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亮点定位作文教学法的探究

2017-10-12 08:01徐昭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定位文章作文

⌾徐昭君

关于亮点定位作文教学法的探究

⌾徐昭君

多年来我亦步亦趋,踽踽独行于新课改之路,在喧嚣中沉思,在迷惘中苦寻,在实践中探索。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该如何丰富自己,如何体现价值,应该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回馈时代?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反思,我把目光凝聚在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上,脚跟扎稳在作文教学上。

一、成果提出的思想基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我们自然不自觉地就把评价标准靠近于中、高考作文的等级评价上。对于初中生的写作,究竟写出怎样的作文才能在中考中获得高分、高考中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很多的时候都在思索、探究、尝试,努力地学习、整理、积累着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从许多名人名家的作文教学的先进经验中获智慧,也获得莫大的启迪。

温儒敏在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地指出:一、二年级写作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强调修改后的课标要求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由此可见课标强调了初中阶段对学生写作成长的重要性,写作的教学方向是作文中要突出真善美,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接受深厚文化的洗礼,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以上观点做法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应倍受重视。

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学理念,提出语文要提倡人文精神——“突出人的生命、人的灵魂”,“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充分尊重思想的尊严(精神自由愿望、个性愿望、多元愿望)”。

鉴于三十年课改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指导、课标的要求、教学名家的教育思想的熏染,我认为无论从哪一学段指导学生的作文都应体现不同学段的能力要求,力求做到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存在。在“抒真情、说真活、鼓励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的宗旨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出语文的味道,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内容上突出人性的真善美,形式上突出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故此在语文写作工程中提出、实践“亮点定位作文法”。

二、诠释“亮点作文定位教学法”

1.关于”亮点” 生活就像一个调色盘,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处处都有亮点。不必说, 繁星璀璨的夜空、喷薄升腾的旭日、残血如画的夕阳,也不必说沙漠中的月牙神泉,黄山上的俊美劲松,庐山中飘逸玄妙的云雾,西湖上如醉如诗的靓景,更不必说、一棵嫩芽、一朵小花、秋风飒飒如蝶舞的落叶,就单是生活中的一个微笑、一个颔首、一次让座、一只援手等等都闪烁着光芒,自然的“亮点”、佳境的“亮点”、生活的“亮点”比比皆是。于是有人说“世界因爱而生,因爱而精彩,爱是世上最大的亮点。”也可化用罗曼罗兰的话为:生活不是缺少亮点,而是缺少发现亮点的眼睛。

那什么是“亮点”?写作中的“亮点”又如何理解呢?

“亮点”在生活中常比喻为有吸引力的事物或人。写作中的“亮点”是什么?我认为应为一篇文章中最闪光、最精彩的地方,或与其它文章相比中比较突出、新颖、与众不同的如写作方法、写作角度、写作形式等。

2.关于“定位” “定位”一词,《韩非子·扬权》中说:“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宋·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中有:“陛下隆至道,开大明,配天地,立人极,循名定位,以董正治官,千载以来,盛德之事也。” 这两处对“定位”的解释为确定事物的名位,确定方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一句中“定位”的解释为一定的规矩或范围,确定界限。故写作中的“定位”应为确定写作的范围和方向,体现思想的正确性、方法的灵动性。

3、关于文法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论文章时认为一篇好文章应满足三点——“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要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实际上这就是对好文章的写作的方向、结构进行了定位。

从以上三方面归结出:一篇好文章不论是从哪一点上或哪一部分上看,总应该有一处能抓人眼球的东西。如“题好一半文”、 “文似看山喜不平”、“有创意”、“ 以小见大”、“有文采”等。在写作中讲究“文以载道”(出自宋·周敦颐《通书·文辞》),它突出了文学社会的作用,指出了写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是为“道”服务的。为了突出“道”作用,讲究写作的角度、方向,凸显文章的亮点就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寻找、突出亮点的角度、方法、技巧的写作思维模式,叫做亮点定位作文教学法,也称亮点定位作文法。

三、亮点定位作文教学运用的方法和依据的教学原理

由果到因的逆推法

对比法

例证法

“主线儿”授课法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原理

建构主义理论

四、亮点定位作文教学的等级划分

根据初中语文教材,将初中写作能力分解为三个等级如下:

初级写作中的亮点可定位为:学会观察,能从生活中找“米”,说真话抒真情,能写简单的记人记事文章。记叙要素交待得清楚,叙事线索明晰,文章结构安排较为合理,想象、联想较为合理,文从字顺。(适合初一初二作文教学)

中级写作中的亮点定位为:会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人要写出人物个性,记事突出中心。语言流畅,详略得当,文章结构安排合理,能体现一定的抒情议论能力。(适合初三作文教学)

高级写作中的亮点定位为:基础等级主要突出题意、内容、语言、文体四个方面,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感情真挚。在发展等级上突出想象力的丰富,主题的深刻,选材的精巧,语言流畅、文采。(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适合初四作文教学)

五、亮点定位作文教学的特点

亮点定位作文教学的特点就是作文指导、训练的亮点定位具有规划性,达到“物”、“意”、“文”、“气”四方面的转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突出的是目的性、计划性、层递性、科学性、系统性。不跟着感觉走,今天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或练习册上有什么就随便教什么。要突出学生年龄特点、智力水平发展特点、对社会认知特点等来安排写作内容,从而定位写作方法,突出亮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面对这样的世界,就应该让他们的写作形成一种态势,犹如“蓬在麻中,不扶自直”(荀子·《劝学》)的良性成长。

如何理解“物”、“意”、“文”、“气”呢?“物”、“意”、“文”、“气”是文学创作过程的理论概括。“物、意、文”,是陆机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理论概括。“物”,指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意”,指作家主观的思想认识和构思;“文”,指语言形式。“气”,指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的“气”,就是文气,是文章所体现的作家精神气质。当触发生活中的人、事、物、情等时,经过观察、挖掘、深思、书写等过程,提升认识。比如我眼观万物,找寻筛选“生活中的米”,完成由“物”到“意”的变化;我笔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独特的创意,完成“意”到“文”的转变;我心抒我情,立意鲜明,完成由“文”到“气”的飞越。这样一篇文不加点的优秀之作就诞生了。(参考百度百科的解释)

六、亮点定位作文教学的课堂

亮点定位作文教学的课堂采取“主线儿”授课法,即在每一学段突出学段的重点,每一节课要突出课的重点。有目标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同时紧密结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原理,不盲从。

1.选取恰当教学方法,定位亮点——运用据果寻因法 据果寻因法也就是理科解题上的逆推法。假设确定了结果,即作文中要突出、体现的亮点,下一步就要有一定的条件支撑它的正确,于是可以定位分列出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三等。由此可同级推定条件,也可分层次有条理的推定条件,直到选择出与主题相关的事、现象、或人的写作原因。图示为:

2.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亮点——运用对比法 根据学段的教学目标,确定课的教学目标,运用对比法分成两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与同类主题、题材的优秀作文或名家经典作品的对比,点评优秀作品或经典作品中的亮点,审视自己作文中是否存在差距,差距在哪里,怎样调整。

第二环节吸精纳萃,修改习作。之后将修改的习作前后作对比,总结成功经验,从而提升写作技能技巧。

3.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定位亮点——运用例证法 具体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选例学习读亮点

第二个阶段品析感悟悟亮点

第三个阶段实战演习仿亮点

第四个阶段反复研讨思亮点

第五步阶段提升品质现亮点

主要教学环节——“五环节训练法”:

学习典例——典例的亮点定位——仿写精华——反思亮点——创新亮点

①从整体构思上看结构

②从选材上凸显丰富的想象力

③从语言表达、手法使用上看创意看文采

“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句,道出了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解决作文的“源”的问题,古人做到“勤读胸中有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激情飞扬。情感的迸发、激荡,浮动着智慧的火花,这便是我们所期待的诗意作文的课堂。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 163000)

猜你喜欢
定位文章作文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