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更易学

2017-10-31 04:19王晨吴祐盺
设计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

王晨+吴祐盺

摘要:乐谱作为承载乐曲的载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其通过视觉图形对听觉信息进行转换,追求对音乐作品的完整记录与流传。乐谱的研发是站在作曲人的角度而发展起来的,其中过于专业的音乐符号以及所承载的多维度音乐信息使得初学者难以入门。随着近年来音乐实践的不断推进以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为易学的乐谱记录和展现方式,从而彻底摆脱传统记谱法带给音乐初学者的困扰。因此文章将从乐谱的概念出发,结合认知过程、信息可视化、联觉效应来进行乐谱的信息可视化初探。

关键词:乐谱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 动态乐谱

一、乐谱形式的发展与困境

乐谱(music notiaton),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文字、数字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它通过文字和符号的有机组合,将听觉信息转变为用眼睛感知的视觉信息,从而记录和传播音乐。这其中记录了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强弱、音色等信息。乐谱对音乐的记载和流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乐谱的记录,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就很难流传至今。

伴随着历史长河中音乐思维和优秀音乐作品的不断进发,乐谱也经历了各种形态的转变与完善,从中世纪的纽姆谱和有量记谱法,到巴洛克时期的线谱,再到沿用至今的五线谱,记谱方式的不断发展使得对音乐信息的还原也变得越来越准确。以五线谱为代表的记谱法相较于其他记谱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对音乐信息的记录与还原更为先进及精确,但繁琐的识谱方式也令许多音乐学习者望而却步,极大地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公众音乐素养的提高。

近年来,乐谱的记录和展现形式开始逐渐摆脱理性化的束缚,不再以单纯的追求对音乐精确记录为目的,而是开始注重人的使用感受,因此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如简谱和数字化乐谱等形式的出现。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乐谱对音乐的完美记录和还原有了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手段设计出让音乐更易学,且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更好学习体验的乐谱形式成为了乐谱再创新的下一个方向。

二、从认知角度看乐谱形式

人类怎样认识世界,这是古老而富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观察,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这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过程。比如说,音乐学习者尚未学会识谱时,只能“感觉”到抽象的符号;学会识谱之后,才“知觉”到音符的具体意义进而进行演奏。

在音乐初学者识谱过程中,经历了三次信息的传递活动(如图1),首先是学习者的视觉器官(眼睛)接收到信息(音符)的刺激,然后这些信息经由视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并经大脑的认知活动(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分析传来的信息含义)判定出音符所代表的含义(如音高、音长等);最后大脑根据对信息的理解来下达命令,按照音符的含义进行相应的演奏。

整个识谱过程中,乐谱对信息的记录和展现方式深刻的影响着学习者的理解程度,乐谱中记录音符等信息的视觉图形过于抽象,且静态化的展现方式也使得音符的时值等时间维度信息难以直观传达,进而导致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十分匮乏,在形成理性认知阶段中信息难以准确转化。因此,对于乐谱的再设计应该加强对抽象信息的有效视觉转换,增强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减轻其认知压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对乐谱的信息可视化再设计

(一)信息可视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就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交流与传播方式。信息可视化利用人们对视觉信息更为直观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抽象信息的视觉图形转换以增强人们对此类信息的认知,籍此,具有固定知觉能力的人类就能驾驭日益增多的数据。与传统图形设计相比较,信息可视化设计侧重于信息的全面表达,更加注重信息的传播质量和信息接收者的感受,近年来逐渐在更多领域中开始应用。

(二)视觉与听觉

乐谱作为一种承载着声音信息的记录形式,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它记录了视觉图形与听觉信息的互相转变。对于乐谱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应考虑更为合适的视觉表达图形,还应在深层次中的探寻两种知觉之间的彼此联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这一信息转化过程。

视觉与听觉两种知觉之间虽然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并不表示他们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种感觉的产生往往会伴随着另外—种感觉的出现,这种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5ynesthesia)现象,这是由弗朗西斯·高尔顿在十九世纪发现的。联觉的类型有很多,最常发生在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导的联觉现象,如视听联觉、色听联觉、视味联觉等。据科学家发现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联觉感应,只是强弱不同。

虽然音乐中无法看到图像,视觉世界中不存在声音,但视觉与听觉之间客观存在的联觉现象拉近了两种感觉的距离,在乐谱中融入联觉现象能够带给学习者更为立体的感觉体验。

(三)音乐与色彩

最早提出音色与色彩联系在一起的是德国人基歇尔,他曾提出:音樂是光线的模仿,二者是可以互为表达的。这一理论由法国人卡斯特尔所实践,并于1720年出版了《音乐与色彩》一书。作曲家还常用特定的色彩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在英国作曲家勃里斯的《彩色交响曲》中,第一乐章是《紫色》,代表紫水晶,象征高贵、死亡;第二乐章《红色》,代表红宝石,象征勇敢、欢乐;第三乐章《蓝色》,代表蓝宝石,象征华贵、忧伤。

音乐与色彩之间的联想,产生于生活和艺术,有了这些联想我们可以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但客观地来看,人们对于音乐的色彩印象并不相同,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故两者之间的转换无法形成普适性的理论,这种音乐和色彩的联系既可以是和弦对比的色彩感,也可以是乐器本身音色的色彩感,同时也可以是人们反复认知过程中对于音乐调性的色彩印象。endprint

对于乐谱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可结合色彩心理学以及联觉效应来加深学习者的沉浸感与理解程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对乐谱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初探

以初学者为针对人群的乐谱再设计,应更好地考虑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程度,简化其入门难度,因此在现有的乐谱形式中,奏法谱更加符合易学这一要求。奏法谱是针对一个特定乐器门类,通过缩略图或其他符号形式,直观表达某种乐器的弹奏方式的记谱方法,不同乐器有着自身不同的奏法谱。吉他的六线谱就是奏法谱的代表,它通过直观的表示方式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难度,进而极大地推动了吉他这一乐器的推广普及。

针对乐谱的再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音乐与色彩的转化、音响与视觉图形的转化、节奏与视觉图形的转化、智能化乐谱等方面。因此以初学者为针对人群的乐谱设计,将以奏法谱为原型,并结合色彩心理学、信息可视化、数字化动态展示等手段来进行乐谱的再设计,同时因为展示方式是动态的,故原本的纸质展现形态不再适用,展示终端须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

1.音乐与色彩的转化

通过联觉现象中色听联觉了解中可得知,将色彩信息赋予抽象的音符图形能够带给学习者更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对于乐谱音乐信息的色彩转化主要如下:

和弦级数与色相的转化:和弦中根音在调中的级数称为和弦级数。不同的和弦級数在歌曲中起到不同的功能,同时给人以不同的情感色彩。和弦级数主要有7个基本级数:Ⅰ、Ⅱ、Ⅲ、Ⅲ、Ⅳ、Ⅴ、Ⅵ、Ⅶ,以及5个变化级数:

Ⅰ#、Ⅱ#、Ⅳ#、Ⅴ#、Ⅵ#。在绝大部分歌曲中只会用到普通级数,很少用到变化级数。

就视觉色彩而言,色彩中的色相属性也是用于区分不同色彩间的最准确标准,是色彩的首要特征。和弦级数和色相都在彼此的感觉系统中起着辨别区分的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和弦级数的表达可以采用不同的色相来实现。

基本级数中,Ⅰ、Ⅳ、Ⅴ三个级数为大三和弦,给人以明亮欢快的感觉,通过结合色彩心理学可对应红、橙、黄三个颜色。Ⅱ、Ⅲ、Ⅵ三个级数为小三和弦,给人以暗淡忧郁的感觉。可对应绿、青、蓝三个颜色。Ⅷ级为减三和弦,给人以不和谐的紧张感,可对应紫色(如图2)。

2音响与视觉图形的转化

(1)时值与视觉图形的转换:时值,也称为音符值或音值,在乐谱中用来表达各音符之间的相对持续时间,一个完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等于四个四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十六个十六分音符,三十二个三十二分音符(如图3)。

然而这只是音符时值的比例,在不同歌曲中,同一个音符代表的音长可能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对于一个音符所代表的具体时长缺乏直观感受,初学者只通过抽象的音符很难准确地辨别出应该演奏多久。基于这一问题,如果借助以数字终端为载体的动态化展现方式即可解决,如音乐类游戏吉他英雄即通过图形的长度来代表不同音符的声音持续长度(如图4),这种动态化的展现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初学者对于时值的困惑,将原本学习者大脑中所判定的时间长度视觉化,更加准确无误地展示出来(如图5)。

(2)音量与视觉图形明度的转换: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在乐谱中通过F强、P弱、mf中强、mp中弱、pp很弱、ff很强来表示。音量越强的音给人的感受更加清晰,音量越弱的音给人的感受更加模糊。对于音量的辅助表示可以通过同一颜色的不同明度来标识,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明度越高,色彩越明亮,明度越低,色彩越深沉。因此,音量越强的音,对应的色彩越清晰,给人的感受更加强烈;音量越弱的音,对应的色彩明度越高,给人的感受更加模糊。同时配合一定的视觉图形加以辅助辨别(如图6)。

3.节拍与视觉图形的转化

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初学者对于节拍的速度难以准确掌握,且传统静态乐谱中无法展现节拍的概念,只能表明大概速度。因此在乐谱的再设计中加入节拍器的概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学习。

(五)以吉他六线谱为原型的乐谱可视化设计初探

六线谱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专为吉他设计的记谱方法。我们在学习吉他时,接触最多的也是它。六线谱的基本结构是由六根间隔相等的线组成,这六根线分别代表吉他上的六根弦,最下面的一条线,代表吉他的第六根弦(如图7)。

六线谱的出现使得吉他这门乐器迅速普及,它更加直观地表现出吉他的演奏方法,让不懂乐理的初学者也能迅速上手,属于记录指法的乐谱。因此基于易学为出发点的曲谱可视化再设计,也将以奏法谱为原型进行再设计。

下面将以歌曲《小星星》为例进行乐谱可视化设计原本的吉他六线谱(如图8)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于音符时值的表现不够直观、对于节拍的表现不够直观、学习体验较差。

基于以上几个问题,对于吉他谱的乐谱可视化成果如下(如图9、10、11)。

对吉他乐谱的再设计主要运用了动态化的展现方式,在保证原有信息完整呈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可视化将更多抽象信息具象化,如音符的音长通过色块的长短来表现;节拍的快慢通过琴板上白线的闪烁速度来表现;小节的概念与吉他的琴板相结合,并通过不同亮度的琴板来划分;和弦级数通过引入色彩来帮助初学者理解及加深记忆等。

(六)智能化乐谱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乐谱与学习者之间变得可以连接。学习者与乐谱间将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流出关系,学习者不仅能够读取乐谱中的信息,同样可发送信息给乐谱,并接收其反馈。智能化乐谱通过终端的收音设备接收学习者演奏的情况,经过内部计算后,将演奏成绩及意见反馈给学习者,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介入为学习者再次推送更加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课程。通过智能化的转变,乐谱将不仅仅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同样成了学习者的老师,为其提供课后辅导。

以易学为目的的乐谱再设计将不单单属于音乐学的范畴,同样包含了信息设计、用户体验等多个交叉领域。基于感性认知的信息可视化必将极大推进乐谱的创新设计。通过结合色彩心理学、联觉现象、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智能化化动态曲谱将会为学习者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降低其理解难度,进而降低学习音乐的门槛。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可视化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信息模式与个性化服务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平台设计与实现
论信息可视化设计在个人简历中的应用
标签的可视化进程初探
基于毕业生求职简历的信息可视化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智库建设研究可视化分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动画设计与制作研究
浅谈信息可视化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检索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