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于自己的“脚下留情”

2017-10-18 22:29姚刘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后花园午饭竹子

姚刘芳

午饭后,我们来到后花园散步。一个孩子惊奇地发现路中间长出了一颗笋。于是,孩子们蜂拥过去,将笋围了一圈又一圈。看着这颗刚刚出土的笋,我心想:“这颗来路不明的笋,怎么偏偏长到了路中间,如果它再长高一点,岂不会绊倒孩子?”正在这时,毛毛用手轻轻地摸了摸笋,开心地说“毛茸茸的”。他的话音未落,其他孩子也都伸手去摸。而此时本就对这颗笋没有好感的我连忙对孩子们说:“笋头很扎手,笋身上的毛也会扎进你们嫩嫩的小手,不要去碰。”似乎没有几个孩子听我的话。为了尽快让孩子们转移注意力,我说:“孩子们,我们去玩会儿平衡木吧,然后我们就要去午睡了。”听我这样说,一部分孩子离开了。看着这颗还没有脚掌大的笋,我想这应该是我一脚就能踩倒的。于是,我打算“支开”还围在笋边的孩子:“你们怎么不去玩啊,一会儿就没有时间玩了。”有个小女孩跟我说:“老师,让我们再陪这颗笋玩一会儿吧,待会儿我们去睡觉了,它就很孤单了。”无奈,我只能等孩子们睡了,再来“处理”这颗笋。

回活动室的路上,孩子们纷纷议论着这颗笋。有的说“这颗笋和我见过的笋不太一样,它的颜色是黑色的,奶奶买来的是有点绿色的”,有的说“我老家竹园里有很多笋,我和爸爸一起去挖过笋”,有的说“听妈妈说笋一夜之间能长高很多,不过我没亲眼见过”……

待孩子们睡下,我独自来到后花园,想“处理”掉这颗笋。当我抬起脚想要踩下去的时候,孩子们刚才的表现以及谈话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我如此“处理”这颗笋,等一会儿该怎么和孩子们交代呢?我是否过于自我中心,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对于这颗笋,我是否只看到它的不安全因素,忽略了孩子们对笋的喜爱以及它对孩子的教育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这颗笋不正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吗?孩子们不仅可以观察笋的生长过程,还能由此生成很多关于“笋”的话题。平时,我们往往会精心布置“植物角”,让孩子们观察、记录植物的变化,但面对大自然中最真实的植物,却没有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面对一群对笋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我不仅没有支持他们的兴趣,还想要“扼杀”这颗笋。我真是糊涂!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灭笋”行动。

下午起床的时候,孩子们还在议论笋,我便接着孩子们的话题说:“刚才你们睡觉的时候,我去看过那颗笋了,笋头上的小叶子还在随风摇曳呢。”孩子们也议论着:“我们通过那条路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能伤害到笋”,“等笋长高一点了,我们要小心走路,不能让笋绊倒我们”,“我们可以用植物角的小水壶给笋浇浇水”……

孩子们稚嫩的话语、天真的表情,让我突然意识到转换心态和想法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定,以后每天午饭后都去看望笋朋友。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让我们喜出望外。以前形容事物的茁壮成长常会用“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实我们并没有亲眼见过雨后的春笋是怎样生长的。而这颗小小的笋很好地向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颗笋长得真快,一天一个样,经过一个周末,就已经快接近孩子们的身高了。孩子们看到笋的有趣变化,感到无比兴奋、快乐……

就这样,孩子们看着笋一天天长高,看着笋壳掉下来,看着笋慢慢变成竹子……他们交谈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美味的笋到身边的竹制品,从小鸟在竹子上嬉戏到想邀请熊猫来幼儿园作客……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当时的“脚下留情”,也感动于亲眼见证了从笋到竹子的完整的生命变化过程。无论是对于我還是孩子,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亲历成长更真实更有意义的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花园午饭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后花园小坐
大熊猫吃竹子
外卖到了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小猴子的后花园
中不了的大奖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洗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