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优化策略

2017-10-21 07:32苗培林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10期
关键词:漫画书读题故事书

苗培林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对问题审视不严密、思考问题不全面、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夠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感悟、在错误中体会,才能使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更强,才能更好地为解决问题服务。

一、加强读题指导,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而读题是审题的关键。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题目学生不会做,问老师,老师只需让他再读两遍题,则不用老师讲他也会了,这里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养成读题和审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题,让学生通过读题来把握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准确理解题意,这样反复的强化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在读题中找出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和方向的习惯。

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和漫画书共97本,其中漫画书39本,借出5本,那么故事书有多少本?现在书架上故事书比漫画书多多少本?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本题以插图的形式给出,这样更便于学生读题,但是在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好多学生并没有读懂题意,因为有很多学生不知借出5本该如何处理。这时教师让学生再读一读,以明确题目的意思,通过多读几遍学生就可以知道,借出的5本仍然在漫画书的39本里,所以故事书就是97-39=58(本),书架上现有漫画书39-5=34(本),则现在故事书比漫画书多58-33=25(本)。

培养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要从小抓起,让学生在一年级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学生在以后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快速理清思路,顺利完成解题。

二、倡导多元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受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与发现,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倡导多元思考,其实就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如对于“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鸡兔同笼,头共46只,足共128只,问鸡兔各几只?有的学生用到列表枚举法,但过程比较繁琐;有的学生用到假设法,假设都是鸡或者都是兔,可以得出兔的只数:(128-2×46)÷(4-2)=18,再求出鸡的只数:46-18=28,或鸡的只数=(4×46)÷(4-2)=28,再求出兔的只数:46-28=18;有的学生用到了《孙子算经》中的抬腿法,得出兔的只数:128÷2-46=18,再求出鸡的只数;绝大多数同学用了方程法,设鸡有x只,则兔有(46-x)只,列方程为2x+4(46-x)=128,从而很简单的就可以求出结果。

对于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式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也是“求同存异”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三、强化变式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出现一些解题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变式训练,借助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方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如教师给学生准备出不规则的物体、水、尺子、不同形状的容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来进行实验,有的小组选用了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和宽,倒入一定量的水后量出水面的高,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量出现在水面的高度,用长×宽×水面上升的高度就可以,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有的小组选用了圆柱体或正方体,还有的小组先将容器装满水,用计算溢出水的体积来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所有这些方法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不同的体验和方法的交流让学生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掌握的更全面,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落实好“以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题目、审清题意、分析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漫画书读题故事书
心爱的读题猫
Storybook 故事书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天边的故事书
暖心有爱的故事书
欢喜小侦探系列 漫画书迷云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