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元《区政府办公室》图像研究

2017-10-17 06:51张轩宁
关键词:乡政府木刻桌子

张轩宁

(首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100048)

一、奔赴延安

古元(1919-1996),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那洲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古元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常常随着父母在田间劳动。1932年,古元考入广雅中学,童年时期的古元就很喜欢绘画,从祠堂庙宇的壁画中受到启发,自发地画着人物、山水和动物。进入广雅中学后,兴趣逐步升级,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写生,和同学们互相学习、观摩,开始走入了绘画的殿堂。

古元第一次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是在自己的家乡那洲村担任代课教师时,因为十分痛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绘制了一些抗日救国的宣传画,张贴在了家乡的街头上。古元有时也随抗日宣传队各村巡回演出宣传,负责一些美术宣传活动。古元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延安的消息,毫不犹豫地奔赴广州,向八路军驻粤办事处提出去延安的申请。一路乘着火车、冒着敌机的空袭,断断续续地前行,终到达了向往已久的目的地——陕北公学。1938年12月末,古元结束了一年的陕北公学的学习生活,他并没有向其他同学一样到地方任职、到学校当老师等,而是向组织申请,要求到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美术。1940年5月,古元结束了鲁迅艺术学院的学习生活,并被组织上分配到延安县碾庄工作。

碾庄共有42户人家,全村除了正在上学的儿童外只有一个识字的人,其余都是文盲。“延安的木刻工作者,如古元、焦心河、力群等人先后深入农村,干着教育、卫生、破除迷信等工作;他们人人有生产工具、教育工具。此外再多一幅工具——木刻刀。”[1](P193)古元利用工作之余绘制一些识字卡片,教他们识字,卡片上画一头牛,写上牛字;画一头猪,写上猪字;画一只水桶,写上水桶。乡亲们都喜欢把大公鸡、大犍牛、大肥猪等的图片贴在墙上,但是画着水桶、铁铲、镰刀等的图片,谁家也没有贴出来。古元在和乡亲们的接触中了解了乡亲们的审美情趣,也正是这方面的题材,古元创作了《牛群》《羊群》等作品,古元每创作完一幅作品都拓印出来,分送给老乡们,让老乡们提意见。“古元从心底敬佩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淳朴、憨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知识和优秀品质,与他们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了一片,从而激发起要表现他们的强烈欲望。”[2]古元也在自己的木刻作品中去除欧洲木刻作品的风格,即乡亲们所谓的“长毛毛”“阴阳脸”等问题,更多地吸取中国传统绘画、民间年画和书籍插图等中的元素,创作出迎合相亲们的审美趣味的木刻作品。这来源于毛主席所贯彻的从“小鲁艺”走到“大鲁艺”的思想观念。然而,对古元来说,碾庄的生活对其艺术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其知道画什么怎么画。“古元在乡政府工作,常常接触区干部,看见区政府办公室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孔窑洞,几只木头桌凳,区干部也都是庄户人。文书在认真听一个妇女来反映情况;有的干部再看账本;有的在写材料;有的在给外出的人开路条。他感到这确是人民自己的政府,干部是由人民选举出来,为人民办事的公仆,与地主官僚的衙门有天壤之别。于是,他刻了一幅《区政府办公室》。”[2]古元自己这样说:“这就是我开始学习创造的一段历程。我好像是一个刚学步的小孩子,党和毛主席扶着我的手,指给我一条康庄的大道,我才迈开了第一步。”[3]碾庄的生活是古元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坐标,这个坐标同时也代表了、开启了中国木刻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借西开中的大胆尝试,古元成为探索中国木刻民族化先行者。

二、《乡政府办公室》图像分析

古元《区政府办公室》,1943年

1943年作品《区政府办公室》是古元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延安时期的木刻作品不仅为中国木刻民族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通过木刻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碾庄的生活状态。

整观这幅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明快、简练、豪放、朴实和富有民族风格的感觉,这也是因为古元在克服了西方木刻“阴阳脸”的问题的同时,加强了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的描写,使画面的层次分明、富有重量感。窑洞里是一面有窗子和门,另三面是墙,但是本幅作品没有表现出来影子或者说很少地表现出了影子,却给人很强的光线感,对比李桦、胡一川等人这一时期的木刻作品,光线的运用会比古元少得多,他们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一种挣扎的意境、一种斗争的场面,具有很强的战斗性。说到光线也不得不提及构图,本幅作品的尺寸是13.5×10.5cm,如此小的一幅作品却把乡政府办公室描刻画得非常生动真实,古元同时也努力使画面富有带入感,这种带入感源于古元在碾庄和乡亲们打成一片的生活、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等。古元使画面黑白安排的恰到好处、很得当,这是艺术家对画面的艺术处理,并非是真实的。

在本幅作品的左上部分,描绘的是两个人,一位是乡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另一位是本村的农民。在农民的脚前面还放着铺盖卷,这是因为农民要赶远路,半路上睡觉用的,而农民来乡政府的目的是开路条。农民被刻画得比较放松,头戴毡帽、双手裹在袖子里并搭在桌子上,棉马甲被扭动的身子抬高了一截,里边的内衣都露了出来,右腿别着凳子腿、弓着腰坐在凳子上,农民的形象表达得生动、具体。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却显得很认真,是一种似坐非坐、半坐半蹲的姿势在为农民开路条,乡政府工作人员头戴毛巾帽,是用毛巾裹成的帽子,身披竖条外套。这组人物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做是一动一静,工作人员的规矩、认真对比农民的随意、放松,古元刻画得很到位。而在两位人物后面的窗户是用纸糊的,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已经年久失修、坏掉了;在画面左边、工作人员左边,是半开着的窗子的侧面,在农民右边、门后边是全开着的另一扇窗子。

在本幅作品的右上部分,描绘的是带狗的交通员和一位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交通员的衣着全部被处理成黑色,包括帽子,仅仅是斜背包和手挽着的围巾被处理成白色。紧随交通员其后的是一只运用了中国传统剪影手法的狗,从狗竖着的耳朵、翘起的尾巴看出这是一只非常精神的狗。不难发现开着的两扇门,位于画面左边的门低于右边开着的门,在右上角的墙面上的几条竖道并不是直直的,而是采取随着窑洞的型、弯曲着的。同时,在开着的门的后边,我们看到的阴影是从上至下、逐渐增多的,画面右面墙上挂着信插。工作人员被处理得很简单,上衣的几条道道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衣服的褶皱。而桌子的木纹和肌理体现了桌子的使用程度、并不是新的。左边的桌子腿没有完整的表现,是为了表现下面在交谈的两个人。

本幅作品的左下部分,描绘的是在看账本的工作人员和位于画面左下角的一张桌子,工作人员同样被处理得很简单,端坐在凳子上,后背和肩的位置和脸用一些有力的竖道处理,工作人员的桌子在榫卯的接合处在桌面和桌腿处也体现了出来,工作人员的桌子被处理成白色,而位于画面下方的桌子却被处理成黑色,桌子上的《解放日报》格外显眼,桌子上另一个可能是本子之类的。这幅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作者的艺术处理,但是这种艺术处理丝毫没有让我们感到不和谐、跳越。

本幅作品的右下部分,描绘的是一位妇女和一位工作人员。妇女束着头发,上衣、裤子都没有过多的刻画、仅是用粗线条勾勒出了轮廓,但这个轮廓勾勒出了衣服的质感和厚重,裤子上的一些道道表现出裤子的褶皱,整个人的姿势是有点弯腰的,重心在右腿上,而左腿有点打弯儿,双臂、双手都举着再配合着她所说的话,脖子有一点歪,表情好像还有一些抱怨。而文书则是一位头戴沿帽子,面容和蔼、亲和的形象,上衣着棉袄并束着宽腰带,工作人员的右手搭在座子上,左手自然垂在左腿上,桌子的右边,在画面的最右边,有一摞本子之类的,工作人员的裤子基本和桌子的侧面都是平面化的感觉,脚和桌腿并且连到了一起,从和蔼、亲切的态度体现出工作人员在认真地倾听着妇女的诉说,可能时不时地附和着这位诉说的妇女。

三、小结

从1939年《鲁艺开荒》这幅作品中,不难看出珂勒惠支及苏联版画对古元的影响。1939年1月,年仅20岁的古元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学习,当时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的教员有马达、江丰、王曼硕、蔡若红、胡蛮等。由于当时物质条件的极度贫乏,对比中国画、油画,木刻更适合当时的条件,所以也称当时鲁艺的美术系为“木刻系”。“学校还有一个简陋的图书室。美术画册很少,当时能看到的只有四本画册:鲁迅先生编的《凯绥·珂罗惠支版画选集》,麦绥莱勒《一个人的受难》以及《引玉集》和《苏联版画》。”[4](P30-31)所以说,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阶段的古元学习的对象,仅仅是美术系的几位教员和图书室的这四本画册。而且,珂勒惠支的版画是极具表现力的,表现的是穷人的呼号、困苦、饥饿、反抗和奋起,这刺激着古元创作的欲望。无论从构图、画面的表现力、题材等,古元都是在学习和吸收珂勒惠支、麦绥莱勒和苏联版画,甚至可以说是模仿。

延安时期的经历对于古元来说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刚刚从鲁艺毕业,走出校园便踏上了碾庄的征程,碾庄的生活使古元获得了创作的素材,也知道画什么。“古元的《区政府办公室》一画,这是古元毕业后被派往一个乡政府深入生活后的创作,纪实的画风:一位婆姨与文书谈什么问题,门口进来一位下乡回来的干部,后面还跟着一条摇尾巴的小狗……这就是边区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官与民的关系,这就是民主政府的形象,没有一点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习气。这幅画送到大后方展出,实际上就是送去了一盏明灯。”[5](P28-29)延安时期的创作是古元艺术生涯中的一座高峰,这可能是因为古元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为延安乡亲们所喜闻乐见,与乡亲们的审美情趣相匹配,这也正是抗战木刻的特点所在,而古元也是抗战木刻版画的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抗战木刻版画的前行者、探索者。“因为有了像李桦、古元、力群、彦涵、江丰、杨涵、罗工柳、沃渣等一大批优秀的木刻艺术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新兴木刻活动,唤起民众起来抗战建国,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才最终取得合法地位,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富有活力、创造力和爱国主义特色的新兴美术运动和现代艺术品种形式。”[6]可见古元这一批优秀艺术家的重要作用。

“我总觉得,在延安时期那段经历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在党和人民的哺育下,政治上、思想上、艺术上都得到迅速地进步和发展,当年奔赴延安是要献身于抗日战争,为争取抗战胜利,那是当务之急,从长远来看,共产党员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力以赴为社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7](P197)这是古元的一段自述,我们发现成就古元艺术的是党和人民的哺育,没有当初不顾一切、历尽千辛万苦奔赴延安,没有碾庄一年的体验生活,没有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正确的指导思想,可想而知古元的艺术并不一定呈现出现在所能见到的面貌。也可以说,是党和人民、劳动给古元带来了在艺术上的素材,刺激着古元有想法去表达,来为党和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乡政府木刻桌子
擦桌子
木刻年画
桌上盆景(外一幅)
李富贵木刻作品
加强乡政府计生办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
拼桌子
打桌子
记账式的消费构成合同关系吗
最·佳位·置
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