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转换的技巧

2017-10-23 16:32叶苑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转换句式

叶苑莳

【摘 要】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所在,它是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来实现的。巧妙地进行语言转换,能使学生的语言习得更富成效。

【关键词】语言习得;转换;句式

语文就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遣词造句,学习布局谋篇,学习构思立意也就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语言学习因素,为学生提供各种语言转换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语言转换一些技巧。

一、转换句式,凸现内容张力

文章中经常会出现典型的句式,而这些典型句式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载体。运用典型句式,对文本语言进行转换,不失为一种语言习得有效的手段。

1.重组

一篇文章,传达给读者纷繁复杂的语言信息。通过语言转换,把这些繁杂的语言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理清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习得语言。

于永正老师教学《全神贯注》第一自然段:“……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师:自由读读这段话,想想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谁能用上“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来说说就更好了?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

生1:虽然女像仪态端庄,但是罗丹觉得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女像。

生2:虽然女像是一尊杰出的作品,但是罗丹发现女像的左肩有点偏,所以要修改女像。

生3:虽然女像雕塑得很不错,但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发现女像的左肩偏了一点,所以要修改……

可以看出,学生理解了课文,并将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了重新组织运用。理解和运用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2.提取

課文中鲜活的语言俯拾皆是,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种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把发现的东西提取出来让学生体会。提取就是将语境中的基本的句式或词语提取出来,运用到相似的语境中进行转换。

《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通过反复运用“我愿意……就……”表达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等所有景物的自由、快乐。

师:除了动物、植物,作者更是自由的,你能用上“我愿意,就。”来说说“我”是怎样的自由吗?

生1:我愿意浇水,就浇水;

生2:我愿意吃黄瓜,就吃黄瓜;

生3:我愿意捉一个绿蚂蚱,就捉一个绿蚂蚱;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它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自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这份无拘无束的自由吧!

在句式表达中,学生体会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极度的自由和快乐。这样的妙处,就在于老师善于从文中提取出典型句式进行训练。

二、转换再创,突破“文本”窠臼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是一种工具。”教学中要处处立足于语言本身,挖掘文本中的词语运用、段落结构、语言组合,有意识地设计相应的训练点,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通过模仿、借鉴,达到迁移性运用,并再创造的目的。

1.唤醒鲜活精准的词语

《穷人》一课,桑娜细腻的心理,作者刻画得尤为传神。桑娜将孩子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有自责,有害怕,有担心,更有决断。一大段心理活动的中间用了不少省略号,体现出桑娜当时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也更突出了她当时的忐忑不安。我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忐忑不安”一词进行理解,体会桑娜复杂的心理,从而感受其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我让学生思考:“你什么时候也感到过‘忐忑不安?”学生想到了考试考砸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偷玩了电脑后……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是爸爸回来了吗?他会说什么呢?谁让你不经过我同意偷偷玩电脑!不多看书就只知道玩……是爸爸进房间了吗?不,他还没有进来!……我赶紧关电脑……可已经来不及了!为什么玩电脑的念头就是控制不住呢?他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谁叫我我自作自受……嗯,被爸爸骂一顿也好,我不该不经过他同意就自己玩,更不该作业没有做完就去玩!

对学生来说,借助课文,联系实际,挖掘已有生活体验,写出的心理活动变化细腻而生动。这样的文章语言表达方法的迁移练习,较好地降低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难度,收获是明显的。

2.迁移别出心裁的句式

句式表达效果的好坏是评价一篇文章好与否的标准之一。有的句式整齐,体现一种匀称美,有的长短相间具有参差美,有的有问有答具有抑扬美,有的运用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气势磅礴,还有一些巧妙的过渡句和复句表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妙用,而且要让学生拿起笔来练一练。

如教学《白杨》,设计这样的练习: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句式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无私奉献的人和事物。再写写自己周围像“爸爸”那样的人。学生打开记忆的阀门,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出材料,有辛勤工作的父母,有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人,有兢兢业业的老师等。从树到人,从“爸爸”到所有像“爸爸”这样的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学生感受白杨和像白杨那样的边疆建设者的崇高精神,训练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3.借鉴错落有致的段落

六上《山中访友》一文,主题美、形式美、想象美、语言美。课文第五自然段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相近,结构相似,既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让学生借鉴形式再创,学生作品精彩纷呈: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情地跟他们打着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面明镜,是要我梳洗打扮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男高音多么雄浑、多么有气势。你的歌曲多么刚劲,多么有力,使我全身充满了力量。你好,巍峨的群山!平地衬托出你挺拔的身躯,你宽阔的额头上刻着皱纹,酷似一位正在沉思的老学者……”

这样的段式借鉴再创,根植于书本,想象于书外,就连平时看见写作就发怵的学生,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既有仿效,又有创意,真正体会到写作之乐。

语文课堂要紧抓转换的把手,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全方位触摸语言实质,扎实高效地实现语言习得的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转换句式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