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

2017-10-21 10:45李雪
新智慧·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笛卡尔理性

李雪

【摘 要】笛卡尔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他作为唯理论的开创者,用“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 /I think,therefore I am )。确立了思维对于存在的决定性原则,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理性上升到至高的地位。然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学者眼里却成为了一个批判笛卡尔的一个致命性把柄。诚然,“我思故我在”在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中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在饱受批评的同时也备受推崇,对于任何时代来说,这一命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关键词】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理性

在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之前,不得不提起他所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经院哲学一蹶不振,哲学百废待兴,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又在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的一个时代。正是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之上,笛卡尔建立起了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大厦”,而这一“知识大厦”便是以“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所树立起来的。

“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的提出与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思想有关。笛卡尔认为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凡可怀疑的,我们也都应当认为是虚妄的。①笛卡尔对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总的来说就是对人类、对世界和上帝的怀疑。这种怀疑便是“普遍怀疑”,而“普遍怀疑”又是提出“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工具。笛卡尔认为怀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普遍怀疑”则把“清楚分明”的理性确立为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未经论证的知识都不能被称作为知识,因而笛卡尔持怀疑一切的态度。正是因为持有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才能对事物产生思考。笛卡尔甚至认为:我之所以为我的东西可以没有肉体而存在,俗见说“我”没有身子不能思维是未经理性审视的预设,如同一生下来就戴着铁链的人,误认为铁链是他身体的一部分,甚至认为没有它走路是不行的。②在笛卡尔的眼里,“我思故我在”是可以用鲜血打图章来担保的真理。

“我思故我在”从字面上的意思上看发生思考行为的主体是“人”,然而按照笛卡尔的理解,这里的我仅仅指的是一个精神实体,可以是一个心灵、理智或者是理性。“我思”作为属性,其必须依附于“我”而存在。③这种解释在《方法》中也得到了笛卡尔的解释:只要我停止了思想,我就没有理由相信我存在过,因而我本质上是一个思想的实体。④很多学者认为“我思故我在”的翻译并不恰当,因为英语的翻译是:我思,因而我就成为了我。故应该按照“我思故我是”来理解。其次如果按照“我思故我在”来理解,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我思考的时候我是存在的,那如果我停止了思考,我就不存在了?显然笛卡尔的本意并非如此。如是,将“我”看作是一个精神实体,便可理解为当“我”在思考时,“我”是起作用的,而当“我”停止思考时,“我”就不起作用了,并非“我”就不能存在于这个环境之中了。

近代的唯理论注重思维的第一性原则,强调思维对存在的决定性作用。笛卡尔又被誉为是近代唯理论的开创者,他正是用了“我思故我在”来确定了思维的第一性原则。“我思”是内在与人脑合乎理性的规律,而对于“我思”常常有两个不同的理解,一者认为是我能思考的能力,一者认为是我正在进行思考这项行为,两者都是从经验层面上来理解的。对于“我思故我在”这一个命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我思”和“我在”何者具有决定性,这也就是为何笛卡尔的这一命题会受到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学者的抨击的原因。我对这种争论也抱有自己的一点拙见:首先我是从笛卡尔作为一名理性主义学者、唯理论的代表来看的。既然作为一名唯理论的学者,必然强调思维的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个命题中重要的部分就集中在“我思”。因而可以理解為正是因为我在思考,我在怀疑,我才意识到做出思考、怀疑行为主体的“我”是存在的。当然,我的这种理解肯定也会受到唯物主义的质疑,如果发生行为的主体不存在,那么思维缺乏主体的引导,也没有产生的介质,自然不会发生。所以第二个层面,我就将此处的“我”理解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并不是一定要具象到“人”,而是诸如心灵、理念或是理智这样的精神实体,它们可以做到思维领导存在。这一点就像是当今中国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它是不能被肉眼所察觉,然而它是内在与国人脑海中的存在,因而它也就起到了思维对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它规定了国人应该怎样做才符合条条框框。通俗的说法就是计划指导人的行为。这种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外部世界,对外部世界的思考并不能证明主体“我”的存在性,即人可以不依赖于肉体而对事物进行思考的的思想为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当然这只是局限的观点,自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思维第一性原则后既受到了推崇也受到了质疑。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论中的“我在”是本质的存在。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来看,笛卡尔继承了本体论的思想,并将这一精神内核加入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开启了近代哲学唯理论的先河。⑤笛卡尔凭借这一思想,使他本人在怀疑中确立自我,并用“自我”的理性主义怀疑心外的一切,从而把认识提到了哲学研究的首位。另一方面,质疑者认为“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是一个抽象观念的我,也就是所谓的“天赋观念”,从这一层面上说,“我思故我在”的成立是依赖于“天赋观念”的。⑥海德格尔则从“广延物体”入手,认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是对世界的遮蔽,

海德格尔指出笛卡尔以“广延物体”理解存在者的存在所造成的对世界的遮蔽实质上是对存在者存在的意义遮蔽。⑦每一代的哲学家都尝试着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然而对于它的解释又会并生出新的问题,故而这一哲学命题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笛卡尔在有关“我思故我在”原理的论述中,把自我、理性的原则提到了哲学的高度,对中世纪的宗教权威直接对立了起来,将人们从宗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救出来,虽然这一理论受到了来自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批判,但其对于中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保有理性主义思想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是解放中世纪思想桎梏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是在哲学史上使思想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成果。即使在当今的哲学界,对于“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还能冒出新的声音,证明对它的探讨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仍旧具有现实意义。

注释:

①笛卡尔.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②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35~137.

③肖根牛.论康德的“我思”概念[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

④笛卡尔.谈谈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7~28.

⑤申晓娜,辛玮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8):118.

⑥刘永生,张静超.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批判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16):387.

⑦王为理.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J].复旦大学学报,1997(1):98~103.

参考文献:

[1]肖根牛.论康德的“我思”概念[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

[2]申晓娜,辛玮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J].出国与就业,2011(4):118.

[3]刘萍,王贝贝.浅析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J].科教导刊,2010(9):75,87.

[4]叔贵峰.“我思故我是”才是笛卡尔的本真沉思[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4):41~43.

[5]李曦.论欣提卡对“我思故我在”的践言性诠释[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6]刘永生,张静超.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批判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16):387.

[7]柯陈圆圆.反思前的“我思”,真正地回到事实本身[J].山东大学学报,2006(1):61~64.

[8]王凤丽.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构及反思[J].鸡西大学学报,2012(1):31~34.

[9]王为理.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J].复旦大学学报,1997(1):98~103.

猜你喜欢
笛卡尔理性
笛卡尔的解释
笛卡尔浮沉子
极坐标系中的奇妙曲线
“心形曲线”:数学家写给瑞典公主的最美情书
欲望膨胀
数学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笛卡尔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