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化旅游的扬州旅游专业人才体系建设研究

2017-10-14 09:22李梦徐慧朱颖李纯洁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扬州国际化旅游

李梦+徐慧+朱颖+李纯洁

摘 要:旅游国际化是扬州旅游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扬州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加之近年来扬州市入境旅游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将带来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这些都为研究如何建设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关键词:国际化;扬州;旅游;人才体系

一、国内旅游业和人才发展现状

服务经济时代来临,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旅游从业总人数达到7590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旅游人才有272万人,具有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达到62:27:11。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旅游院校1733所,包含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各层次。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达到了1.149亿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74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

二、扬州旅游业现状和人才现状

以2015年的数据来看,扬州旅游业势头好,扬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9%。以2016年数据来看,扬州2016年旅游业总收入691.39亿元,增长15.1%,增加值比重7.5%。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67.55%。已有星级饭店48家,其中5星4家,4星13家。总体看来扬州市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6新增导游“注册会员”229人,扬州市导游协会注册会员人数达到629人;普通会员(含导游服务公司及旅行社)总数累计2196人,会员总数累计2825人。扬州现有有关旅游专业高校7所。

三、扬州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对扬州市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的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扬州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这给扬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更是难以实现扬州旅游国际化这个目标。旅游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问题,中高层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实际管理要求不匹配问题,旅游高校中培养的旅游人才流失转业问题等纷纷遏制了扬州旅游业向着国际化发展。如果不单单只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比如人才流失和匮乏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才期望值与市场实际值之间的矛盾,可以提高薪酬待遇和基本福利,或者国家政策出台提高旅游业从业者的地位等一系列方法。这些问题都是人才培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因此我们必须探索研究出一套完备的旅游人才发建设方案。只有在源头上解决问题,那么扬州旅游国际化就不再是说说而已了。

四、扬州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体系的构成与标准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像火箭一样在飞速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水平,旅游业在这种大前提下也在飞速的发展。到今天为止,除了教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关注度极高的产业,国际化的旅游专业人才构成及发展也是大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国传统的旅游人才无外乎包括行政人才、职业经理人、一线服务人才和旅游师资人才等,随着旅游业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旅游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人才构建体系的层次也越来越合理丰富,现阶段我国主要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有五种:一般服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初中高级管理人员、导游翻译人员、研究人员。

扬州的旅游业发展也尤为迅猛,近几年第三产业在扬州国民经济的增值逐步上升,2016年第三产业的增值2000.26亿元,增长高达12%,然而扬州的旅游专业人才体系构建十分不完善。在旅游教育方面,扬州高校旅游专业最好的是扬州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其不在2017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排名前108名之内,在江苏省内的排名也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其他的旅游专业人才也不是很强势。

扬州的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体系构建应该立足于我国的五种专业人才体系,更加面向国际化。扬州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体系构成应该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导游服务人员和教育师资人员。管理人员不仅指初级管理人员,还包括中高级的管理人员。在一个产业的人才体系构成里面,管理人员是必不可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是指开展旅游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即电子商务、宣传营销、理论研究等。导游服务人员就是在保證有基本的中文导游外还要重点培育外语导游或者是外语翻译人员,尤其是与我国相邻的几个国家的语言。而教育师资人员更是人才体系里面的重中之重,前文已经提过扬州的旅游专业教育情况并不是特别出色,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扬州的旅游专业人才发展前景是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毫无疑问,那是不可能的。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更加可以将外语人才囊括到师资教育里面。

五、扬州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鉴于目前高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且旅游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的现状,需要改变传统的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企业培训、社会培训和高校教育都能各自发挥自身的优越性,但是这种优越性是片面的,在国际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单独的培训与教育已经无法培养出现如今所需要的高端旅游专业人才,其缺点正在一点点暴露,因此将高校教育、企业培训和社会培训三者相结合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这样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互相补短,而且能强强联动,形成巨大的组合力量,把各自的长处完全激发出来,为培养高端的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做准备。高校需要与企业和社会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尽快发挥出自己的才能,缩短适应期过渡期。将高校与企业、社会完美对接,避免出现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和社会无法运用的情况,并且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高校要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去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2.关于酒店的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需要实用型的人才,需要有足够的实践能力,能在酒店的运营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切实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国际化的加深和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岗位标准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也会导致酒店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改变。总之,酒店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以酒店当前的需求为标准,要以社会需求为方向,要与国际化标准看齐,让员工随时掌握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时刻以国际化标准要求自己。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传统的培训方法过于机械化,新的国际化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应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启发式培训方法。最后,不能忽视的是对培训团队的培养和建立,培养国际化水平的酒店专业人才需要能力高超的培训师,酒店要重视培训师的进修提升,比如组织相关培训人员去国外高水平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从国外引入高水平培训人才,保证培训团队的质量,始终国际水平接轨,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水平,培养出来的员工才能更加优秀,更符合新形势下酒店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治,杨光,范士陈.国际水准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职教论坛,2013年17期.

[2]李自维,赵小鲁,王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探索,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07期.

[3]依绍华.中国旅游业人才发展状况,2005.

[4]国际化旅游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四川期刊采编中心.

[5]2016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扬州市统计局,2017.

[6]冉祥云,刘莉,李美.中国旅游业及旅游人才现状分析,2014.

[7]唐晓云.我国旅游专业人才流失状况分析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探讨,人力资源管理,2016.

[8]于春雨.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状况的分析,旅游纵览,2011.

作者简介:李梦(1996.02- ),女,汉族,江苏镇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徐慧(1996.03- ),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李纯洁(1995.09-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旅游消费;朱颖(1995.05- ),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旅游人才

猜你喜欢
扬州国际化旅游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扬州绒花”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