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新模式的调查

2017-10-14 20:40郑子秋徐敏
大东方 2017年4期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青岛市

郑子秋 徐敏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局,如何通过垃圾分类治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的迫切问题之一。青岛市作为第二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部分地区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推行了不同于传统分类的新模式,且成效显著。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本文将传统模式与青岛市部分地区推行的新模式进行对比,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深入分析传统模式问题之所在,探寻新模式利弊得失,并且借鉴国内以及国外城市的先进经验,总结提炼出适合我国的垃圾治理模式。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青岛市

我国垃圾分类试点已开展十六年,然而垃圾分类治理方面仍举步维艰,甚至有些地区要将大量的垃圾运往其他城市进行垃圾填埋。垃圾治理究竟问题何在?我们究竟如何利用“垃圾治理”这把利剑冲出“垃圾围城”的困扰?本文首先分析实行传统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地区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行新模式地区的成功经验,并创新适合国内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得以推广运用的新模式。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面临困境

在青岛市未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地区,笔者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其问题如下:

1.收运处理体制混乱

在实行传统垃圾治理模式的地区,这样的抱怨在居民中不在少数:“我们都是分了类才扔进垃圾桶里的,但是之后又一块倒进垃圾车里了,我们分不分类又有什么意义呢?”垃圾桶的分类设置的确存在,但是分类垃圾桶却显然没有起到作用。不分类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前端分类收集,后期再将垃圾混合的做法无疑加大了垃圾治理成本,也对垃圾治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管理体制问题多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政府职能就是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传统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中,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导致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给不足、垃圾混合处理和垃圾处理监管不力。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在垃圾收运处置的过程中,政府即是环卫的执行方,又是监督方,监督无力导致环卫督查秩序混乱。也就是所谓的“政企不分”,掣肘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其次,团队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内的一些废旧家具、建筑余料等在垃圾桶旁一“躺”就是几个月,没有人处理。原因就在于政府在整个垃圾处理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管理。居民产生的日常垃圾、园林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等根据源头不同而管理部门不同,市政公用局、环保局、各区城建局,管理运营重叠,部门繁多,职责不清,谁都可以管,但是谁又都不管,相互推诿,导致政府在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的低效率和低水平。

3.公众参与渠道不畅,信息知情度低

我国的垃圾治理一直处于政府主导的模式中,政府一直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也是相应政策的制定者。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主观上忽视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客观上抑制了公民参与,从而限制了公众自主参与垃圾治理。公众并不知道“分什么”、“怎么分”、“分类之后怎么处理”。仅仅依靠环卫部门来推进相关垃圾分类工作,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4.垃圾终端处置引争议

来到垃圾终端处理厂,我们发现,垃圾绝大部分被堆放在处理厂,场地的有限性如何使无限的垃圾得到安放,这是一个大问题。同时,据了解,周围居民不断反映处理厂附近疾病多发,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垃圾每天都堆放在这,土地、水源都被污染了。”传统模式下的终端处理情况亟待改进。

二、垃圾治理模式的创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困境,然而在青岛市市南区实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地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结合其经验创新新模式如下:

1.政策制度领航

在青岛市市南区的分类试点,在经历长期的摸索中,逐渐以城市环境卫生、垃圾收运管理为主的政策主题,走向以循环利用、产业化、源头减量等为主的综合治理主题,由单一末端治理走向综合治理阶段。政府职能由单一政府部门全权管理开始扩及到企业参与垃圾减量化、再循环利用的整合管理阶段。

2.分类收集运输、分类处置

青岛市市南区垃圾分类试点实行两套系统、两种路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前期居民通过政府定期发放分别盛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垃圾袋,以及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引导,能够自觉地将生活垃圾进行干湿分类。中期干湿两类垃圾通过两套路径分别转运,不再像之前一样又混到一起,使前期分类工作功亏一篑。后期通过焚烧、填埋等方式分别处置。

3.“互联网+”技术下的“两网融合”

在垃圾源头收运领域,政府及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环卫收运体系分离是阻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完善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再生资源回收是隶属于商务系统的回收体系,而垃圾清运体系是隶属于政府管理的环卫系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网络两网分离。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打破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破除既得利益的限制,运用“互联网+”的概念,形成“两网融合”的垃圾收运新模式,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重要的发展方向。

“兩网融合”指的是“环卫清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整合,使环卫与回收协同融合,实际上也是一种前、中、终三端的优势整合。

其次,通过环卫产业链延伸,使环卫体系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可以以传统的环卫产业为依托,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形式基础环卫运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城乡物流配送、环卫设施的公益化广告宣传等融为一体的互联网环卫产业群,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城市综合服务,同时将分散的各种数据形成数据资源,再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挖掘、应用、管理。

(1)互联网+回收

目前,市面上“互联网+回收”的网站和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爱回收网等为代表的商家,主要专注于回收可以继续使用的有价商品,严格意义来讲不属于再生资源回收范畴。另一类是以再生活、格林美回收哥、盈创帮到家、华新香蕉皮为代表的废品回收平台,他们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上门的方式进行回收,主要专注于废品的回收。

(2)互联网环卫

互联网环卫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与传统环卫相结合,在多业协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引领智能环卫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互联网环卫的主要特征是“互联”。互联广义上说主要包涵两大方面的互联,一方面是指内部互联,利用环卫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人、车、物、事件之间相互联系,使运营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是指外部互联,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信息的双向流通。如,企业与市民之前,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环卫事件的上报,企业迅速作出相应的处理,市民起到反馈及监督的作用。

转变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模式,需要厘清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因素,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作者简介

郑子秋(1996.09-)女,汉,山东青岛,本科在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三年级,法学专业。

徐敏(1996.05-)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本科在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三年级,英语专业。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青岛市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