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叠平错井网实现潜山油藏高效开发

2017-10-13 11:49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直井井网潜山

梁 飞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纵叠平错井网实现潜山油藏高效开发

梁 飞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针对兴隆台潜山年代古老、山体巨厚、岩性复杂、裂缝层控、非均质严重的特殊油藏,打破传统的一套层系、一套井网的开发模式,设计直井控制垂向、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控制平面的井网,形成了“四段七层、纵叠平错、平直组合”的立体开发井网,建立平面径向驱、垂向重力驱等驱动方式,实现特殊油藏的立体高效开发。

巨厚潜山;立体井网;重力驱;高效开发;

引言

在油气田生产中,井网的选择和部署是油藏开发的关键,井网形式主要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控制。对于块状厚层油藏,采用直井或者单层水平井二维面积井网,难以实现油层合理动用,油气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后水驱波及系数低,难以解决厚层油藏开采的实际问题。如何设计立体井网结构是实现该类油藏合理有效开发的关键。

1.立体井网实施背景

兴隆台潜山位于辽河西部凹陷中南段,构造上是以太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块状裂缝性潜山。构造裂缝发育方向以北东向,中高角度裂缝为主。含油幅度超过2000m,为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新生古储潜山油藏。兴隆台潜山构造和油层分布具有潜山面高差变化大、含油高度差异大、有效厚度差异大的特点,满块含油局部富集。裂缝孔隙度、密度和开度都低于同类型油藏,直井产量不高,地面处于城区,使得油藏的合理开发面临很大困难和风险。

2.立体井网设计

针对兴隆台潜山的山体巨厚、岩性复杂、裂缝层控、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点,和特殊的城区地面环境,打破传统的一套层系、一套井网的开发模式,采用直井控制垂向、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控制平面的立体井网,形成多段、多层的三维部署,建立平面径向驱、垂向重力驱等驱动方式,最终实现油藏的高水平、高效开发。

2.1 直井控制油层,多种井型联合开发

油藏现有直井产能低、递减快,可用于认识和控制有利储集岩,减少水平井部署风险。水平井具有钻遇裂缝多,增大井眼与油藏的接触面积、增大泄油面积、单井产量高的优势,可实现少井高产,高效开发潜山油藏。因此,根据潜山裂缝发育情况,选择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部署在油藏上部,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保证较高产能;鱼骨井部署于油藏底部,有利于提高注水波及系数,而且该井型提供了一种以较低压力注入相同体积流体的工具,在提高注入速度,保证有效、及时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降低注水强度,避免因注水压力太大而沿着某些裂缝暴性水窜。直井监测、水平井注采,既有利于实现油藏的整体开发和动态监控,又提高了井网的利用率。

2.2 立体井网优化设计

立体井网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1)潜山油藏内幕非均质性较强,具有纵向分段、平面分块、整体连通为一体的特性。立体井网能够实现各井间平面错开、纵向叠置,有利于与地质认识和有效储层相匹配,有利于储量整体控制。

(2)立体井网能够满足底部注水逐层上返开发的需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底部上返注水方式比分层注水方式采收率高、含水上升慢。

(3)立体井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重力驱油作用。兴隆台潜山油藏巨厚、高角度缝发育、垂向渗透率高,具备利用重力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条件。立体开发能够整体动用油藏,消除了多套层系开发分割油层的弊端,保持了纵向上油流通道的连续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重力驱油的作用。

(4)根据裂缝分段集中发育的特点,在综合考虑段间、段内配置的基础上,设计“四段七层、纵叠平错”井网。为避免井间干扰,段间和层间水平井垂向距离设计为为200米,平面距离300米(图1)。充分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比对分析,水平段长度设计为800-1000米,鱼骨分支数2-3支,长度200-300米,水平段与裂缝发育方向成45°夹角。

图1 立体井网剖面示意图

3.应用效果及前景展望

(1)水平井及鱼骨分支井、单井控制储量高可达60万吨,与直井相比,储层钻遇率和油层钻遇率更高,单井日产油能力是直井的3-4倍。

(2)井组干扰试井表明,各井之间产量无干扰、压力有传导,证明了目前井网井距的合理性。

(3)水平井立体井网有利于高速高效开发,水平井投入开发三年来,采油速度由0.09%提高到2.16%,区块已实现百万吨生产能力。

(4)完钻投产中,日产油低于20吨的低效井比例低仅为7%,与同类油藏常规直井开发相比,低效井比例降低了23%。

(5)对于已投入开发的潜山油藏和厚层复杂断块砂岩油藏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边台潜山采用水平井立体井网开发,按最优井网设计,开展水平井井组试验,分层部署2口水平井,投产后,平均单井日产油18t/d,较直井提高了3.5倍。

[1]钱宝娟.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5):35~48.

[2]影响水平井开发裂缝性潜山油藏的主要因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4):74-75

[3]水平井开发裂缝性潜山油藏的产能评价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5):55-58

[4]复杂小断块油藏立体井网开发模式研究[J].断块油气藏,2010,17(2):213-215

[5]巨厚变质岩古潜山油藏合理开发方式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9,16(3):65~68.

ToAchievetheEfficientDevelopmentofBuried-HillOilfieldbytheVerticalOverlappedandPlanarCrossWellPattern

LIANG Fei

(Liaohe Oilfield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Panjin 12401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chronologic age, thick mountain fold, complex lithology, bedded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and heavy heterogeneity of Xinglongtai buried hill oil reservoir, the paper breaks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ethod with one series of strata and one well pattern, and designs new vertical well for the vertical well pattern and horizontal well and complex well for horizontal well pattern, thus it forms a tridimensional well pattern with “four intervals and seven layers, vertically overlapped and planar cross, horizontal-vertical combination of well pattern” , and establishes horizontal radial displacement and vertical gravity drive methods, achieving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is special oil reservoir.

giant thick buried-hill;tridimensional well pattern;gravity drive; efficient development

梁飞(1985- ),女,大学,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P618.13

A

1671-3974(2017)03-0061-02

2017-04-22

猜你喜欢
直井井网潜山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特征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杜84块兴II、III组薄互层油藏直径挖潜研究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柳林区块煤层气直井排采技术分析
沁水煤层气田开发直井全生命周期产量预测方法
基于油藏流场强度的井网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