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对于构建大学英语文化图式的指导意义

2017-10-10 19:03戴海英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

戴海英

摘 要: 跨文化交际专业必修课程的目的在于:明确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并增强跨文化意识和习得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即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结合文化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的实践,将构建文化图式与该课程相结合,在课程框架内建立文化背景知识模块,可以用来感知和理解英语语言的各种文化现象,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体现出该课程对于构建大学英语文化图式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图式 大学英语

引言

英语被定位为外语,在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重点一直偏向于语言结构本身的教与学。也就是说,英语语言教学总是难以避免将英语的词汇、语法及发音等语言显现的基本要素列为学习重点。然而,语言与产生其语言的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必须与社会保持一致性,才具有实用性和延续性。由此,有关于社会的一切背景知识都成为学习一门语言应具备的知识储备。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外语学习主要目的是使英语成为一项有实际交际应用效能的语言工具。这一点在大学英语精读、听力、写作等教材中都有要求及体现。要达到这一目的,语言的文化因素就不可忽略。而实际上,英文体现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在图式理论基础上,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引导学生建立文化图式,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避免中西文化差异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克服交际障碍。

一、文化图式——源于图式理论的认知模式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在众多图式理论研究者中,皮亚杰提出了“同化”和“顺应”这两个重要概念。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每个图式在发展过程中均受到同化作用和协调作用而发生变化。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低级的图式通过同化、协调、平衡逐渐向层次越来越高的图式发展。“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

图式理论的发展及应用改变了中外学者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法,揭示出语言理解是一个在信息输入过程中同时与人们头脑中有关于世界的知识,即与已存知识产生共鸣、动态交互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在学习语言时,当语言的激活点能有效激活相应图式,并与直接语境内容相符,或有意识主动地调整改造,建立符合语境的新图式,语言学习就可以有效完成。

在近年来的英语教学研究中,图式理论已成为一个基础理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文化图示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图示指一切与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科技和人类自身发展等相关的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1]。在文化图式中,图式是大框架,框架承载的内容就是文化。

二、文化图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能力的结果,而非仅限于那些只适用于语言自身的特殊性原则[2]。人的语言行为必然带有所处文化背景的印记。胡文仲先生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3]由此,在理解外来语言时,学习者应具备对于英语语言承载的文化认知能力。即根据图式理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文化图式的输入需要激活学习者头脑中与之相关的文化图式。

英语与中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語言体现的不同文化图式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种是概念和现象独属一种语言的图式,即缺省文化图式;二是同一种现象和概念在两种语言中对应不一样的文化图式,即冲突性文化图式;三是一种概念及概念在两种语言中对应一致的文化图式,即重叠的文化图式。通过充分利用第三种文化图式,克服前两种图式带来的语言学习障碍,建立文化图式的教与学模式,使学习者在教学工作者的指导下,主动构建和“同化”文化图式,并不断进行“顺应”及完善。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不断接触目标文化,同时与母语文化进行比较,从而激活已有图式,同化新信息,改造建立新图式。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目的在于:明确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并提高跨文化意识和习得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即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一课程特点使得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能更系统地指导学生践行文化图式理论的教学模式。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与文化图式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等字眼已成为中国常用词汇,亲身接触异国文化环境中的人和事,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也日益增多。高校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将来进行国际交流的主体,因此,他们在学校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初步掌握一些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总体来说,各级各类高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较少涉及文化与交际的内容,以至于不少学生会误解,认为学会了英语语言知识,在阅读、听力、写作等方面有不错的成绩,就具备了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国际社会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表明,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许多文化因素。近几年,在大学英语专业的各种课程教材中,也增加了文化知识点,但是在实际授课中还是会被忽略,相应的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和知识讲授,主要是由跨文化交际课程承担的。

不同的国家、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由此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语用规则。这些因素使得不同语言使用者在交流时存在潜在的障碍,即文化冲突造成的障碍。用英语进行交流,语言表达不好而产生的误解是初级的、容易克服的。沟通的目的在于让对方理解你要表达的intended message,即你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你所说的话。这一目的就是跨文化交际学科研究和课程目标。在大学英语专业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课程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示和对比。在这个框架下,应用文化图式理论,可以将纯粹地比较中西文化的“异”与“同”转化成系统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学习者对两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在母语文化图式的基础上激活相应的目的语文化图式。endprint

四、基于文化图式构建的大学英语教学

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者已经有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即基本词汇量和语法。在该阶段,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目的是要提高语言使用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不外乎对于字词、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和运用。不断记忆和操练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突破性的成就在于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逐步建立和完善语言的文化图式,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学生了解文化对于英语字词、句子和篇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进行中英语言文化图式的比较、分类及整合。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通过文化词汇这一最显现的现象来展示。由此,通过文化词汇的比较分析,更容易使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图式有直观的理解。“文化词汇”是指在特定文化范畴中,直接或间接反映本民族文化的语言词汇[4]。对于词汇意义的研究通常从“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两方面进行。而中英文化词汇的“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对应可以分成三种:1.“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都相同;2.“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都缺失;3.“指示意义”相同,而“隐含意义”不同[5]。英语与中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中文化词汇的对应,正体现他们三种不同文化图式:图式重叠、图式冲突、图式缺省。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也就是“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都不同,及“指示意义”相同,而“隐含意义”不同的文化词汇是激活外语学习者的障碍。例如,如果听到或看到一位英国人说:“Its May 13.”,学习者的直接图式反映除了“13日”,没有更多的内容。而实际上“13”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意味着背叛、出卖和不祥。“龙”在汉语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高贵含义,然而其对应英文词“dragon”却在西方传说中代表邪恶。

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甚至有趣的文化词汇,再进一步对句子使用规则反映的中西思维逻辑,以及篇章主题体现的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方面形成图式,引导学习者运用文化图式对英语语言进行分析、整理和理解,更有效掌握英语的使用能力。例如,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精读教材《E英语教程2》的第一单元文章题目为Football——the game of life,这一篇文章主题比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妨碍理解。其原因就在于足球对于英美国家来说是全民性的,足球的规则意味着他们的社会生活规则。

结语

基于图式理论和文化图式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构建大学英语文化图式教学中具有指导性作用。人类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大同性,母语文化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理论与该课程相结合,在课程框架内建立文化背景知识模块,将促进英语学习在语言学习实践中运用已有母语文化图式发现中西两种文化的相通与差异之处,从而使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 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201.

[2]Evans,V.& Green,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北京:世界圖书出版公司,2014:15-51.

[3]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J].外语教学,1992(3):71-75.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7.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5-66.

基金项目:2014年度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B类研究项目“基于文化图式理论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BS14321)。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