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社保情

2017-10-24 02:21
中国社会保障 2017年7期
关键词:包头市工伤保险工伤

最美社保情

社保是温暖的阳光

一个热爱事业的人,总会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岗位职责;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总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精彩的华章。刘淑云,一个忙碌的身影,一个快节奏的干练女性,一个精通政策善于沟通的执行者,让多少人受益,让多少人敬佩,让多少人扬起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您好,我是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科刘淑云,您提到的问题由我来为您解答。”刘淑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参加包头人民广播电台的热线节目了,但每一次她的现场解答都能赢得听众的感谢声。包头晚报记者部主任李永宏说:“听刘科长讲政策、举例子,特别透彻,有拨云见日之感,没的说。”

作为包头市工伤保险全面启动的直接参与者,从2003年6月起,刘淑云参与起草了《包头市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方案》《包头市实施工伤保险工作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2013年,包头市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率先将公务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实现了工伤保险政策全覆盖。

杨圪塄煤矿的老工伤人员李忠永远不会忘记,正是刘淑云4次带队深入矿区,在广泛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的基础上,积极为矿区老工伤人员奔走呼吁,通过上报市政府,协调市国资委、财政局、东河区政府等部门,才将杨圪楞煤矿的300名老工伤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使他们享受到了“新待遇”。

宁鹿石油公司一名工伤职工重度烧伤达90%,医院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高额的医疗费用、危重的病情,让家属焦虑万分,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刘淑云多次到病床前探望,鼓励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告诉他们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解决了这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包钢集团的工伤职工张文斌,呈植物人状态已经10年。这10年来,刘淑云每年都去探望,了解其治疗及康复情况,在政策范围内为其延长康复期限,配置防褥疮床垫和坐垫、轮椅、纸尿裤、护理单等辅助器具。刘淑云的言行让患者家属深受感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华鼎铜业曾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死1人,重度烧伤3人。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让企业负责人如坐针毡。但在刘淑云主持下,市工伤保险部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工伤认定,并主动协调医院阶段性结账,及时拨付医疗费用,确保拨付的医疗费用满足下一阶段被烧伤员工的治疗,达到了循环的效果。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也让工伤职工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工伤保险基金的及时雨作用……

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也是基金支出的第一道关口。为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平稳安全运行,刘淑云带头开动脑筋,发动集体智慧,处理疑难案件。另外,对于未参保的外地农民工发生的工伤案件,她和同事们经过摸索,建立

人物简介

刘淑云,女,1971年2月出生,

1991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包头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科科长。了三方协商机制,即在工伤认定部门的组织下,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共同参与,由工伤认定部门对事故进行分析,解答双方的疑虑,使双方对工伤保险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最终通过调解达成共识。这样既节约了企业的诉讼成本,又能让工伤职工尽快享受到工伤待遇。

作为包头市人社局工伤保险诉讼案件代理人,近年来刘淑云累计出庭应诉行政复议诉讼案件200余次。因为她熟悉法律法规,专业能力强,善于沟通,凡是她出庭应诉的案件,胜诉率很高,受到区法院、市中院和自治区高院相关法学人士的一致好评,还被包头市法学会聘为“包头市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法律论证专家”。另外,在参与行政复议和诉讼期间,她积极协调复议机构和人民法院,力争快审快结,保护工伤职工权益。对那些恶意诉讼企图拖欠工伤职工待遇的用人单位,她会协同法院共同解决。毫无怨言、无怨无悔为弱势群体奔走献策多年的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刘律师”。

为了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刘淑云和同事们每年都不定期深入各类用人单位做工伤保险政策宣讲培训。10多年来,她平均每年授课20余次,累计为7000余人现场讲解过工伤保险政策,又被广大用人单位和员工尊称为“刘老师”。

每从朴实见风流。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包头市的工伤保险事业也将翻开新的一页。站在新的起点上,刘淑云与同事们又在为百姓谋划新的福祉。她说:“保障保障,就是要让所有群体得到合理保护,尤其是工伤保险,应该让受伤害的员工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到社保温暖的阳光。”

永不低头的勇士

20年前刘长江还是一名小伙子,他到满洲里市社保局工作时,正值社保局成立,当时的名称是“统筹办”。由于养老保险事业刚起步,许多企业对养老保险政策还不了解,都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费,当时的工作举步维艰。面对困难局面,初出茅庐的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遇到困难,知难而退是懦夫的行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是勇者的选择。”当时,刘长江的信念是做一名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社保勇士。

为了掌握各企业的真实情况,他和同事们逐家逐户走访企业,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与企业负责人谈心,为他们讲解养老保险政策,倾听他们所思所想,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推心置腹,其言切切,其意诚诚。

在最初深入企业走访时,有一家企业负责人非常抗拒刘长江等人三番五次的上门,他厌烦地对刘长江说:“你们就是旧社会的地主,恨不得抽我们的筋,扒我们的皮才好。”面对误解和冷嘲热讽,刘长江没有气馁,他告诉自己,“社保勇士,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在多次真诚地上门走访后,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被他们的诚意感动了,同时也看到其他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终于同意参加养老保险了,还抱歉地对刘长江说:“我们考虑眼前利益多一些,你们为企业发展考虑,眼光更长远一些。碰到你们是我们的福气呀。”通过走访辖区内所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刘长江掌握了详细、真实的第一手企业家底资料。通过和企业负责人谈心,他也赢得了各企业对他的充分信任和对养老保险工作的大力支持,辖区内企业纷纷主动加入到缴纳养老保险费的队伍中来,一个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

上世纪末,社保从手工经办向信息系统经办转型,电脑成为社保经办工作的标配。刘长江身先士卒,自费购置了一台计算机,白天工作忙没时间学,就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学习,五笔字根表压在他办公桌玻璃板下、贴在床头,一有机会就看,一有空闲就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行家请教。在他的影响下,全局干部职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快速提高,人人都能熟练地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推广应用的信息系统软件。

在手工经办时期,社保工作效率低下,来人办事,就要翻箱倒柜找档案、查台账。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统一信息系统的要求,刘长江立下一项硬指标:6个月内将所有人员的参保缴费资料全录入微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基础资料录入过程中,刘长江带头加班加点干活,如期将所有参保人

人物简介

刘长江,男,1963年出生,

198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

大学学历。现任满洲里市社保局副局长。

员20多年的缴费信息全部录入微机中。他牢牢树立了“强征管,抓业务;强管理,抓质量”的征管工作思路,建立了以计算机信息为依托的社保管理体系,将参保登记、缴费申报、个人账户管理、养老金核算等各项工作纳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征管资料的数据共享,促进了征管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赵宣)

充满鲜花的芬芳

1986年8月,刘鲜荣参加工作,她的第一份职业是乌海市技工学校的教师。2006年8月,她调至乌海市社保局工作。“隔行如隔山”,从教师到社保业务员,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等跨度很大,一切都要从头学起,需要她作出积极的调整和适应。适应力很强的她很快就熟悉了业务,完成了角色转换。2010年12月,她又转岗挑起全市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的重担。在新的岗位上,刘鲜荣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和激情,业务精益求精,服务人人称赞,她也先后荣获自治区巾帼文明标兵、自治区社保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2015年又被评选为自治区级劳动模范。

从事资格认证工作以来,刘鲜荣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了对离退休人员及遗属重复领取养老金的核查力度,建立了联合核查的长效机制。在她的建议下,市社保局加强了与公安局、民政局及市退管中心等单位的联系,通过公安死亡注销户口数据库和民政死亡火化数据库的数据比对,对确认已经死亡的离退休人员停发养老保险待遇。这一措施,仅2013年和2014年就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近百万元。

刘鲜荣不断创新每年一次的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特别是2014年,她采取三个区24个认证点同时进行资格认证的方式,仅用4个月时间,就对市本级及三区待遇发放人员64728人和市本级在异地居住的2000多人进行了指纹采集认证和信息确认。对因身体不适、瘫痪在床等原因无法前往采集点进行资格认证的人员,她和同事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三个区进行上门认证工作,采集率达到了97.2%。2017年乌海市全面推行指静脉认证工作,同时推行自助认证模式,全市设立21个自助认证点,她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各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及办事大厅,积极耐心地引导前来认证的人员通过自助终端完成资格认证。

刘鲜荣非常注重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在企业退休人员的基础信息采集、建立和维护数据库、做统计报表等工作中,她除了严格按章办事,做实基础数据外,还不断改进传统工作方法,把现代管理知识引进到具体工作中,努力实现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2017年,在她的努力下,乌海市市本级异地居住的待遇

人物简介

刘鲜荣,女,1967年7月出生,

1986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乌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稽核审计科科员,负责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领取人员,实现了通过登录“乌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进行网上认证,避免了传统邮寄表格方式中因丢表、来回邮寄周期长等情况导致无法按时完成认证的现象发生,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平凡中的坚守

走进许润源的办公室,第一印象就是整洁有序,一尘不染,就像他的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自1989年在包头市养老保险中心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养老保险战线上工作了28个年头,参与了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到完善、从统一到规范的全过程,他也从一名懵懂青年成长为业务骨干,从一名办事员成长为一名经办机构的业务负责人,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真心全部奉献给了服务对象,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养老保险事业。

包头市是内蒙古重要的

人物简介:

许润源,男,1968年10月出生,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包头市养老保险中心副主任。工业城市,工业企业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全区第一。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国营固定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改革,如何确定单位统筹比例成了改革实施的关键。为避免拍脑门决定统筹比例,许润源和同事们跑遍了包头市大大小小197家企业,收集相关基础信息,在当时全靠手工统计的条件下,加班加点记录,反复多次测算,最终合理确定了单位统筹比例,为实施方案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包头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作为业务骨干,许润源先后参与了包头市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改革、“两个确保”、自治区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工作,他多年养成的严谨认真、日清月结的工作作风让同事们印象深刻。在2000年打好“两个确保”硬仗的特殊时期,为尽快实现包头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他临危受命,“五加二、白加黑”,带领有关技术人员,积极开发业务软件,努力落实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各项政策,积极协调财政、银行等部门,让群众能就近、方便、安全、低成本领取养老金,确保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如期完成,为彻底解决企业养老金拖欠问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许润源常说:“经办部门就是按政策办事,自己必须做到政策通,不然提供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他始终加强党性锻炼和宗旨意识,坚持政策理论学习,日积月累,逐渐成为了单位的业务知识“活字典”、办事程序的“活指南”。群众来找许润源办事,他总是有问必答、有答必清,尽量为远道而来的群众先办理,尽量为着急的群众先办理,尽量让群众少跑路。这些年来,许润源先后被包头市委、市政府评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工作者,“一·七”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还获得了市文明委颁发的“文明市民”称号等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正是他多年来这种平凡的坚守,获得了广大参保人员的认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社职工“尚贤、厚生、严谨、包容”的深刻内涵。

草原上的丁香花

一排排、一行行、一簇簇,高的、低的,丰满的、鲜嫩的,笔直的白杨、张杨的旱柳,紫色的丁香、红色的刺玫,满眼的绿叶成荫,满腔的花香四溢。辽阔的草原上耀眼的是花,比花还要耀眼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基层社保“园丁”。

格根陶丽是二连浩特市社保局一名普通的窗口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十余年,她始终扎根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个人、窗口标兵、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格根陶丽就扎根在业务经办的第一线,她以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一颗热情服务的心,成为参保群众的贴心人。

在牧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中,因为格根陶丽是蒙古族,没有语言障碍,所有下牧区开展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及办理牧民养老保险相关业务手续都离不开她。刚开始时牧民参保意识不高、对政策不了解,尤其听说是要上门收钱,更是拒绝参保。这就需要社保工作人员一次次下牧区做宣传。牧区地广人少,居住也很分散,经常一走就是一天。天亮出发、摸黑回家成了常态。但最难的不是来回奔波,而是牧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将禁牧补贴纳入社保范畴,让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老人首先享受了待遇,进而促进其他牧民参保缴费。

根据二连市牧区生活特点,牧民一般在冬储肉期才会有闲钱和时间,格根陶丽把握这个黄金时期,把下牧区工作的重点时间放在11月、12月。冬天下牧区是个危险活,下雪封路、气温低,但她每次下牧区,一走都是一二十户。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牧民逐渐接纳理解了格根陶丽,不再冷脸冷眼,还端上了热乎乎的奶茶招待,参保率也提高了。

人物简介

格根陶丽,女,蒙古族,1983年12月4日出生,2006年8月参加工作,二连浩特市社保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科长。

2012年原来开展的“老牧保”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时,部分年满55

封面报道周岁的女性参保人员按照“老牧保”政策应该领取待遇,但按照合并后的新政策需到60周岁才能领取待遇,虽然设立了过渡期,每两年提高领取待遇岁数1岁,可还是有一些群众不理解。格苏木陶力嘎查的苏亚拉其其格,2013年正好55周岁,可按照合并后的政策,2014年才可领取待遇,老人不理解,不续保缴费,还多次抱怨。知道这一消息后,格根陶丽及时赶到老人家里,详细解释相关政策,告诉老人缴费年限长领取待遇也更高等社保政策,得到了老人的理解。老人办理领取待遇手续后,还特意到社保服务窗口感谢格根陶丽。

二连浩特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自开展以来,因为窗口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大,日均办理业务100多次,最忙时一天要办理业务350多件,一月办理业务量达5000余件。新参保,核定续保,待遇核定发放,人员转移、变更、注销,业务档案整理归档,业务报表上报等业务繁杂。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展开,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格根陶丽创新工作思路,实行了“日结制度”。不论什么情况,均在当天做到“四上、三平、六归档”。“四上”为信息系统上账、台账上账、补贴上账、收支分类上账;“三平”为信息系统实收划账与台账平、信息系统实收划账与收费平、补贴人数与金额持平;“六归档”为新参保档案归档、补缴申请表归档、特殊补贴表归档、转移人员信息表归档、注销信息表归档、待遇核定人员信息表归档。

10多年来,业务精湛的格根陶丽,凡是经手的工作,基本做到了无遗漏、零失误、零差错。(马东升)

“让澎湃上!”

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只有一颗对党的事业赤诚的心,一腔对人民群众深沉的爱。凭着对社保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执着追求,在基层社会保障岗位上一干就是23个春秋,参保人称他是自己的“贴心人”,同事们奉他为社会保险的“行动书橱”。他就是伊旗社保局副局长兼总经济师李澎湃。

1994年,伊旗率先开展集体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单位决定由李澎湃负责。由于当时有些集体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半解体状态,要收缴养老保险费只能自己拿着票本逐户上门收缴,一些征缴单位不配合,另眼相看,下岗职工心中有气,向他发泄满腹牢骚,甚至把他骂出门外。他很同情理解下岗职工的苦衷,从不发火,耐心解释,硬是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00年,伊旗要启动医疗保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谁也没干过,同志们异口同声说:“让澎湃上!”他跟随局领导跑遍了全旗各个苏木乡镇,无数次深入各大中小企业,制定办法,测算方案,建立档案,规范操作流程,为全旗医疗保险工作步入规范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3年,李澎湃调任综合业务股股长,他马上主持开发了欠费企业管理程序,完善了社会保险业务微机管理系统,使业务经办实现了无纸化操作;2004年他又负责全旗“金保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旗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化工作。

2008年任副局长后,他组织完成了旗农牧民养老保险与全市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并在全旗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使养老保险制度在全旗实现全覆盖;2012年又组织完成了农牧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工作;2014年,他主持完成了全旗“金保工程”升级工作,使全旗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与全区联网,实现了和自治区统一管理、统一制度。

工作中的李澎湃不仅踏实而且敢于创新,经常能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分忧,为群众解难。按照旗委、政府的部署,2004年李澎湃负责调查起草了转制企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工程实施方案,被确定为全旗“十大民心”工程;2006年他又草拟了伊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又被确定为全旗“十

人物简介

李澎湃,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7月参加工作,高级经济师,现任伊旗社保局副局长、总经济师。大惠民”工程,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了农牧民养老保险工作;2014年他组织草拟了伊旗被征地农牧民参加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在全市率先将被征地农牧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实施。

(郄补泉)

(吴建平 孙洋)

(张延兵 南迪夫)

(孙建雄)

猜你喜欢
包头市工伤保险工伤
顾主任会见“草原英雄小姐妹”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工伤保险缴费不实 待遇有争议怎么办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
工程转包发生事故 工伤赔偿由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