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G模式下民间资本介入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研究

2017-10-31 00:20李艳菊李本光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0期
关键词:区位县域民间

李艳菊+李本光

摘要:地方政府进行投融资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持,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收支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支出远远大于其收入,导致不能有效率有质量的进行投融资活动。另外,文章也对民间资本进行分析,发现民间资本的数额庞大。因此对在P2G这种模式下引入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融资领域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间资本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资本;地方政府投融资;P2G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小康社会所剩时间已不多,小康社会就是让人们在吃好穿好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愉悦身心。在此所带来的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基础设施供给的增多,以及各地人们的偏好不同。尤其是地方政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54.64%,而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为85.41%,地方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显而易见,纵使享有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资金及动用结转结余资金,也并不足以弥补这30%左右的缺口。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年末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和专项债务余额限额超过16万亿元。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怎能确保在每一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投资中做到尽如人意,别说政府不作为,就算作为,想必结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良好储蓄的习惯,激活这笔资金,其将成为一笔不小的融资,我国特有的概念民间资本,民间资本零散、金额小的特点,如何聚拢并发挥其作用,特别是将其引入政府投融资中,这将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二、理论知识

(一)民间资本的定义

民间资本是我国特有的概念,对于民间资本的定义,理论界集中于三种观点。一是宽派观点。其观点认为除政府资本以外的所有资本都为民间资本,包括国有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等非国有经济资本。二是中派观点。将民间资本定义为除政府资本和国有企业资本以及外资和外资企业之外的民营企业资本。三是窄派观点。其认为民间资本专指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资本。

本文所指的民间资本,遵从宽派的定义,即非政府资本的统称,是指一个国家内部或地区内部的非国有资本的总和,是民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中属于私人股份和其他形式的所有私人资本的统称。但为了研究简便,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将对民间资本的范围进行缩小。

(二)简介P2G模式

P2G(即private to government),意为嫁接民间资本与具有政府信用背景项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于政府直接投资、政府回购、国企保理、国有公司债权回购及其他有政府信用背景的项目。

说到P2G,很多人肯定会问,不是有什么P2P、P2C、P2B,这些模式的鼻祖都是P2P,主要的区别就是授信对象不同,由于授信对象不同,从而使其风险不同。P2G模式是对政府授信,相对来说是安全性最高的融资模式。正是由于它的安全性最高,才会在这种模式下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地方政府投融资的想法,毕竟在接下来对民间资本的界定只包括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居民手持现金、社会保险金这三种类型的民间,本文认为这三种民间资本的共性就是持有者的期望是只要保证这些资金不贬值,适当增值就行。

三、民间资本与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民间资本的现状分析

1. 民间资本的供给

在我国现阶段民间资本的来源主要是金融性民间资本,但是占重要地位的是城乡居民存款和居民手中的闲置资金。本文的研究重点也集中于零散、金额小的民间资本,从民间资本的转化源来看,民间资本主要包括储蓄存款、居民手持现金以及社会保险金等。因此民间资本的供给公式为

S=C+J+O

其中,S为民间资本供给,C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J为居民手持现金(以M0衡量),O为其他 (也即社会保险基金)。

由表1可以得出,民间资本的供给量是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19.7万亿增加到2014年的58.5万亿,增长近3倍。截至2014年,计入民间资本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48.52萬亿元,居民手持现金为6万亿元左右,社会保险基金为3.9万亿元左右,加总得到58万亿元左右。可见,从绝对量来看,当前我国民间资本供给充足。但是由于受到体制、管制等因素的影响,投资渠道严重受阻,导致大量的民间资本还未得以应用,更别说将其引入政府投融资领域。

2. 民间资本的需求

民间资本的需求,查阅相关文献,学者们所谈到的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困难,因为中小企业刚起步,资信不够,难以得到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为其发展,只有转战民间资本,这构成了民间资本的需求之一;另外许多个体和私营的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比中小企业还急切,但同样它们的融资环境比中小企业更恶劣。在本文中,将围绕地方政府在投融资过程中的融资困境进行分析,如何更好的引入民间资本。

民间资本供求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地方政府需要的资金多、融资难;也就是说,民间资本供给规模巨大,但却处于“闲置”或“游离”状态,独立于需求之外。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现状分析

政府支出按公共支出使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维持性支出用于提供维持性公共产品,以保持政府的存在和运作,如政府的一般行政管理、法律与司法、国防等都属于维持性支出的范畴。经济性支出,通常是生产性的,如政府对公共项目和国有企业的股本投资,产业活动提供的价格补贴,应用性研究资金的投入,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等。社会性支出是指用于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的支出。社会性公共产品可以提高公民福利,因此,可以将社会性支出称为福利性支出。endprint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中分类评价问题,结合黑龙江省63个县域的特点,从地域主导产业差别角度入手利用区位熵方法对黑龙江省63个县域进行了分类,并据此提出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应进行分类评价的观点,同时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分类评价的意义及启示,以便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细化研究,以期基于特色县域经济打造特色金融服务之路。

关键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区位熵;金融结构

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省经济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带动作用,同时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良性互动也是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而金融生态环境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基于时空两个维度系统地描述了金融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以及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近年来,学者们、金融业管理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对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研究方兴未艾。

但是,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目的是寻找金融发展路径,通过量化县域之间的差距寻找发展“洼地”,同时基于此提出具有效率性及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最终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策略。而目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在评价中往往只是对某一区域内的县域进行直接评价,或按县域归属地区进行评价,而没有考虑县域之间地域、环境资源及主导产业模式的不同,这样不能在评价工作中凸显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不便于制定细化的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服务策略及金融生态环境改进策略,笔者认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该再次进行分类评价研究,基于综合评价及分类评价结果给出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特色金融之路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思考,参考了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并结合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特点,我们尝试对黑龙江省63个县域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方便后续的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工作的开展。

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文献梳理

自从金融生态环境概念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认可和重视,由于其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所以研究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果层出不穷,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即关于金融生态内涵的探讨,如白钦先(2001)、周小川(2004)、李扬(2005)等学者的研究;二是实践层面。即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排名及对策研究的探讨,如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2009)、各级各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为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也发现对省际及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较多,较少对农村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更是忽视在评价中基于县域经济特点或主导产业模式进行分类评价研究。

二、基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视角的黑龙江省63个县域分类研究

金融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服务行业,一个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其最终判断标准应该是,该金融生态系统及金融运行状况能够很好地与当地经济状况结合及互动,特色经济需要特色金融的同步扶持。因此县域金融是否能够扶持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是否能够帮助县域经济进行产业升级,是否运行稳定可靠应是衡量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

笔者认为,进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研究主要是考察县域金融结构是否与县域经济结构或经济特色相匹配。而研究县域经济特色首先要理清其主导产业状况。本文使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熵方法,采用2011~2015年黑龙江省63个县域及全省经济数据均值进行了计算和分类。其中数据均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

在区域经济学中,区位熵是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区域专业化部门或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分析判定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主要依据。因此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其中熵是比率的意思。区位熵的计算公式是:

LQij=公式(1)

其中,LQij是j地区的i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qij为j地区i产业的相关指标(例如产值、就业人数等); qj为j地区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qi指在全国范围内i产业的相关指标;q为全国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一般而言,LQij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基于该原理,本文计算黑龙江省各县域区位熵的公式为:

区位熵(A)=(黑龙江省某县域第一(二、三)产业GDP/该县域全部产业GDP)/(全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全省全部产业GDP) 公式(2)

一般说来,A>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该产业或其产品可以对外扩张或者输出,其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A=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专业化水平与全省相当,该产业或其产品,既不能输入,也不需输出;如果A<1,说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专业化水平低于全省,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还需要从区域外引进该产业或者输入该产业的产品满足区域内的需要。表1给出了基于2011~2015年经济数据均值计算的全省63个县域区位熵。

从2011~2015年均值数据计算得出的区位熵数据可以看出,在63个县域中第一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县域有62个,占总数的98%,即绝大多数县域都以农林牧渔业为主导产业。一般认为,区位熵大于2的产业在区域中具有绝对优势,从表1可见,区位熵大于2的县域多达42个,占所有县域的67%,说明这些县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并对外输出。第二產业占有优势的县域则明显减少,只有10个县域,占总县域的16%,且区位熵数值均介于1~2之间,说明其第二产业虽然存在比较优势,但是产业优势并不明显。在第二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10个县域中,大庆地区四个县域第二产业区位熵均大于1,主要原因是采矿业,如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他第二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县域第二产业集中在农产品、食品加工,木材、林产品、煤、石化加工,绿色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县域只有4个,仅占总数的6%,全部集中在哈尔滨地区及牡丹江地区,其中哈尔滨地区有2个县域,可以看出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非常强,另外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市和东宁市主要以口岸贸易带动第三产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位县域民间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高人隐藏在民间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