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芦苇荡上的火把(组诗)

2017-10-21 21:34姜华
草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沙家浜芦苇荡阳澄湖

姜华

春来茶馆

恐怕穷尽你想象的翅膀

也想不到,当年的春来茶馆

至今仍飘着茶香。提起阿庆嫂

大多数人都还记得。一位异乡人

站在沙家浜上,表情被芦苇隐藏

多么像当年传送情报的人

我看到前世被荒凉和战火围困

萧条的去处,一丛芦花于昨夜的春雨中

奉旨开放。我知道唯有怀抱信仰

的人,才会有弥久的底气

一个从前世走来的茶馆

老板娘的吆喝声,喊活了风水

谁愿意不停地回忆,复制岁月的底片

当年开茶馆的人,已纷纷在月光下走远

我看到古朴的茶舍坐在沙家浜上

年轻如当初。红色旅游正在苏南拐弯

那些闲置的思想,兵器和渔具

千年之后就是文物

土炮台上的气味

站在隐湖长廊,一条布满伤痕的

老街,让我的嗅觉长出翅膀

土炮台的火药味,伴着清冽的风

从芦苇荡的夹缝里突围,给一个民族

留下了永远的创伤。中国

抗战史上的一次记忆,余音绕梁

走进残破的防御工事,有多种语言

在喧哗,又被密集的枪炮声压制

东洋气味在湖面上迷漫、旋转

我的记忆瞬间跨越时空

在一场卫国战争打响前夜

我听到来自东方密集的脚步声

在土炮台上,我看到一双双眼睛

放大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和信仰

如果有可能,我愿意退到炮口上去

壮烈地毁灭,给和平蹚出一条生路

请记住

在这个流火的九月,神州大地的温度

仿佛更高。70年前的枪炮声

曾经让一个民族夜半惊梦

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宁静的天空

华夏民族,被卷进一场大火

激越的呐喊声,响彻了整个东方

一场长达14年的战争

给国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

永远都无法愈合的内伤

一份教科书被搬上了历史祭台

那些奔跑的文字,弯曲在战史里

魔鬼终将被人类反复诅咒

请记住那些淌血的地名,卢沟桥

上海、台儿庄、长沙、南京

请记住那些受伤的名词

抗联、远征军、飞虎队、统一战线

百团大战。请记住那些黄皮肤的勇士

杨靖宇、张自忠、左权、戴安澜

和没有留下名讳的人

战争,曾引燃北方的青纱帐

和南方的芦苇荡,让东方的天空

布满乌云和烈火。现在我们

重新打开它,就是为了穿针引线

缝合历史与现实的伤口,高举

正义火把,给野心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告诉你,我有深藏不露的尊严

一块盾牌高悬国门之上,请勿打扰

在沙家浜

游船顶上的风,险些把我的表情

掀入湖中。一望无际的水

让人有些心虚、无助、视野渺茫

想不到温柔的江南,竟有

如此浩荡水势。走过红石村的时候

我把矜持弄丢了

在横泾老街。我与一位姑娘

狭路相逢,她有些忧郁的眼神

瞬间击溃了我。蜂拥而行的游客恰好

掩盖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慌张

爱人微笑着,站在一旁

她的眸子,充满了柔情和水

初夏,一位来自西北

卑微的草根诗人,站在

芦苇荡里,内心无比空虚

眼前的阳澄湖水,收尽天光

除了苍茫,还是苍茫

好雨

在常熟,你会体验到风速

从沪宁高速刮过的风,夹着闪电

阳澄湖与苏州河划出一个广角

正在把一块地理的风水和欲望抬高

这里的山水、田园、花朵和道路

被有序摆放,排列组合

好似一桌豪华盛宴。主菜和拼盘

都是那样讲究、精致,且尽善尽美

先在正中把民生放稳。再把

科技、产业、生态、旅游和文化

依次呈上,最后把一道用幸福与梦想

調制的高汤,端上来

乙未初夏,有强劲的风伴着细雨

掠过江南大地,让一座

从前朝生根的名词,风生水起

站在一块常年收获的版图上

一位诗人隐藏起内心风暴

这真是一场好雨,好雨

[责任编辑 敕勒川]

猜你喜欢
沙家浜芦苇荡阳澄湖
芦苇荡里的鸟儿
沙家浜、蕈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阳澄湖的品质!看“秋螯”大闸蟹品牌的十年成长路
芦苇荡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亲亲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