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理新课程 创新教学设计

2017-10-12 05:26金小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富阳新教材新课程

金小青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 浙江杭州 311400)

研究地理新课程 创新教学设计

金小青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 浙江杭州 311400)

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且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与可行性规划。笔者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深入研究,针对教材、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态度及地理教学的改变进行具体探讨,教师依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地设计,以体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对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中教育阶段,教师需要研究新形势下新课标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先从新旧教材对比、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探讨,接着选取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地设计,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实效。

1 创新教学设计的教学依据

在新课程大环境下教学中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面对问题地理教师和学生在观念转变后应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本身的教学经历和大家进行分析探讨。

1.1 新旧教材的比较

新旧教材对比明显有两特点:第一,新教材删掉一些旧教材中繁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初中内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地理内容严重减少,学生而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不大,更不用说运用地理信息去指导生活。新教材难度的降低使学生增强信心逐步适应高中的地理学习,对增加地理学习兴趣积极意义。第二,新教材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增加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地理知识,这就使高中地理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观的教育,体现地理学科对社会良性发展的积极意义。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是删去了一些难点与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教师应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体现“导”的作用,通过教学活动,课外地理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地理知识。

1.2 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开放性的课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达到知识和情感的交流。教师应特别注重通过教材中的活动题和课堂练习达到与学生及时而有效地交流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个人见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效果,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关系。同样,教师是新课标的实施者,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总结。虽然新教材适当地删去了一些繁难点,但并没有降低教学难度,这体现在新教材把这些繁难点安插在活动题中,这就要求教师这个“导”者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讲得太深或太浅都不行。如“季风环流”这部分知识,旧教材是重难点,新教材则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季风强度的比较,需要掌握一个度。

1.3 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新教材重点的讲解往往是通过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收集图表信息,或在完成活动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样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也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确定个体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研究、分析资料获得地理知识,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也应充分利用课堂外的学习资源,通过调查地理信息,主动发现地理知识。如旧教材中“月相的变化”这部分知识在新教材中删掉了,但这部分知识学生可直接从平时生活中获得直接的感性的认识。

虽然新教材在文字上做了适当的删减,但学生还是感觉到难。教师需要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诸如重视教材插图、地图册等学习辅助工具。教学实际中,学生只要重视插图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把文字和插图有机结合,通过文字去看图,在图中找到文字所表达的地理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2 有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探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堂有效地课堂基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教师有序的开展教学活动。文章选取《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为教学案例,引入地区性教学案例——杭州富阳区地貌为研究个案进行探讨,课堂中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环节。

2.1 明确地理课堂教学构思

课堂教学构思是教学课前教学设计直接体现。对于高中教育教学,好的教学构思对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教学开展以来,教师的教学设计相比之前有如下。

表1 明确地理课堂教学构思变化

在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构思。在《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笔者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构思为:课堂结合教学内容和新课标,采用结合实例(以富阳为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达到教育性、发展性的目的。同时把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取有用信息、综合评价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2 有序开展课堂教学环节

有序开展课堂教学环节是落实教学构思的重要手段。在《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中,笔者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各种聚落的景观图,教师进行适当的介绍,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地形与聚落的感性认识。紧接着,展示半坡村落图及其地形图,设问:地形对聚落位置有什么影响?教师做适当补充学生读图回答,这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读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在教学中,再以平原地区、山区聚落差异分别深入讨论,列举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区域、山地区域的城市发展情况,还是以师生研讨、学生思考推进课程。这一环节,学生对地形与聚落的关系得到理性认识,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

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笔者选取学校所在地富阳区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活动形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读图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具体教学如下所述。

活动一:阅读材料分析。

富阳位于沪杭甬“金三角”交汇点,杭州的西大门,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富阳,古称富春。其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以“两山夹江”为特点,天目山余脉绵亘西北,仙霞岭余脉蜿蜒于境内东南和西南部,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丘陵山区。富阳地处亚热带,降水丰富,气候适宜,山青水秀,景色绮丽,因而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说。

〈自主思考〉

(1)阅读案例,结合图片(见图1),请说出富阳市的地形分布特征。

(2)请结合资料、图片(见图2),说出富阳城市形成、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活动二:班级合作探究。

根据富阳城市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富阳独特的地形特征,说说富阳城市聚落今后扩展的方向,并说明原因(展示富阳卫星图片,并提供富阳城区范围变化图)。

图1 1993年富阳城区

图2 富阳市城区现状图

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影响聚落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并就自己的家乡(乡村或城市)聚落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注:主要从家乡地形、河流、交通、资源状况等方面着手)

总之,新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必须加强对地理新课程研究,并且针对教材、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态度及地理教学的改变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陈祝如.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创新设计[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56-57.

[2]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9(32):155-156.

[3]任红娟.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 ,2009(12):133-135.

G424

A

2096-4110(2017)02(a)-0061-02

猜你喜欢
富阳新教材新课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2017环浙自行车嘉年华富阳站圆满落幕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