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2017-10-20 05:18谭晓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外语问卷

谭晓春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谭晓春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本研究对国内30多所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而开展了定量和定性研究。通过对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将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归纳为教师自身学习、教师合作和学校三方面。同时,本文对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提出了改善建议。

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复合型人才培养

自从2007年教育部正式将商务英语批准为一个新的独立专业,商务英语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进入基本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050262),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商务英语博士点。商务英语专业覆盖了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所有类型和层次的办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强调其动手和实操能力;培养本科生,应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在研究生培养层次上,应注重系统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博士生,应注重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培养方式上应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同时服务于地方特色的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基础:强烈的社会需求、良好的师资队伍、学生能力突出和学生就业水平高。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师资队伍自然也要是复合型的[1]。可见,高素质复合型师资对培养出高能力的毕业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职业发展会影响教师的能力素质,从而影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影响商务英语学科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Fuller于1969年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2]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使得教师职业发展理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新焦点。国外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一般分为三大类:时期论(phase theory)、阶段论(stage theory)和周期论(cycle theory)。

笔者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主题检索框内输入“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在文献来源中分别输入14种外语类期刊①,检索2006—2016年有关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发现数量尚不足百篇。在内容上,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构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及其发展途径的研究。

郭桂杭建议商务英语教师增加统计学知识、增强应用数据分析能力[3]。鲍文从群体合作发展、自我指导发展两个方面提出商务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案[4]。李翠英、孙倚娜评价和比较了美、澳、以、日四国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讨我国在此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主张制定统一可行的英语教师能力标准[5]。夏纪梅认为钻研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师实现发展的可行之路[6]。

(二)以了解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为目的的研究。

有的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和叙事探究等方法调查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7-8];有的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及自主发展进行深度调查[9-10];有的研究者着眼于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11];有的则对教师发展策略的调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2];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心理,如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等[13-14]。

(三)对具体课堂环境下真实教学活动的研究。

许悦婷、刘永灿基于教师发展视角,采用叙事探究方法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形成性评估知识[15]。国红延、战春燕首次调查了教材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6]。王俊菊、朱耀云尝试探讨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17]。吴一安、唐锦兰则探讨了教学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8]。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类的论文凤毛麟角。仅有的少量研究主要探讨商务英语教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及今后发展模式,但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途径和需要缺乏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并阐述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为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下两个问题: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和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是由研究人员在文献阅读和反复讨论基础上自行设计而成,包含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定量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共28个题项;定性研究为访谈部分。问卷包括两大块内容,第一块是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个人简况的调查,如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高校教龄、毕业院校、最后学历、研究方向和有无企业工作经历;第二块是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均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设计题目。第一部分(1~13题项)主要调查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现状;第二部分(14~28题项)主要调查商务英语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路径。问卷设计初稿由3名在商务英语专业领域有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专家审核与论证。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根据现实测试结果和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对问卷内容和结构进行相应修改,从而确保问卷的效度。对问卷内容的Cronbach信度分析结果(Alpha =0.893)表明,该问卷信度比较高。访谈部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随机对十名教师进行聊天式访谈,同时进行记录及录音。

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法可以有效检验数据效度和降维的作用,也可发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家Kaiser给出一个KMO的标准:KMO > 0.9时,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KMO在0.6以上的都可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按照特征值>1进行抽取,对其分析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最后得到KMO检验值为0.715,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无多大差异;Bartlett球体检验近似卡方为260.137, Sig值为0.000<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各个变量指标间取值是有关系的。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问卷所有题目的效度也达到较好水平。对于问卷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6年参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学院举办的商务英语暑期学校的来自全国30多所大学和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教师。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全国各地商务英语教师的调研,揭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和路径。

(三)数据收集过程

课题组利用商务英语暑期学校课间休息时间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马上回收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6份,问卷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共计34份,占回收问卷的94%。无效问卷主要因信息漏填造成,这些问卷不在本研究的统计范围之内。

三、结果与讨论

(一)商务英语教师个人简况

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整体上以有多年高校教龄的中青年女教师为主。其中男教师占23.5%,女教师占76.5%;年龄30~40岁占64.7%;高校教龄5~10年的教师占35.3%,10~15年的占32.4%;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91.2%,具有博士学历的占2.9%,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5.9%;教师职称结构整体上以讲师和助教为主,比例分别为66.5%和21.6%,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为11.9%;11.8%的教师获得BEC中级证书,88.2%的教师获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大部分教师无企业工作经历,占79.4%,仅20.6%的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王初明教授提出“学伴用随”原则,即learn together, use together,主张商务英语教师更多地带领学生参加移动课堂,到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学习[19]。学校为移动课堂的开展提供平台,联系当地企业,定期让教师到企业挂职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加快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丰富商务英语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全球化发展战略。

(二)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共涉及13个问题,主要调查教师自身能力、教法、对教改要求和内容的所知所能以及学校教师资源方面。

从教师自身能力来看,受调查者对自己的商务英语教学信心不是很足(M=3.18,SD=0.904),仅32.3%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商务行业背景知识和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M=2.97,SD=0.969)。访谈中的女教师大多表示家庭琐事多和教学任务重会影响其科研成果。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商务英语知识能力,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同时,应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研促教。

从教改方面来看,85.3%的受调查者积极参与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M=4.44,SD=0.824),但对商务英语教改的模式和改革重点不是很清楚(M=3.62,SD=0.779)。在访谈中,部分教师表示学院没有专门组织学习教改大纲,自己也没有专门去了解。调查结果表明,商务英语教师积极参加改革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对教改重难点了解的能动性较差。

从教法方面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M=4.21,SD=0.808),鼓励学生使用学习策略(M=4.15,SD=0.989)。82.4%的受调查者上课会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M=4.15,SD=0.784和M=4.41,SD=0.734);仅26.5%的受试者使用微信辅助商务英语教学。访谈中,教师表示每天都会使用微信,不过很多时候都是看看一些写得好的文章和朋友圈,还有就是工作上的联系,很少用微信辅助教学,觉得麻烦且浪费时间,需要一定技术建立微信辅助教学平台。仅29.4%的受试者了解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调查结果表明,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营造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迎合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和微信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从学校教师资源方面来看,多数教师表示学校商务英语教师队伍人员配置不足(M=2.76,SD=1.257)。从调查数据反馈看,学校应该多引进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来壮大教师队伍。

(三)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的调查,共涉及15个问题,主要调查以下三个路径:教师自身学习和意愿、教师合作和学校方面。部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均值最高的4个选项(28,27,26,21)和最低的4个选项(14,19,16,15)

在教师自身学习和意愿方面,均值排序最高的选项28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表达了商务英语教师强烈的愿望。在访谈中,教师们热切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学生。选项26是“主动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选项21是“积极参加有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各种讲座”。选项16(M=3.65,SD=1.125)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基本功竞赛或优秀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访谈中的教师表示不想参加讲课比赛大多是因为比赛比较费事,而且个人不太在乎是否获得“优秀教师”称号,认为只要平时上好课就行;选项17(M=4.15,SD=0.989)是“参加商务学术会议和培训”,选项18(M=3.85,SD=0.958)是“常阅读有关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期刊或书籍”;选项20(M=4.24,SD=0.955)是“有主持课题或参与他人课题研究的经历”;选项22(M=3.94,SD=0.983)是“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都有强烈的意愿想成为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从均值来看,这些选项大于3,说明教师积极地通过各种培训、进修、讲座、学术会议和参加科研来提升自身水平,同时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在教师合作方面,选项14是“积极参加商务英语的集体备课活动”,此项的标准差在问卷第二部分的均值排序最低,仅38.2%的受调查者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访谈中教师回应,平时自己单独备课多,很难召集所有教师集体备课。大家上课任务比较繁重,又有学校和家庭事务要处理,加上城市的上班路途遥远,如果集体备课,一般是安排每个教师各自备好一个单元的授课教案和课件,大家共享。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教师上商务英语课程,根本不需要集体备课。选项15是“积极参加每学期的示范课教学和观摩听课活动”,访谈中教师反映听课比较费时,而且自己上课任务多,有时候和示范课时间冲突。学校每学期虽然硬性规定教师听课,而且把听课记录填写在规定表格内,但教师们一般不去听,只是把示范课教师上课的教案抄在表格内上交即可;选项24(M=3.85,SD=0.892)是“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选项25(M=3.82,SD=1.114)是“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或作为青年教师被指导过”。数据表明教师之间合作不理想,应该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多组织集体备课、示范和观摩听课,交流经验和体会。

在学校方面,选项27(M=4.56,SD=0.613)是“希望学校多引进商务专长人才,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选项19是“经常在指导学生的校企实习中学到很多实用商务知识”,此项的标准差在问卷第二部分的均值排序倒数第二。在访谈中,受调查者表示不是每个学校都与企业签订协议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很多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学校根本没安排学生实习,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有的学校安排专门带队实习的教师,任课教师只需要指导学生,不需要联系企业,这使得任课教师和真实的商务活动环境脱节。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应该多引进商务英语人才,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同时,学校应该积极联系当地企业,和企业签订协议,让教师到企业挂职,让学生到企业实习。

四、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现状与路径对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启示

(一)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教师考取商务英语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更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

目前国际上有FTBE(First Certificate for Teachers of Business English),是专门为商务英语教师设计的教师资格证书,报考者需要具备教授商务英语课程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此资格证书由国际性考试机构英国伦敦工商会LCCI颁发,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在我国设立该证书的资格考试。

(二)全方位实现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根据学校特色建立微信平台辅助商务英语教学

胡壮麟教授将“多模态符号学”概念引进国内,阐释了多模态、多媒介的区别和关系[20]。所谓“模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感官。多模态是指人类与环境互动的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身。本文所定义的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是指师生与真实环境互动的多种方式。多模态学习是所有正常人的自然学习方式。多媒体学习其实是指向学习者呈现学习内容的方式。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应该将多模态、多媒体和多环境教学有效地整合,通过关注本校建立的商务英语教学微信公众号,培养学生在商务背景下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商务英语教师要获得系统的信息化教育理论知识,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通过微信定期推送商务英语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种商务英语知识。

(三)学校和当地企业签订协议,让商务英语教师到企业挂职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虽然英语功底扎实,但商务英语知识和实践能力薄弱,这样会造成授课时信心不足,在实训指导学生时无法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致严重影响实训效果。解决此问题应该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三方联合,提高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有效性。学校要尽量争取和当地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企业,尤其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企业签订协议,搭建互利互赢的校企平台,精心选拔外派商务英语教师挂职顶岗实践,真正让挂职教师“学伴用随”。教师和学校要积极为企业服务,提供帮助。学校要重视对挂职教师工作的跟踪调查,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督查,并对教师的反馈及时作出回应和处理。

(四)构建商务英语教师合作结合专家指导的反思教学模式

学校改革专家李特(Little)认为,教师合作是教师之间结成团队,通过分享经验、提供反馈、支持与协助等形式改进教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21]。将反思教学的概念引进外语教师教育的是英国语言教师教育专家Michael J. Wallace,他在其1991年出版的专著TrainingForeignLanguageTeachers:AReflectiveApproach中提出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实践模式: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22]。建议商务英语教师常对自己的上课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常组织集体备课,同兄弟院校多交流学习,建立一支优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教师合作应建立在合作者在资源共享、共同决策、共同负责等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自愿平等的基础上。

(五)整合商务英语学科特色的教学和科研,教学为根本,科研为关键

要培养出更高水准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关键在于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型的商务英语教师更能有效地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校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信息意识;鼓励科研立项,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以参与科研和外派到高水平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商务理论为主,加强商务理论研究能力,使本校商务英语教师快速了解或掌握商务理论知识,尤其是最新的商务理论知识。

五、结语

基于本文对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多数教师的语言能力强,但商务英语知识不够;(2)教师对多模态教学了解不多且普遍不会使用微信辅助商务英语教学;(3)多数教师不用亲自带学生到企业实习,教学与实际脱节;(4)虽然教师积极参加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但对教改的重难点并不清楚,也很少进行集体备课和参加教学比赛;(5)教师对科研能力对教学和教师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尚显不足。

本文针对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提出三方面路径:(1)在教师自身学习方面,多参加各种提升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讲座、培训、进修和学术会议,使教学与科研统一;(2)在教师合作方面,教师应该以团队的方式合作,集体备课,经常进行反思教学,把最真实自然的人类学习方式多模态教学应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利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3)在学校方面,多引进商务英语专才,搭建互利互赢的校企平台,精心选拔外派商务英语教师挂职顶岗实践。

[注释]

①这14种期刊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外国语文》《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外语教学》。

[1]朱文忠.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脉络、特色与实效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4):22-27.

[2]FULLER F. Concerns of teachers: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69(6):207-226.

[3]郭桂杭.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师发展——基于ESP需求理论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5):26-32.

[4]鲍文.商务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外语学刊,2011(2):118-119.

[5]李翠英,孙倚娜.国外英语教师能力标准对我国英语教师发展的启示[J].外语界,2014(1):23-28.

[6]夏纪梅.教材,学材,用材,研材——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J].外语界,2008(1):29-32.

[7]蒋玉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语,2012(4):17-24.

[8]徐锦芬,李斑斑.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反思现状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12(4):6-14.

[9]汪晓莉,韩江洪.基于实证视角看中国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现状与发展瓶颈[J].外语界,2011(4):44-51.

[10]陈桦,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25-29.

[11]李燕.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3):21-25.

[12]徐锦芬,李斑斑.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反思现状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12(4):6-14.

[13]刘煜.隐喻中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职业认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35-39.

[14]唐进.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自我对质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70-75.

[15]许悦婷,刘永灿.大学英语教师形成性评估知识的叙事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61-68.

[16]国红延,战春燕.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11(4):67-74.

[17]王俊菊,朱耀云.师生关系情境中的教师学习——基于叙事日志的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287-292.

[18]吴一安,唐锦兰.融入自动评价系统的写作教学实验对高效英语教师的影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7):3-9.

[19]王初明.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5):53-59.

[20]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21]Little J W. Teachers as Colleagues[Z].A. (eds.) Schools as Collaborative Cultures[C].Lieberman: the Falmer Press.1990

[22]Wallace M J.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ASurveyonCareerDevelopmentPathsofBusinessEnglishTeache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TAN Xiao-chun

(Guangzhou Nanyang Poli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00, China)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hrough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in more than 30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paths in three aspects: teachers’ self-study, teachers’ cooperation and scho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areer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paths; multi-capability talent development

G645

A

2095-7602(2017)09-0163-06

2017-05-25

谭晓春(1981- ),女,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和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外语问卷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问卷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