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偏瘫步态

2017-10-20 01:20本刊
老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贴士脚尖步态

如何预防偏瘫步态

正常的步行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发生中风后,患者往往失去基本的步行能力。因此,恢复步行功能,甚至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行走能力,成为中风患者的迫切愿望。有些中风患者病情刚刚平稳,才可坐可站时,就开始行走训练。可是,问题也来了。未经过科学合理训练的中风患者,会有一种 “通病”,即“病腿”整体僵硬,站立不稳,走路“划圈”,拖腿行走。更为麻烦的是,患者此时往往也不能独立行走,常常需要家属的搀扶或者依靠拐杖才能勉强步行。中风患者上述的步行姿态,用专业术语称呼,即偏瘫步态。如何预防偏瘫步态呢?

不要急于练习行走

脑卒中偏瘫后进行的康复训练实际上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刚刚能坐能站就着急在家属的帮助下练习行走,那么患者一定会不自觉地使用“坏腿怎么容易运动就怎么动”的运动方法。虽然有些轻症患者在这样的训练方法下确实恢复了不错的步行能力,但是大多数患者却不能在患病后的数天内恢复较好的腿部基本运动能力(比如可以较为灵活地蜷腿、勾脚),如果强行“步行”,容易出现问题。

康复训练小贴士:患者平躺在床上,偏瘫侧靠近床边,家属用一只手轻握脚踝,另一只手托住膝盖窝,要求患者主动用力、蜷腿。患者蜷腿时,脚后跟要一直挨着床面,不能抬起;蜷腿时要保持“正上正下”,不可左右晃动;患者要主动用力,家属在患者用力不足的情况下,应适当加以辅助。患者平躺在床上,蜷腿,膝关节弯曲至90度;患者家属一只手托住患侧脚底,同时让患者做“勾脚尖”的运动。勾脚尖时,脚尖要朝外上方勾。

勤练站功和平衡能力

行走需要稳定,需要平衡。患者中风后,由于病腿出现运动和感觉的异常,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如果我们把行走近似看作左右腿交替单腿站,那么为了保证良好的行走姿势,则需要双腿保持短时的、有良好髋关节和膝关节控制的单腿平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挺膝盖、打软腿等异常现象。

康复训练小贴士:在练习好双腿站立的情况之下,逐渐练习“坏腿”负重,最后达到“坏腿”几乎能承受整个身体重量的效果。“坏腿”可几乎完全承重时,再缓缓抬起“好腿”,同时坏腿膝关节稍弯10~15度,反复练习。

走路的时候“多想想”

完成床上的蜷腿训练和坏腿站立承重训练后,就可以尝试练习行走了。但是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出现异常的姿势,以免养成不正确的行走习惯。

康复训练小贴士:患者行走时先轻迈“坏腿”,尽可能按照“轻弯胯,微弯膝”的方法,慢慢地把“坏腿”迈出去;尽量用“坏腿”的脚后跟着地,然后慢慢把身体的重量压到“坏腿”上。“坏腿”完全负重后,膝盖保持10度左右的弯曲,然后抬起“好腿”往前迈步,迈步的幅度不宜过大,以“好腿”的脚后跟落地点略微超过“坏腿”的脚尖为宜。这样既可以保证步行姿势的基本正确,也可保证患者的平衡,避免摔倒。

中风后出现步行功能障碍,患者如果想要恢复较好的步行姿势,刻苦练习少不了,同时也要注意练习方法的正确性。文中介绍的“康复训练小贴士”是中风偏瘫后患者步行康复训练的几个核心要点,按照上述方法多加练习,可以预防偏瘫步态的出现或减轻偏瘫步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中风后的步行功能训练并非仅仅是几个“核心训练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需要真正恢复“好看”的运动方式,还是需要专业医生的精心指导。

(本刊综合)

责编/斌子

猜你喜欢
小贴士脚尖步态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淘气小贴士
淘气小贴士
冬季穿搭小贴士
春光乍泄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踮起脚尖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