工程验收、评估审计和质量回访等一整套运行程序,制定了帮扶项目管理、挂职干部管理等系列制度,实现了帮扶工作的科学化、合规化、程序化。二是要选派有责任心、能力强的优秀干部。挂职扶贫干部是扶贫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扶贫项目的成效。这些同志自觉发扬大庆“铁人”精神,与受援地群众深入交往、交流和交融,主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赢得了受援地群众的普遍赞誉。三是要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同心同向,构建和谐扶贫主体。始终抓住受援地脱贫瓶颈,努力做到帮扶项目与政府脱贫规划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真正解决好“扶持谁”和“如何扶”的问题。

二、各类项目形成合力,助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为满足各地脱贫不同需求,中石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脱贫攻坚薄弱环节,从基础设施、产业建设、智力帮扶以及健康扶贫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造福当地百姓。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河南省范县地处黄河滩区,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当地群众必须开挖30米以上的深井才能喝到放心水。为了解决当地安全饮水问题,中石油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在白衣阁和高码头镇兴建水厂,开挖深水井,彻底解决当地近两万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二是产业帮扶项目。今年,中石油在新疆六县针对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少、外出务工困难等情况,开展了养殖合作社、滴灌工程、骆驼养殖基地及庭院经济等精准扶贫项目,做到到户到人,切实改善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新疆巴里坤,中石油将帮扶资金作为金融扶贫风险担保金,10倍放大资金帮扶力度,为单独脱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提高当地脱贫能力。

同时,中石油也积极利用自身产业链开展帮扶,充分利用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销售网络广、覆盖面大、门店多等优势,帮助帮扶地拓宽特色产品销路。习酒是贵州习水支柱产业,引入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销售后,2016年通过加油站销售近5万瓶,实现销售额超过500万元。2017年中国石油与习酒厂联合,推出“习源”品牌,仅2017年上半年,销量额已超600多万元,扶贫效果显著。

三是智力帮扶项目。扶贫必扶智,中石油一直在技能教育和基础教育上投入大量资金,帮助群众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教师培训方面,从2015年开始,中石油陆续与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北京人大附中、北京171教育集团、北师大教育集团、乌鲁木齐第58中学、拉萨北京实验中、小学合作,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启动“益师计划”。这是中石油在教育扶贫工作上的一次创新探索,是校、企、公益组织与地方政府四方合力推进的结果,体现了多方参与,合力共赢。

四是健康扶贫项目。中石油依托石油中心医院、兰州石化医院等内部医疗资源每年都会对各帮扶地开展医疗巡诊,并开展乡村医护工作者培训,十二五期间,累计诊疗帮扶地群众2万多人,捐赠药品10多万元,培训医护工作者120多人。2016年至今,中石油投入200万元,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江西横峰和贵州习水启动“同舟工程”贫困群众医疗帮扶项目,为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康复治疗提供补贴,并为贫困群众免费上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缓解当地因病返贫情况。

三、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专业优势,丰富扶贫生态圈

2015年起,中石油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陆续合作,开展了包括智力帮扶、健康扶贫以及合作社建设等项目。同时,中石油成功实现推动阿里巴巴、苏宁、京东、赶街网等网络平台对接各帮扶县。例如,帮助习水引入阿里巴巴“村淘”项目,成功引资2.37亿元,创办58个乡村淘宝服务站。在阿里巴巴2015年货节,习水电商销售额超600万,位列贵州省第三名。今年开展电商培训,帮助青河县特色农产品对接苏宁云商,实现该县特色奶制品的网上销售。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发挥生态圈宣传矩阵作用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中石油拓展新媒体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合作伙伴、传媒公众号等平台,放大凡人小事闪光点,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受众覆盖面,体现帮扶工作对当地群众生活的改变,讲好央企扶贫故事,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央企负责任的企业形象。2016年中石油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合作,在腾讯九九公益日平台上发起“妈妈回家就业”和“同舟工程”两个项目的公众配捐宣传。3天时间2.2万人参与捐赠,募得善款60多万元,同时通过腾讯朋友圈播发“妈妈回家就业”宣传动画视频,113万公众观看。为配合宣传,中石油在重要城市优选100座加油站张贴宣传画,发放停车提示卡10万多张,传播爱心,唤起公众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同时,在“益行家”公益平台对“中国智力帮扶项目”进行宣传,参与捐赠步数人员超过268万人次。

“构建减贫脱困生态圈,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是中石油扶贫工作的目标。2017年,中石油将创新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济扶贫示范项目的建设,使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合作社建设和旅游产业管理相结合,将红色旅游与民宿经济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拉动帮扶地产业经济发展;将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妈妈返乡就业”合作社扶持计划,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妇女就业率高的村级合作社,帮助外出务工妇女实现返乡就业,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缓解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加大智力帮扶和“同舟工程”的投入,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减少贫困地区因病返贫现象。

展望未来,实现贫困人口彻底脱贫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行稳致远,共享发展,中石油将一如既往与政府、专业组织及社会各界密切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构建减贫脱困生态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圈石油群众
石油石化展会
多让群众咧嘴笑
奇妙的石油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新区制造生态圈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