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彼此的光

2017-10-30 18:54陈莉莉
南风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张楚吐温咖啡馆

陈莉莉

坚持将采访地点选在一家咖啡馆,坚持在约定的时间里到来和离开,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粘连,有一种容不得半点商量的决绝。这与记者印象里的张楚不一样,好像理性了很多,又好像一切都有了规划,或者至少有坚定的意愿让生活里的某一件事情看起来有独立存在的空间。

话题进行得艰难,渐渐地有点晦涩,一切充满了形而上。一只被打碎的碗,也升为与自由有关的讨论。

张楚有自己的一套语汇,有自己的逻辑,他本就是一个工科生,神奇的是他能够有所融合,就是与这个社会有所连接,他用工科的逻辑,再用诗(哲学)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精神需求。他有自己的强硬,也有自己的柔软。有人说他有着温和的善良,我也看到他像刺猬一样的尖锐。所有的这些结合起来,让他看起来有一种思辨的模糊感,这种交错感让人恍惚。

这是一场完全精神层面的交流,或者是说只停留在精神层面。我觉得我有点跟不上趟,或者说我认为真正的“人间”除了这样的精神探索,它还是有很多体现的,也就是说人世间有很多事情只有精神是不可以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到某个实处。

从三里屯的咖啡馆出来后,我赶到了距离它20公里左右的北京肿瘤医院。

13岁患骨肉瘤的女孩躺在床上,她普通就業的父母已经倾家荡产,不知道接下来应该从哪里找钱续命。

刚刚离婚被诊断为乳腺癌中年女人在那里声嘶力竭地哭泣,她边哭边跟人说她这些年的婚姻状态,也说她将独自一人面对病魔和人生的恐惧。

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病的20岁男孩由父亲陪着住在在客厅里搭起来的临时床上,他们在等检验报告,牙齿疼了很久,具体原因还没找出来。为了省钱,他们每天只吃煮鸡蛋,而提供家庭旅馆生意的房东也因此需要每天收厨房使用费20块钱。

一个人到北京三天,每天都在医院、打电话,他的爱人患有直肠癌,他有治疗的现实条件和基础,但是他把治疗的首站放在了家乡,治疗出现了问题,他再来北京寻找其他医生,疯狂地找了几天以后,在一个深夜他在房间里哭了起来。一切都是徒劳。

他们来自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安徽、辽宁、河南等等。他们对生命有所渴望,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支撑渴望的将会来自哪里。

他们让我对上午刚刚进行的精神探索充满了困惑。

此次出行,我带了一个18岁少女之作,《你好,忧愁》,也带了一个当时需要养家的马克·吐温的心血之作《苦行记》,行文中,马克·吐温用他特有的幽默,写了社会的面面观与众生相:发财与挥霍、追求与冒险、野心与欲望……

它们以及这次出行采访时的经历,给了我一种幻觉。这大概也是记者这份职业的魅力所在。

矿区生活的艰难和危险,成为马克·吐温幽默的富矿,他回顾往事,每一个人都想有朝一日发财致富的那种如梦如痴的生活,又历历在目,他也从中取得了报偿。

同一时期作家笔下的美国西部则是除了欺诈哄骗、粗俗下流和无法无天,别无其他。

苦难是肯定的,在苦难之上,能够看到光,也许是行这世间尤其需要的能力。张楚也这样说,他努力通过他的方式让生活有劲儿。

无论是富家女的少女忧愁,还是红极一时滋养了很多人现在还在慢慢走路的音乐人,无论是密西西比河岸边的采矿人,还是挣扎在生线上的生理病人,他们都是彼此的光,也是你我的光。

猜你喜欢
张楚吐温咖啡馆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差咖啡馆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1987年的微笑
张楚是什么座?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败仗秘史》与马克·吐温的反战诉求
水上咖啡馆
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