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与弯爪之歌

2017-10-13 22:32江泓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9期
关键词:犹他古生物学家白垩

江泓

2017年7月,包括中国古生物学家在内的多国科学团队宣布,在伊朗北部高山上发现了恐龙的足迹化石。这些足迹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三趾恐龙脚印,它们只有两个趾印。纵观恐龙家族,只有恐爪龙下目是两趾着地的。其中,驰龙科的生存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1.67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时期,而在伊朗发现的脚印是距今1.7亿年前留下的,也就是说,驰龙科很可能又早存在了300万年!

说起驰龙科,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聪明凶狠的伶盗龙(常翻译为迅猛龙)啦!伶盗龙完美展示了驰龙科的经典体貌特征:拉长的脑袋,圆溜溜的大眼睛,嘴中两排锋利弯曲的牙齿,细瘦的身体,长长的尾巴,灵活的前肢,强壮的后肢,还有脚上标志性的翘起来的大爪子。其实,驰龙科里包含了外貌体型各异的成员,单凭伶盗龙是无法全面概括的。下面,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探寻这群神奇动物的演化轨迹吧!

最小的甲龙

甲龙类是恐龙世界中非常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中名气最大的要算与暴龙生活在一起的甲龙。甲龙的体型巨大,体长超过6米,体重可达4吨。甲龙拥有典型的家族特征:覆盖在背上的骨片和骨刺,还有尾巴末端的超级武器—骨锤。

如果将辽宁龙和甲龙放在一起,你肯定不敢相信两种恐龙属于同一个家族。辽宁龙的体长不到40厘米,体重更是不足1千克,它的长度和重量还赶不上甲龙的脑袋呢!别看辽宁龙小,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辽宁龙也拥有甲龙家族的特征。另外,为了加强防御,辽宁龙的腹部进化出了盾状的甲板,可以抵挡来自下方的攻击。

辽宁龙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小的甲龙类恐龙,它继承并发扬了家族中防御全面的特色,同时又出现了独一无二的新特征。

中白垩世

纤细盗龙

正如导语中提到的,在伊朗发现的脚印化石,可能代表了最早的驰龙科成员。在此之前,发现于英国的牙齿化石则是最早的驰龙科证据—距今1.67亿年。如果以确凿的化石看,最早的驰龙科成员,是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早白垩世辽宁省热河生物群的纤细盗龙(Graciliraptor)。纤细盗龙的体型很小,长度只有0.8米,身上长有羽毛,看上去就像一只长尾巴的鸟。

小盗龙

同样是在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会飞的驰龙科恐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小盗龙(Microraptor)。小盗龙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比纤细盗龙要晚500万年。它们与纤细盗龙的外形差别很大,不但前肢上有长长的羽毛,后肢也有长羽毛。古生物学家推测,小盗龙具有在空中滑翔的能力,它们会从高高的树冠上跃入空中,四肢张开形成双翼结构,就好像双翼飞机那样。小盗龙是我们知道的第一种具有飞行能力的恐龙,同时也是为数不多成功复原颜色的恐龙。通过对小盗龙羽毛化石中黑色素体的研究,古生物学家认为小盗龙的羽毛是黑色的,不过羽毛表面有一层金属光泽,在阳光下会呈现出五彩的光泽。

犹他盗龙和恐爪龙

与热河生物群同一时期的北美洲同样是驰龙科的家园,只不过生活在这里的驰龙科体型巨大,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犹他盗龙(Utahraptor)。犹他盗龙的体长近7米,高度约2米,体重达500千克。犹他盗龙是已知驰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員,它的身材粗壮,完全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其他驰龙科成员那般轻盈,说明它们已经迈入了顶级掠食者的行列。

著名的恐爪龙(Deinony-chus)比犹他盗龙的生存年代晚一些,其3.5米的体长达到了速度与力量的最佳平衡,也因此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肉食性恐龙之一。

知识链接

除了纤细盗龙和小盗龙,在热河生物群发现的驰龙科成员还有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天宇盗龙(Tianyur-aptor)、钟建龙(Zh-ongjianosaurus)、长羽盗龙(Chang-yuraptor)、振元龙(Zhenyuanlong)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驰龙科恐龙集中在中国北方的辽宁省,使这里成为驰龙科重要的演化发生地。

晚白垩世

南方盗龙

当时间进入晚白垩世之后,在北美洲南面的南美大陆,众多驰龙科恐龙纷纷出现,比如鹫龙(Buitreraptor)、半鸟(Unenlagia)、南方盗龙(Austroraptor),其中又以南方盗龙最为特别。南方盗龙体长5米,它的脸明显拉长,嘴中的牙齿呈圆锥形而不是刀片形,手上和脚上的爪子变短。南方盗龙独特的形态与其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放弃了残酷的猎杀而成为专业的渔夫,以河流湖泊的鱼类为食。

伶盗龙

晚白垩世的亚洲,驰龙科集中地由辽西转向了北面的蒙古高原,包括了今天中国的内蒙古和蒙古国。蒙古高原最著名的驰龙科恐龙当属伶盗龙(Velociraptor),不过真实的伶盗龙要比电影中小很多。伶盗龙体长约2米,体重15千克,其外形就像一只长了尾巴的火鸡。伶盗龙的化石并不多,但是有一具名为“搏斗中的恐龙”的标本,却保存了伶盗龙与原角龙缠绕在一起打斗最后双双死亡的姿态。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认为,伶盗龙可能非常善于使用它脚上第二趾的大爪子,并且会用爪子攻击猎物脖子这样的关键部位。伶盗龙的化石证明驰龙科是专业杀手,它们能以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致猎物于死地。

斑比盗龙

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转向北美洲,晚白垩世这里成为恐龙最后的家园,其中就包括了多种驰龙类。在北美洲的驰龙科中,有一个名为斑比盗龙(Bambiraptor)的小家伙。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小巧的斑比盗龙仅脑袋就等于全身长度的1/6,其智商能够与聪明的伤齿龙相提并论。斑比盗龙的发现,证明驰龙科具有相当高的智商,算得上最聪明的恐龙家族。

达科他盗龙

当中生代即将结束时,北美洲出现了名为达科他盗龙(Dakotaraptor)的大家伙,其体长可达5.5米,仅次于前面介绍的犹他盗龙。达科他盗龙与著名的霸王龙、三角龙、埃德蒙顿龙、甲龙等恐龙生活在一起,它们是仅次于霸王龙的凶悍掠食者。当一颗来自太空中的彗星与地球相撞并引起了大灭绝时,包括达科他盗龙在内的驰龙科正生活在地球的许多角落,它们见证了中生代的结束,与其他恐龙一同灰飞烟灭。

通过介绍驰龙科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物种,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回顾了驰龙家族的历史。驰龙科算得上是非常长寿的家族,其生存年代从中侏罗世一直持续到恐龙灭绝,时间超过了1亿年。在这1亿年里,驰龙科发展壮大,并且在中生代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们的身影出现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成为小型食肉恐龙的代表。使用脚上两趾行走和奔跑的驰龙类总是翘着第二趾上的大爪子,这个大爪子可是它们的致命武器,利爪家族绝非浪得虚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犹他古生物学家白垩
藏在粉笔中的亿万年地质史
渴望飞翔的犹他盗龙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性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古生物学家星星狐
浙江省档案馆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签订合作协议
美国公共数字图书馆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开展合作
图解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