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竹编作画卷

2017-10-24 09:31吴黎莉
中华手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竹器竹篾篾匠

吴黎莉

竹篮、背篓、簸箕……只要在恩施境内的乡下走一趟,这些篾织品随处可见,能编织日用品的篾匠师傅也比比皆是。这些大山深处的恩施乡民的生活,与传统的竹篾编织息息相关。但在巴东县清太坪镇二里坡村五组有这样一位传奇的竹篾编织老艺人,他能将各种书画编到竹器上,笔画勾勒到竹篾间需要周密的设计,用掩盖式的编织方法将已经相当精致的竹丝用绣花针多次分割,通过高温对竹丝进行染色,然后再来编织,其作品堪称一绝。他就是民间艺术大师吕启文。

1942年,吕启文出生在著名的竹器之村二里坡村,其父吕家松做得一手好竹器活。9岁那年,吕启文随父亲学艺,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他艺有小成。12岁时就能单独作业并出售家用竹器品。

二里坡村盛产竹子,该村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能动手编织篾器、竹器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产品也闻名山内外。1965年,吕启文在编竹器时偶然发现一件工艺品,是清朝年间秭归篾匠李大福在该村教徒弟时传下来的一个中间编有“福”字的小簸箕,这让吕启文爱不释手,并从中受到莫大的启发。随后,他开始钻研如何在竹器上编字和绘图。

此时的呂启文虽已人到中年,但这个编有“福”字的竹器成了他打开竹器编织艺术之门的钥匙,激发了他刻苦钻研竹器编织工艺的兴趣。他将这件竹器拆开,研究编织方法,寻找编织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大胆改编和创新。经过几年时间的刻苦钻研与实践,吕启文获得了成功。他根据各地风土人情编织出10多种背篓,家用炊具、日常用品20多种,能编织竹具如筐、篓、篮等10多种;在休闲娱乐方面,可编织床、椅、桌、柜等10多种;还可编制旅游用品及各种花篮。他用此方法在竹器上编人物、山水、花鸟、景点等,创作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远销到省内外,并被博物馆和私人收藏。

从艺50多年来,吕启文老人共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代表作有《北京天安门》《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鲤鱼跳龙门》《鄂西巴东景》等。为了不让这一技艺失传,年过花甲的吕启文,更是突发奇想,计划将毛主席的39首诗词全部用半甲骨篆体编成一部长80厘米、宽70厘米的竹书,供世人欣赏。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吕启文,案头上随时都摆着《现代汉语词典》《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甲骨文字帖》,一有空闲,就看字典,认真阅读毛泽东诗词。在竹席上编竹书可不是简单的事,编一首毛泽东诗词要76天时间。仅在编竹书之前,老人就要仔细在纸上画好草图,算好字的大小、距离,需要多少根篾条,然后开始编织。目前,老人已完成竹书——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两幅,长0.8米,宽0.67米。

如今,吕启文老人很少参与农活,在家搞起了专职竹器工艺加工。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一家人由于缺乏劳力,生活水平和当地的村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一名民间老艺人,他深感欣慰:女儿女婿都是传人,老伴也会做竹器活,还带740多个徒弟,他希望把自己所会的手艺传得更远、更久。endprint

猜你喜欢
竹器竹篾篾匠
乡村篾匠
NaOH碱处理浓度对毛竹篾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东篾匠
老手艺人能用竹篾编二维码
竹篾簸箕上的花菇
地域性设计文化的不懈探索
——读张宗登博士《潇湘竹韵:湖南民间竹器的设计文化研究》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小郁竹器工艺发展分析
篾匠父亲
中国竹器史研究之二:汉代竹器
篾匠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