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伊始,趣已生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高效导入的三大原则

2017-10-12 08:01王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新词汇英语课堂精准

⌾王芳

课伊始,趣已生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高效导入的三大原则

⌾王芳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展开了一些讨论,结合“巧妙,精准,简洁”的三大导入原则,提出并分析了一些高效有用的导入方法,并结合具体教学环节进一步阐明了优缺点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入;高效;方法创新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2)强调:“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如何达到这一效果呢?笔者认为,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抓住课堂开始的3到5分钟尤为重要。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应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做好开路先锋。但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英语课堂的导入低效,冗长,甚至直接被省略,这往往使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迅速集中,产生延续思维和心理杂念,大大降低课堂效率。好的导入应该遵从“巧妙,精准,简洁”三大原则,笔者从这三方面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原则一:巧妙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2)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而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要把导入设计得巧妙,巧妙的导入能够大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程度,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机。怎样设置巧妙的导入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利用好教材所给的各种信息材料,特别是课文图片。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图片来帮助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猜测、推断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出主题和关键词汇。例如这一课“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上 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Section B),文章分为三段,分别讲了三个学生各自的球类爱好和收藏品。

教师可以导入时先呈现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并设置以下对话:

T: Please look at these three pictures, tell me what are they doing?

S: Frank is playing soccer, Gina is watching TV, Wang Wei is playing ping-pong.

T: You’re right, thank you. OK, I have another question. Can you guess who has a soccer ball?

S: I think Frank has a soccer ball.

S: I think Wang Wei has a soccer ball.

T: Do you really think so? Are you sure? Ok, let’s read the article, and check if you are right.

这篇课文中设置到底谁有足球的悬念非常巧妙。因为三副图片中只有Frank拿了一个足球。而事实上他并不拥有足球。拥有足球的反而是第二幅图片中的Gina Smith, 这样图片与内容有反差,让学生先猜,猜到错误的预测,然后经老师提问,再从文章中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和疑问去阅读,想要赶紧去检查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样的导入时间短,效率高。在合适的情况下,非常值得运用。

(二)设计精准有效的活动,巧妙处理好新词汇

很多老师喜欢在导入部分教授一些新词汇,尤其是阅读课的时候,前面处理一些新词汇,可以给后面的教学扫清一些障碍。然而,不加选择的,不顾方法的在导入部分教授新词汇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们要对课本进行仔细研读,弄清楚这一课时中需要教授的词汇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巧妙的活动,从而直接有效的既导入课文,又教授新词汇。笔者以“Animals in danger”(外研新标准版八年级上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这课为例,来说明如何巧妙设计导入活动。

本课为阅读课,描述了三种濒临灭绝的动物:blue whale, tiger, panda。课文里的新词汇有:blue whale; feed on; type; Southwest China; bamboo. 重点词组有:as big as; the largest and heaviest; the number of; the longest. 这些词汇与词组比较散乱,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智力竞赛游戏,把这些词汇和词组巧妙的设计在问题中,在学生读题时讲解或用中文标注来教授词汇,设计题目如下:

题目中斜体加粗下划线标注的为新单词和词组,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在阅读题目时也能猜测词汇意思,教师边读题边把新词汇写在黑板上,这样在游戏中润物细无声的教授掉新词汇,学生既没有很大负担,又能很快掌握,同时还一直保持这参加游戏的极高兴趣和动力。这些题目中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的阅读作铺垫。可以说这样的导入效果四两拨千斤,非常值得一用。

原则二:精准

一节英语课在时间上是很有限的,一旦某个教学环节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就非常的可惜。导入部分一般在3到5分钟,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效果,设计的内容一定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非常精准的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乏一些教师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些与主题目标较远的情境和问题,兜了很远的圈子,最后才引到正题上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一头雾水,无法明白教师真正的教学意图。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个误区,也想了几个对策:

(一)误区一:不加思考利用多媒体,缺乏目的性。

“多媒体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很常用的一种模式,有其特有的先进行和科学性。多媒体课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观的进行教学,能在“导入”时增加导入的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高效性和多信息性。”(陈岩,2011)[5]但如果在利用多媒体时,不经思考,不加节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笔者再以“Animals in danger”(外研新标准版八年级上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这课为例, 前面已经介绍过这课的内容了。笔者听一位老师上此。

课,是这样导入的:她首先是展示了动画片Lion King的一副图片(如图1),然后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接下来播放一段动画片中的short video, 加上音乐,继续问学生:“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等学生把看到的动物都回答完后,老师再直接指出 “Can you see tigers? Now we killed many tigers, so they are in great danger”。这样的导入总共占时10分钟。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导入既浪费时间,又没有针对性。最后提到tigers are in great danger也是跟Lion King这部动画片没有任何关系,缺乏精准性,非常牵强。

所以笔者觉得在利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影音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符,要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尽量剪裁掉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影响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进度。

2. 要秉承课堂教学承上启下的导入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合理安排,切忌死搬硬套。

3.背景画面不宜太炫,否则就喧宾夺主,不能突出需要展示的中心和主题,也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二)误区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增加学生理解难度

导入的精准性不光要考虑到直指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还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设计的环节要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和反馈,否则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没法回答,从而导致导入环节没法很好的进行下去。笔者以听过的九年级的一节课为例:“Rethink, Reuse, Recycle!”(九年级Unit 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来说明难度太大的设计会影响导入效果。本课是一堂阅读课,讲的是如何循环利用垃圾来节约资源和进行环保。上课的这位老师首先给出三张图片(如下),并提问:“How can we reuse or recycle the rubbish in our daily life?”

这三张图片中图一是用光碟做装饰,图二是废弃的汽车,图三是用废品堆砌的房子。要学生用英语来描述这些内容是有难度的。当上课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们都很沉默,后来老师叫了几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互动效果也不太好。首先,问题范围太大,其次展现的内容与学生平时生活联系较远,最后描述的内容超过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所以笔者认为,一. 导入设计要精准的考虑学生的能力,推测学生能有的反馈; 二. 要化繁为简,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三. 缩小讨论范围,精准到某一点。所以此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改进:

教师可以直接拿一张旧报纸给学生看,设计这样的提问:

T: This is yesterday’s newspaper, but I don’t want to throw it away, what can we do with it?

这个问题很简单,又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会很有兴趣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如用来擦玻璃,垫桌子,折纸,卖给废品收购站等等,老师还可以增加个小游戏,如把手里的废报纸揉成一个球,传到谁,谁就来回答问题,这也是废报纸的旧物利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还增加了他们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废品可以重新被利用,快速,精准的导入了文章的主题:“Rethink, Reuse, Recycle!”

原则三:简洁

“好的课堂导入就是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顾雅芸,2012)[6]导入环节一般占时3到5分钟左右,简洁的导入才能为后面课堂的展开腾出更多有效时间。当然,笔者认为,导入的简洁性不光是指时间的长短,还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语言简洁

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被牢牢的记住,变成口号,这是冗长的论述所做不到的。”在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上,教师用语尤其要精练,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使语言简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堂语言不要机械重复,有些老师为了防止学生听不清,会把同一句话重复两三遍,其实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感,降低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不利于他们掌握信息和指令。

2. 避免频繁使用口头语,如“OK”,“Yes”, “understand”, “right”等等。

3. 讲话要有逻辑性,不东拉西扯,也不猛然跳跃,要简洁明快,句句扣题。

(二)活动指令要一目了然,明确易懂。

导入部分如果设计了学生抢答,游戏,猜谜等活动,那么简洁清晰的指令就非常重要,否则会导致学生弄不清游戏规则,活动效果大大降低,或者教师解释规则花大量时间而导致冗长。笔者再以前面提过的一课“Animals in danger”(外研新标准版八年级上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为例,这课导入部分前面笔者设计了知识竞猜的游戏,那么怎么在竞猜前讲清规则呢?笔者认为可以在屏幕上以指令性语言打出规则,用短语或短句列好几点,关键要素用红笔或斜体加粗加下划线强调,教师再读一遍,让学生眼耳脑并用,迅速理解并记住。如下:

(三)不能过于求“乐”,该收就收。

“很多老师会使用游戏,音乐等活动来进行导入,但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在这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虽说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但也往往容易出现学生情绪失控,出现一团乱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整节课的进程”。(陈晓,2008)[7]所以我们利用这些游戏来进入新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过于追求“乐”。当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后,应当迅速进入新课学习。

笔者在上“Do you like bananas?”(七年级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A)这一课的时候就吸取了这一个教训。当时我在导入部分让学生发散思维,讨论并讲一下他们所知道的食物有哪些。食物被分为fruit, meat, snack, vegetable和junk food五类。学生表现非常积极,每个学生都能讲出好几个食物的名字,甚至有学生拿出英汉词典开始查阅,结果食物的名字写满了整整一黑板,花了很长的时间,学生还是意犹未尽。课后笔者总结,自己在学生回答环节没有把握好 “度”,每一类食物写五到六个食物名字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类食物,分清healthy food和unhealthy food就可以了, 结束后马上引入新课。这样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课堂氛围的形成,课堂教学的走向,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巧妙,精准,简洁”这三个原则,多研究,多思考,让我们课堂的导入能更精彩,更有效!

[1]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七年级[T].

[3]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九年级[T].

[4]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新标准初中英语八年级上

[5] 陈岩.《如何巧用多媒体导入英语新课》《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11期。

[6] 顾雅芸.《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广西教学》,2012(07).

[7] 陈晓.《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小学教育研究》2008(02).

浙江杭州滨兰实验学校 310053)

猜你喜欢
新词汇英语课堂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精准的打铁
新词汇研究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新词语应用法则初探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