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生成策略刍探

2017-10-17 12:50张录平
成才之路 2017年27期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融合

张录平

摘 要:将课程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可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理念,符合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结合文学作品,融入社区环境,生成实践游戏,捕捉课堂节点,组织课外活动,合理地将课堂内容以游戏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生成策略;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3.7;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89-02

课程游戏化并不是单纯地让幼儿在既定的环境下做游戏,而是将游戏作为载体来显现知识,这样的方式对于人格还未健全的幼儿来说是最易接受的方式。只有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所体现。本文從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合理地将课堂内容以游戏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以实现培养幼儿的各种素养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结合文学作品,生成角色游戏

如果能让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那么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幼儿阶段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的事物,不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读书上,所以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带入到学习中,能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幼儿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去阅读童话类的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教师在选择童话故事时,应选取大部分学生都熟悉的。教师在课堂中选取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片段,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选择好人员后,教师将他们各自的台词发放下去,并让他们在家里观看相关的片段,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正式表演时,有学生将动画中小矮人的神态模仿得非常到位,扮演白雪公主的学生竟然穿着同款的裙子。不仅台上的学生很享受表演的整个过程,台下的学生也很专注地观看。在这次课堂角色扮演游戏过后,教师再让学生去阅读童话故事就会很容易进行,因为他们会对书中的童话故事产生幻想。如果只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一味生硬灌输,不仅低效,而且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迎合学生的“口味”,就会得到想象中的结果。教师让学生去扮演书中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充满未知,其中的未知能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进而使他们对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社区环境,生成实践游戏

在幼儿阶段,如果能增加学生对集体观念的认知,那么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学生的德育就会省下很大的力气。教师带领着学生融入到社区环境中,能有效增加他们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也能通过一些实践游戏来增加他们对于人性的认知。教师带领学生们去幼儿园旁边的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老人们看到有这么多孩子来非常高兴,所以很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正好到了要发放打扫工具的日子,于是教师和院长沟通后得到许可,让学生们来发放这些工具。教师对学生们提出了要求,让他们在心里对这件事情引起重视。由于对象是老人,所以这次学生们少了平时的嬉皮笑脸,多了一份严谨认真。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六组,两个组负责一个楼层,一组来发笤帚,一组来发簸箕,剩下的分工让他们自己决定。学生们没有怨言,都完成得很好。当教师提议帮助老人们去打扫一下房间时,学生们都表示同意。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这对他们的成长和高尚人格的培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幼儿阶段,大部分学生还处于比较自我的状态,如果能让他们多去接触各种人群,会对他们人格的塑造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实践游戏中,学生也会逐渐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实践素养的提升是在教室中得不到提升的,必须应用到实处。

三、捕捉课堂节点,生成教学游戏

教学节点即指知识体系中具有很多榫接的具体的知识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掌握,才能形成必要的知识体系,联想到不同方向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的节点。为了提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游戏,来增加其理解性与吸引性。例如,在讲10以内的加法时,由于学生们刚接触不久,所以单纯地讲理论的话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在讲解时穿插了一些小游戏,在互动时,给每个学生分发了10个小三角形,然后让他们用三角形的个数来表示得数。比如,在让学生算4+3=?时,教师会让他们先拿出4个三角形,然后再拿出3个三角形,最后去数拿出三角形的总数。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拿手指计算,以避免学生以后养成这样的习惯而拖慢计算的速度。用图形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在幼儿阶段就能进行初步认识,当学生完成对加法的基本掌握,教师就可以增加难度。比如,让学生在一堆图形中辨认出相应的图形,然后再完成加法。这样的方法是将学生的思维具体化,降低思考的难度。在教学节点处,教师要活教活用,让教学游戏来实现教学目的。在幼儿阶段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用一些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兴趣点来编制教学计划。

四、组织课外活动,生成体育游戏

户外宽敞的场地能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然的释放,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下,他们的情绪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引领。户外开放的场地能为游戏提供足够的活动身体的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游戏来增强体质。教师组织课外活动的目的应当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首要目标,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应当劳逸结合,知识与体质应当处于并重的地位。在课堂活动开始时,教师会带领所有学生来做健身操,增强他们的纪律性,并进行适当的热身。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游戏来进行体育锻炼,如“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快乐,还能让学生在奔跑的过程中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停地奔跑,但是他们丝毫不会因为累而放弃。当每一次“老鹰”快抓到“小鸡”时,尖叫、笑声就会此起彼伏地传递开来。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器材来增加课外活动的丰富性,让学生进行多种选择,去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当学生们玩在一起时,教师不必参与进来,但是必须在旁边观察,以防止他们发生肢体冲突。户外开放的课外活动,能缓解课堂所带给学生的压迫感。如果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模式来获取知识,他们也会感到厌烦。当在户外时,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状态要比课堂上自由得多。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对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束语

游戏在幼儿教育阶段十分重要,幼儿教师一定要将课堂气氛营造得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同时,幼儿教师将游戏融合课堂教学,在欢乐气氛的熏陶下,幼儿会更加容易去探索发现,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实现培养幼儿各种素养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茹.以小班活动“水果乐园”为例谈“教学游戏化”[J].当代学前教育,2016(04).

[2]张小平.蕴藏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模式摭谈[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

[3]程晨.以“化”新释“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3).

[4]韩雪.浅析教学游戏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实现——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

[5]杜一禾.幼儿游戏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6]王菊琴.浅析如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课程游戏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