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2017-11-01 06:57范复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0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患侧

范复盛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00)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范复盛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观察评价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42例,对照组为21例年龄为6~12个月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实验组为21例年龄为0~6个月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2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比较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治疗前后的的颈部功能。结果 实验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治疗后的的颈部旋转受限、颈部侧屈受限、面部不对称评分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0~6个月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不同年龄段;康复效果

肌性斜颈也叫“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在生活中称“歪脖”。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严重,最终造成面部不对称和视觉不在一个水平[1]。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病患来说,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本文便是研究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以下是具体研究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42例。按照年龄进行分组,6~12个月的婴儿分为对照组,0~6个月的婴儿分为实验组,每组各占21例。

对照组中,女性:男性=1 1:1 0,平均年龄(7.01±0.62)月。实验组中,女性:男性=9:12,平均年龄(3.58±0.76)月。

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在年龄等基线资料上差距不明显(P>0.05)。

1.2 方法

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均均接受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综合康复治疗。

①护理:尽量置患儿头部于矫正位置;哺乳时将患侧接近乳房;卧床时,应使患侧向有光亮和妈妈经常活动的一侧;适当垫高枕部。鼓励孩子多用患侧手,多支撑患侧上肢。患侧在下的斜抱。

②手法牵引:患儿仰卧位,家长抱患儿头部,缓慢旋转,旋转角度逐渐加大,并尽量使颈部斜向健侧,操作要轻柔,每次可持续l0~15分钟[2]。

③按摩:对肿物作手法轻柔按摩,伸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每次伸展肌肉时持续时间可2~3秒,每天可操作4~6次。

④局部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蜡疗或局部热敷,使瘢痕软化。

⑤局部注射疗法:可在肿块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加适量普鲁卡因,以改善血管通透性,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⑥功能训练:坐位躯干向患侧倾斜,眼睛向患侧的上方看并且用患侧手取同方向的玩具。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治疗前后的的颈部旋转受限、颈部侧屈受限、面部不对称情况并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治疗前后的的颈部旋转受限、颈部侧屈受限、面部不对称评分[用(±s)表示,t检验]投入SPSS 20.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若P<0.05,表示组间差别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2组婴儿颈部旋转受限、颈部侧屈受限、面部不对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颈部旋转受限(2.98±0.29分)、颈部侧屈受限(2.99±0.21分)、面部不对称评分(2.99±0.21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更高,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对比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颈部功能改善情况(±s,分)

表1 对比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颈部功能改善情况(±s,分)

治疗后颈部旋转受限 颈部侧屈受限 面部不对称 颈部旋转受限 颈部侧屈受限 面部不对称实验组 21 0.47±0.76 0.65±0.69 2.01±0.66 2.98±0.29 2.99±0.21 2.99±0.21对照组 21 0.48±0.75 0.68±0.71 1.47±0.75 1.31±0.32 1.19±0.40 1.93±0.24组别 n 治疗前

3 讨 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症状表现为颈部发生偏斜,导致头和颈不对称现象[3]。其发病机制是是因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而血液循行受阻,引起该肌缺血性肌纤维变性;或因分娩时胎位不正,胎儿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而导致斜颈的发生。

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按摩治疗两大类,主治医生通常建议手术最好是在患儿一岁以后再进行,因为患儿年龄过小,身体器官发于尚不成熟,机体抵抗能力较弱,这时应采用按摩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据本研究数据可得:治疗后,实验组婴儿颈部旋转受限(2.98±0.29分)、颈部侧屈受限(2.99±0.21分)、面部不对称评分(2.99±0.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综上以上可得,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发现疾病应立即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在出生3个月龄内改善效果较为显著。

[1]张 莉,毛容秋,廖 惠.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康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175-176.

[2]周正国,梁 定,吴意赟,等.超声对手法治疗不同类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观察[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6):425-426.

[3]王 成,李 楠.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临床疗效[J].陕西中医,2016,37(10):1303-1304.

R726.8

B

ISSN.2095-8242.2017.40.7762.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患侧
更 正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