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一重水,一本书一世界

2017-10-30 16:23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嘉善黔东南图书室

没去黔东南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对那里的印象仅停留在“连绵的大山”“民族风情”和略带着的一丝神秘。只知道自2011年起,每年暑假,中天公益合作伙伴——“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的志愿者,都会把《中学生天地》的读者捐赠的爱心图书带给那里的孩子并建成图书室。

今年夏天,“中天公益”的第七个年头,又有两间爱心图书室在那里落成。我有幸跟着“中天公益”的脚步,亲赴黔东南,一睹它的真容。

作为其中一间爱心图书室的捐建者代表,嘉善第二高级中学的俞中天、陆以恒、赵思聪同学,也在学校团委书记胡赵青的带领下,加入到赴黔东南调研的队伍中。

因为爱,我们凝聚在一起;因为爱,我们一同出发。

路,通向大山深处

通往黔东南的路,和预想中的一样不平坦。

7小时的高铁,3小时的高速,再加2.5小時的盘山公路。进村的时候,大巴走不了狭窄又颠簸的山道,只能换上小型面包车继续前进。

尽管出发时天气晴朗,可因为前一夜的阵雨,我们还是遭遇了山体滑坡,原本就狭窄的盘山路被泥沙落石挡住,变得更加难行。

在各种交通工具中自如切换,是行进在山里的必备技能。没有过人的驾驶“功夫”,是不敢轻易在这里穿行的。一侧是松软的土坡,一侧是万丈的深渊,司机师傅每一个鸣笛急转弯,都让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可这样的路况,在村民们眼里早已不稀罕。

“一下雨,路就断了,出不去也进不来。”

“离这儿最远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6千米。”

“校门口这条250米的小路,一下雨就变成一条小溪,孩子们的脚经常会被碎石划破。”

路,是黔东南绕不开的心结。

走,去学校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一下车,就看到一个个可爱的身影站在村口迎接大家。在我们去到的每个村子,那里的人们都用这样的热情感染着我们。

“老师,你们从哪里来?”

当我还抱着试探的心不知如何靠近当地的孩子时,一个小女孩上前牵起我的手,问道。

“杭州,浙江杭州。你知道那里吗?”

“我听说过杭州,但不知道在哪里。我们的老师也是杭州的。”

她口中的老师,是“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每年夏天都会招募的支教志愿者。他们有的是第一次来到黔东南,有的已经连续多年在山区的小学支教。他们中,有大学教授、中小学老师、在校学生,也有医生、工程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其中,有不少通过“中天公益”了解并参与支教活动的老师、同学。《中学生天地》的读者周之浩,2013年7月第一次前往贵州,如今已是第四次参与支教。桐乡二中团委的夏婧老师和周鑫玥、沈张珩两位同学,也曾在2015年7月赴黔东南山区支教……

在黎平县口江乡双溪小学,吴良孟校长向我们介绍起学校的情况:“学校一共70个学生,5个老师,加上学前班一共5个班,一个老师带一个班。平时就是上语文、数学、体育和思想品德这几门课。”

因为没有英语基础,这里的孩子到了初中会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而除了课程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生活用水紧缺也是双溪的一大难题。这里没有通自来水,唯一的用水来源是几年前爱心人士捐建的一个用来储存山泉水的蓄水池。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吃的、用的水,都来自这里。

在同样没有开设英语课的黎平县双江乡平天小学,校长杨林辉说:“我们平天村有1500多人,平常都讲侗语,上课时才说普通话,普通话说得不好。”

“老师们刚学会用微信,有这个确实方便很多。”杨校长有些腼腆地笑着说,“还有很多要学的。”

“这里的孩子平时没有美术课,但第一次看到他们画的画,大家都被‘惊艳了。”在黎平县双江乡平天小学支教的老师郭留仙说,“和其他孩子一样,这里的孩子都很聪明。只是相对闭塞的环境,让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比城市里的孩子少一些。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县城里的初中,孩子们才有机会走出自己每天生活的村子。”

当城市里的孩子在热烈地讨论《王者荣耀》的时候,黔东南山区孩子的世界里,还没有互联网的存在。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没办法照料他们。平日里,他们最喜欢摸螺蛳、烤田鱼、爬山、跳皮筋……虽然生活条件艰苦,还要帮家里做农活、干家务、带弟弟妹妹,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传递出发自内心的快乐。

书,打开看世界的窗户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山区的孩子们暂时没有机会走出大山,我们希望能借书本的力量,帮助他们打开视野,获取更多知识,并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作为联结中学生群体的公益平台,“中天公益”从2011年6月组织爱心图书捐赠活动以来,先后在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杭州旅游职业学校、萧山中学、嘉兴市第一中学等学校举办了“爱心接力,只是一本书的距离”公益讲座,将公益知识和理念带进校园,并用同学、教师、班集体、社团等捐赠的爱心图书,在黔东南建立了50余所乡村图书室。

每当收到中天公益合作伙伴“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传来的孩子们拿到书后认真阅读的照片,都令我们在开心之余,决心要为他们做更多的努力。

今年2月,嘉善第二高级中学团委的胡赵青老师联络“中天公益”,说希望能在嘉善二高办一场公益讲座,鼓励二高的同学参与捐书活动,为贵州的孩子做点事。5月2日,“爱心接力,只是一本书的距离”公益讲座在嘉善二高成功举办。讲座上,“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的志愿者老师分享了在黔东南山区的经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收到了来自二高同学捐赠的1719本爱心图书。

7月21日,在黎平县口江乡双溪小学,我们和嘉善二高的同学一同见证了“中天公益·嘉善第二高级中学爱心图书室”的落成。这1719本图书,找到了它们最好的归宿。endprint

“每本书里都有二高的同学亲手制作的书签,上面写着他们想对黔东南小朋友说的话。”胡赵青老师在爱心图书室落成仪式上说。

“这是一份跨越1600多千米的深厚友谊。这是嘉善二高第一次捐建爱心图书室,但我答应大家这一定不是最后一次。”

7月22日,在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文小学,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以自己的名義在黔东南山区挂牌的第一间图书室也顺利落成。里面的图书,全都来自《中学生天地》的读者。一张又一张快递单、一个又一个包裹,历经辗转,终于“华丽蜕变”。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项勇义说:“这间图书室是中学生天地杂志社和《中学生天地》的读者们的一点心意。我们付出的这些努力,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希望能够为大家架起沟通的桥梁。”

“学校太小,我们把书都放在了教室里。”李政兵老师说,“你们千里迢迢从杭州赶来,真的非常感谢!”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愿这些爱心图书能成为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山区孩子前行的灯塔,照亮属于他们的远方。

爱,没有终点

这里的太阳,8点落山。时间在这里,好像走得特别慢。

在大山里穿行的几天,因为信号不好,大家的手机基本处于“半失联”状态,却因此意外收获了脱离网络世界后的宁静。不再被微博、微信绑架的眼睛,开始慢慢欣赏起每一个日出和日落。路边的一簇野花、一颗野果都能放慢我们赶路的脚步。

行走在乡间的小学,感受着大山里的一切,大家都感触颇深。

企业家陈先生说:“做公益不是捐钱那么简单,实地经历过,才会真正懂得他们的需要。”

胡赵青老师:“捐书这个事情,我会一直号召同学们做下去!”

嘉善二高的同学:“明年暑假我要来这里支教!”

野菜微苦,山泉回甘。山里的酸甜苦辣,在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们亲眼目睹了乡村教育的现状,也看到了未来公益开展的更多方向:孩子们直饮未经检测的山泉水,有了图书却没有可以用来摆放的书架和房间,网络依然没能走进课堂……

日出日落,晚出发不代表无法追赶;千山万水,不应该成为黔东南的孩子们和世界之间的阻碍。从杭州到黔东南1600多千米的路程,过去火车要走两天一夜,有了高铁,现在只要7小时。黔东南在一步步发展,和发达地区的距离也在一点点拉近。

未来,“中天公益”还将继续致力于帮助山区的孩子,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难题,建立更多的爱心图书室,将知识带进大山,让孩子们了解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嘉善黔东南图书室
全国著名散文诗人采风创作活动在嘉善举行本刊主编应邀参加
遇见黔东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
浅谈融媒体语境下的多视角创新——以《最奇妙的一日游 看砥砺奋进的嘉善》为例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嘉善窑业与粘土资源保护
嘉善两男子因私排金属废液污染环境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