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动力衰减原因及新动力培育路径

2017-11-01 22:30朱小檬朱义胜
关键词:工业化辽宁辽宁省

朱小檬,朱义胜

(大连海事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动力衰减原因及新动力培育路径

朱小檬a,朱义胜b

(大连海事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三个主要指标判断辽宁省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进而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应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然而目前辽宁经济结构还明显停留在工业化中期前半段。为应对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提出大力发展辽宁教育事业,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基于辽宁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出发展辽宁养老服务产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培养新产业考虑,提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以期培育新动力,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辽宁;老工业基地;老龄化;教育事业;养老服务产业;生活垃圾分类

一、引 言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双重影响下,辽宁经济增速明显下滑,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在辽宁经济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本文在分析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动力衰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力的路径。

二、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动力衰减原因分析

(一)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辽宁处于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钱纳里等[2]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根据陈佳贵等[3]在2005年的研究结果,我国上海、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进入工业化后期,我国东北地区进入工业化中期前半段。工业化中期前半段——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据报告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20年前后。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内,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我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下从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三个主要指标——地区人均GDP、三大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和城市化率进行衡量,判断辽宁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只有准确判断辽宁省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阶段,才能找出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动力衰减原因,进而提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动力的培育路径。

1.人均GDP的比较

文献[2,3]是以购买力平价国际元*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计算单位为国际元(international dollar),在很多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直接使用US$计价。来计算人均GDP的。依据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6.2284),图1绘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15年人均GDP。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15年人均GDP由高到低依次为天津市(1.7334万美元)、北京市(1.7099万美元)、上海市(1.6665万美元)、江苏省(1.4128万美元)、浙江省(1.2466万美元)、内蒙古自治区(1.1416万美元)、福建省(1.0912万美元)和广东省(1.0838万美元)。而辽宁省人均GDP位列第九名,为1.0493万美元。

图1 201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

2.三大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的比较

根据国家数据网提供的数据,图2绘出2015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其中深色代表第一产业占比,浅色代表第二产业占比,白色代表第三产业占比。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最高的是海南省(23.08%),其次是黑龙江省(17.46%),辽宁省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位于第20位(8.32%)。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50.48%),其次是陕西省(50.40%),辽宁省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是第17位(45.49%)。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市(79.65%),其次是上海市(67.76%),辽宁省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是第13位(46.19%)。

3.城市化率的比较

城市中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称为城市化率。根据图3,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市(87.62%)、北京市(86.50%)、天津市(82.61%)、广东省(68.71%)、辽宁省(67.35%)、江苏省(66.52%)和浙江省(65.81%)。

图3 201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率

辽宁省2015年人均GDP是1.0493万美元,辽宁省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是8.32%,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是45.49%,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是46.19%,城市化率是67.35%。参考表1[4]的标准,根据这三个主要指标可以判断辽宁省在经济发展阶段中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在工业化后期会出现一些重大的挑战和风险[5]。在众多挑战中,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

(二)辽宁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图4是根据2015年的数据绘出的我国各省市自治区65岁以上人口在所在地区总人口中的占比,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2%的地区有重庆市、四川省、辽宁省、上海市和江苏省。我国只有西藏、青海和新疆等三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小于7%或在7%左右。

表1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

图4 201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

图5绘出2015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14岁以下人口占比,从中发现我国东部地区14岁以下人口占比远低于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辽宁省14岁以下人口占比在10%左右。

图5 201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14岁以下人口占比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还表现在降低的人口出生率。图6分别绘出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等3个东部地区2007—2015年的人口出生率,其中近9年北京市人口平均出生率是8.4456‰,上海市是8.2478‰,辽宁省平均出生率最低,是6.2844‰。

图6 北京、辽宁和上海2007—2015年人口出生率比较

综上,辽宁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总数的占比为12.2%,达到876万人,14岁以下人口占比在10%左右,2007—2015年辽宁省人口出生率在6‰附近徘徊。从这三方面比较,有理由说辽宁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辽宁经济增速明显下滑,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辽宁地区出现高校毕业生和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到外地就业创业的现象。这样,科技人才和青年学生流出导致辽宁省加速老龄化进程,而社会老龄化加速了辽宁经济的衰退,经济衰退又引起人才进一步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辽宁工业化后期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辽宁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近百年的工业发展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制造、造船、建材、造纸等重化工为代表的庞大的传统行业。这些大型或特大型国有企业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度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辽宁的国有企业集中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最早、最为彻底的地区,政府干预和垄断性较其他地区特征更为明显。所以辽宁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触及原有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曾给辽宁的工业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从1978年到1993年的16年中,辽宁的税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大大高于全国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日益深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矛盾开始显现,诸如国有企业效益总体下滑、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加、困难群体比例上升、财政负担日趋沉重等难题集中暴露出来。再加上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整体上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企业产能过剩,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辽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个数逐年下降,从2000年近2500家下降到2015年606家,而且在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占比上升到3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到430亿元,如图7、图8所示。

图7 辽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个数和亏损企业占比

图8 辽宁国有控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辽宁经济已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对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应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劳动力又将向服务业方面转移。因此,后工业社会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参看图9,辽宁近16年来,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占比为9.7%,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占比为50.06%,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占比为40.24%。实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由于正好遇到国际市场需求周期,辽宁重化工业比重再次攀升,重工业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显示出辽宁经济明显停留在工业化中期前半段。辽宁经济面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

图9 辽宁三大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

三、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力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供给侧主要指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生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发展教育事业,解决人才缺乏、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教育对促进生产发展和改革生产技术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6]。解决辽宁经济增长乏力的主要因素是人才问题。人才问题不能年年靠引进。发展教育是为今后十年、二十年储备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可为实现辽宁经济长远发展积累知识、技术和人才,为今后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发展创造条件。世界一流大学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人才的集聚地,对科学家、工程技术人才和青年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辽宁省应该重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在辽宁省建设1~2所世界一流大学,为提升辽宁省教育发展水平、增强辽宁省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让社会资本与教育人才顺畅进入教育战场,主张开放办学,广设优质大学与中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对提高辽宁省中小学教育质量有积极意义。辽宁省高考一本升学率低和辽宁经济文化基础不相称,而且辽宁的学生家长也不满意。在中小学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辽宁省中小学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65岁以上老人已达到876万人。据报道2014年辽宁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632家[7],全省社会养老床位总数近20万张。现根据辽宁省养老信息网*网址为http://www.yanglaocn.com/yanglaoyuan/yly/?PRSelect=8&RgSelect=024。的统计,分析辽宁省养老机构的状况。辽宁省养老方式有养老院(22.95%)、敬老院(35.10%)、老年公寓(14.26%)和其他(27.96%)等四种形式。从养老机构的规模来看,以50~100个养护人居多,占68.64%,其次是50个养护人以下,占13.48%。从养老机构类型来分,主要有三类:国有机构占59.53%,民营机构占40.11%,公办民营机构占0.28%。从养老机构养护人月支出费用来看,月支出在500~1000元占74.76%,月支出在1001~2000元占14.85%,月支出2000元以上小于11%。辽宁省经济虽然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但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辽宁省2015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2.28%,到2018年,辽宁省老年人口将达1000万人,如果到2018年还要保证这个比例,就要净增加约2.8万张床位,以每张床位平均投入10万元计,那就意味着2017—2018年两年内需投入资金约28亿元,这显然是当前辽宁财力所不能承受的。在我国“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新路子。

到2018年,辽宁省老年人口占全省4000多万人口的1/4,这就意味着每4个辽宁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养老压力更为严峻。如果平均20个老年人需要1名医护人员照顾,辽宁省将需要50万名医护人员,而据国家数据网统计,2014年辽宁省卫生人员总数仅33.94万人,还差16万人。办好医学护理专业,培养更多的医学护理人员是辽宁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步骤。

(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发展垃圾分类产业有广阔发展前景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我国46个大中城市在2020年之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产生生活垃圾1.856亿t,其中沈阳城市人口460万人,一年产生生活垃圾168万t,大连城市人口245万人,一年产生生活垃圾90万t。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简化垃圾处理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大量资金。发展垃圾分类产业可带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建立,促进二维码识别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到城市管理系统,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发展垃圾分类产业可以创造新产业,提供新的工作岗位,形成新的业态。生活垃圾分类产业是社会进步的刚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结 语

本文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三个主要指标判断辽宁省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进而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对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应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然而目前辽宁重化工业占比高,国有企业比重大,辽宁经济结构还明显停留在工业化中期前半段。为了应对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本文提出发展辽宁教育事业,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基于辽宁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出发展辽宁养老服务产业;从培养新产业考虑,提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以期培育新动力,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1]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EB/OL].(2017-03-08)[2017-03-16]. http://ln.people.com.cn/n2/2017/0308/c378315-29818708.html.

[2]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王松宝,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3]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冯飞,王晓明,王金照.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J].中国发展观察,2012(8):56-57.

[5]社科院:中国已步入工业化后期 需高度重视三大挑战[EB/OL].(2014-12-15)[2017-04-12].http://news.china.com.cn/2014-12/15/content_34319113.htm.

[6]朱小檬,朱义胜.发展教育事业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J].辽宁经济,2017(1):42-45.

[7]朱勤.辽宁省社会养老床位总数近20万张[EB/OL].(2014-06-05)[2017-04-12].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4/06/05/012316734.shtml.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征稿

本刊2017年重点选题:

1.建设海运强国的战略路径研究

2.航运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3.中国国际航运竞争优势培育研究

4.“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航运发展研究

5.中国自贸区建设与港航发展研究

6.“互联网+”背景下航运电子商务研究

7.航运服务业发展研究

8.绿色航运发展研究

9.多式联运发展研究

10.航运物流发展研究

11.中国自贸区航运政策、航运法律研究

1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13.航运金融与贸易法律研究

14.海上保险法律研究

15.海洋法治与海洋权益研究

16.中国海权与海洋战略研究

17.“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

18.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

19.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

20.海洋历史文化与战略研究

说明:

1.来稿以8000~12 000字为宜,欢迎简明扼要而又论证充分的论文,论述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学术问题的论文允许篇幅较长。

2.对于重点选题的论文,本刊将优先审稿,优先刊发,并免收版面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F207

A

2017-06-21

辽宁省教育规划项目(JG11DB036);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GXDJ2015-D005);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DSZ073)

朱小檬(1978-),女,副教授;E-mailzxmlaw@hotmail.com

1671-7031(2017)05-0073-06

猜你喜欢
工业化辽宁辽宁省
辽宁之光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辽宁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