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淘出民俗园

2017-10-17 22:06阿友
莫愁·智慧女性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刘老板古宅木桶

阿友

今年39岁的余红梅,出生在武汉胡青湾一个贫寒农家,8岁时母亲去世。15岁时,身为五姐妹老大的余红梅便辍学当保姆。愁苦中,她常仰天长叹。正是这份对命运的不甘,促使她走向一条挣扎却充满收获的路。

独门秘籍手绘地图

2001年,余红梅和邻村小伙结婚了。别人出嫁带着丰厚嫁妆,她带去的却是两个年幼的妹妹、体弱的父亲。婆家也穷得叮当响,婆婆还是药罐子。

余红梅婚后第二年,父亲遭遇严重车祸,为看病又欠下几万元债。绝境中,余红梅决定去捡破烂。风风火火的她推了辆小车出门了,一路摇着拨浪鼓吆喝。

那是2001年7月的一天,烈日下,余红梅好不容易收到50多公斤废品,喜滋滋地推着是她体重两倍的车,去10公里外的废品站交货。近四个小时后,余红梅完成了第一次“长征”。放下车把,她才发现手掌磨破了,经汗水浸泡,疼得直哆嗦。捏着27元钱,她当即给孩子买了两条裤子、一袋洗衣粉。

每天凌晨3点出发,天黑再悄悄摸回家,余红梅和时间、命运赛跑。见她有所收获,村里妇女也效仿起来,但都没她挣得多。原来,她手绘了一个拾荒地图。每次捡完废品,她都会在图上标注来的日期,过段时间再去。因为,废品产生也有周期。

一年后有了点积蓄,余红梅买了电动三轮车。收入更多,眼界更开阔时,她整合了一支十多人的妇女拾荒队,每人每次可以分得100多元。

愁云惨淡中出现一丝曙光,余红梅体内涌动起一股生命激情。

刨根问底觅得商机

2007年的一天,余红梅正准备把捡回的旧木桶拆开当柴烧。刚好被收古董的刘老板碰到,他花5元钱将桶买下,还撂下话,说以后有多少要多少。

之后,余红梅拾荒时便特别留意这些木制的桶、盆之类。刘老板痛快地从她手中买走了两批货。

每只桶3元钱的利润乐坏了余红梅,她发展了六十多人的小分队专门淘桶。一年下来木桶卖了7万多只,她索性租下两个仓库来放木桶。木桶卖得越俏,余红梅越疑惑:人家要这么多旧桶,派何用场?

余红梅专门跟着收桶商去北京结账,发现对方开了个木器加工厂。经不住余红梅死缠烂打刨根问底,对方交底说:这工厂是他与美国客商合作办的,将旧木桶抛光打磨成工艺品,再出口国外,废物利用后一只桶可卖20多美元。

余红梅极度震撼,立刻提出入股建议。刘老板看重她的为人作风,决定携手合作。就这样,有远见的余红梅以11车的木桶入股30%,成了工艺品出口公司的股东,一年就赚了300万元。

发达后的余红梅,参加了一个出口贸易培训班。授课教授听到她的经历后,马上反问:“作为原产地的湖北,为何自己不能出口?”余红梅哑口无言。课后,教授冒着大雨赶到余家,看到几间仓库堆满了木桶,又询问了生产销售情况。一周后,教授为她找来合伙人,共同成立了一家仿古家具公司,几经辗转拥有了出口贸易权。

余红梅又迎来一个新起点——仿古家具。这些记录了历史、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旧物,木桶、格子窗、脚盆、纺车等,运用现代工艺稍加修整,瞬间可再现魅力。它们畅销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其中难登大雅之堂的马桶,居然被韩国人买去,摆在客厅当高级垃圾桶,一年产值高达1300多万元。

余红梅豁然开朗,旧货里乾坤大。随后几年,她从收水桶,发展到收木马桶、石磨、石猪槽、柜子、古床、神龛、轿子、犁、耙、马车、水车、陶罐,甚至夜壶,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民间老物件。

一次,余红梅发现一户农家有只木鱼盆,虽年代久远,但做工精细,她以2000元收回竟以1万元出手。沾沾自喜没几天,就听到一个堵心的消息,收购木盆的古玩店以40万元转手了。那晚,深感专业知识欠缺的余红梅失眠了,次日就去淘来一堆书开始钻研。三年后,她获得了权威机构颁发的古玩鉴定估价师三级证书。

民俗文创再拔头筹

2012年,一个朋友托余红梅买一套古宅建会所。余红梅驱车来到江西婺源寻找。在深山里的一处古宅前,她痛心地发现,因长久无人居住和保护,这雕梁画栋的老屋眼看就要垮塌。更要命的,是村里很多古宅,随着新农村的发展,面临拆除或改建的命运,十分可惜。

余红梅嗅到了商机,开始收购老宅。她做的古建筑生意,是一个两拆两建的过程。买下宅子后,要把它拆分,运到基地搭建。客户来挑选喜欢的宅子后,余红梅把它再次拆分,编号装箱运到客户处,最后原封不动搭起来。

2014年3月,余红梅把一栋价值180万元的老屋卖给了武汉欢乐谷景区,吸引来许多游客。此后,全国从事古建筑、古玩的客商都慕名找到她洽谈合作。余红梅预感到,古建筑资源愈发稀少,价值也就越大。果然,在2015年,她巨资收购的6套古宅全部卖给了广州一个景区。

赚钱的过程中,余红梅明白自己吃的是老祖宗的饭,日久天长,对老物件寄托了难以言表的情感,为它们的消逝感到心痛。一种强烈的社會责任感油然而生,她砸下1.5亿元,打造了占地1300亩、湖北最大的民俗博物园。

2017年5月20日,民俗园正式开园,一天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参观之时,游客看上的老物件还可以现场交易,当天便进账百万元。至此,余红梅用自己的方式给老物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收大水桶、小水桶、洗脚盆咯。”如今的余红梅,闲暇仍喜欢独自驱车,到偏远乡下吆喝收旧货,她说是先人的智慧造就了她脱胎换骨的今天。出于感恩,她要把沉睡在民间的宝贝挖掘出来再现价值。

(作者声明: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必诉诸法律。)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老板古宅木桶
我来讲故事
好事做到底
异乡人
山村古宅
木桶兄弟
木桶和篮子
真假古俑
你欠债,我还钱
绝当
专为老板设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