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对金融体系的新挑战

2017-10-18 17:42崔健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8期
关键词:新挑战金融体系新常态

崔健鹏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也在面临着改革。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且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因此,面对新常态对金融体系的新挑战,我们必须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保障我国金融领域长足发展。基于此,重点探究新常态对金融体系提出的新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全面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进程。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体系;新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8.041

1引言

金融体系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纵观我国各个产业,可以说每个产业与金融都脱离不开关系,将整个金融领域视作为市场也不为过。我国金融体系经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洗礼更加成熟,风险应对能力也随之提高。但新常态下,依然给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变位中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也从粗放增长模式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但新常态也对我国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发展环境改变、网络经济转型等,如果无法正面化解这些新挑战,势必会影响我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新常态对金融体系提出的新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推动我国金融行业长足发展。

2新常态对金融体系的新挑战

金融产业转型升级,是对过去我国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从业者长期所形成定式的一种否定,因此在新常态下势必会受到一系列的挑战。

2.1金融风险问题

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在隐患担保消除中,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势必会不断上升。一是由于金融体系发展前期政府较大的债务风险已经部分转化为金融风险;二是随着我国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凸显,环保措施也有待提高,会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不良率、企业大规模充足以及金融机构低于风险能力降低,这些问题都会在极大的程度上转化为金融风险。因此,如何面对越来越高的金融风险是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

2.2协调机制问题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在第三方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增加,导致金融市場管理愈加复杂。因此,如何做好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控制是当今需要重点面临的事情,包括金融监管部门、行政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宏观政策和金融政策间的协调机制。从当今我国各个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针对银行、证券、保险这“三大支柱”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机制,但大部分措施都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2.3公平监管问题

公平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长足发展的重要渠道,不公平监管问题在台湾地区相对普遍,但大陆也出现了一些苗头。随着我国与国际各国的联系愈加密切,我国很可能出现国有金融机构的监管较为轻松、民营空鼓金融机构较为严格;对外金融机构较为轻松、对内金融机构较为严格。特别是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对我国民营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则不够熟悉,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监管摩擦问题。

2.4金融法制问题

我国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立法机构对行政过度授权问题普遍存在,这样会致使监管部门全力过于放大。再者,法律作为一种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的文件,自身也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也就是“亡羊补牢”的完善方法。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有关证券司法案件中,约有75%的案件没有引入《证券法》,虽然剩余的25%引入了《证券法》,但也只占据了法律条文的3%,可见我国金融法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如今的金融体系。

3在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分析

3.1改变金融企业发展环境

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势必会改变市场环境。首先是海外市场逐渐缩小。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正式进入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且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退,各国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低迷不振。再加上各国都对中国推行贸易壁垒措施,导致我国出口量大幅度降低。其次,土地、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大大提高,特别是工资水平翻了几番,几乎所有行业都提高了成本压力。再次,人口结构变化给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对消费品和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当今年轻人具有很强的个性,消费也更加网络化,喜欢追求时尚体验,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的特点,这也线下零售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最后,由于汇率、利率市场化发展,从而推动了金融领域加深了对外开放程度,即使是实体经济也会面临着汇率、利率风险。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2实体经济转型

在网络背景下,实体经济势必会受到网络经济的冲击,为了能够让实体企业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步伐,未来实体经济发现势必会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第一,企业会从规模经济效益转变为发觉范围经济效益模式。简单来说,企业不会贯彻提高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而是专向导更加广阔的市场获取商机,为群体客户开展服务,竞争手段也会标准化、个性化、质量化。第二,从引进外资转移到走向国际。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第一是美国)。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力逐渐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向为净输出国,但也面临着如果更好适应海外市场,提高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第三,以创意带动经济为主导。计划经济中我国一直是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导致高污染、高消耗工业不断在我国本土成立,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增长动力,充分利用科技推动产品朝向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创新。

3.3金融体系转型

在新常态下,除了企业要做出改变,整个金融体系也必须要能够实现自我转型发展形势。第一,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的服务重心下沉。由于早期经济发展都是依靠重工业和投资,金融机构也更加关注支柱产业,包括建筑业、煤矿业等。而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市场需求已经逐渐朝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已经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如果盲目扩张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可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才是时代发展需求,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加强对中小企业、高新行业、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二,金融机构需要调整业务重点。过去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重点是传统制造业融资,但如今是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需要对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股权融资服务,为企业走向国际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优惠政策,这样才能够提供跨市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第三,金融企业需要从规模扩张经营模式转移到效率经营模式。也就是以有限的资金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走向差异化竞争当中,从单一的服务内容转移到综合性服务模式,顺应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金融领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这也让我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完善。在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也随之面临着新挑战,如何正确应对这些新挑战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本通过对新常态对金融体系的新挑战做出了阐述,分析了未来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我国金融领域健康发展,提高本土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新常态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新挑战[J].金融研究,2015,(02):915.

[2]罗思涵.新常态下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新挑战[J].商,2016,(30):175.

[3]杨璐.新常态下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新挑战[J].新经济,2016,(32):4748.

[4]黄钰锋.新常态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新挑战[J].经营管理者,2017,(13):4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挑战金融体系新常态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